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竞写"作家论"的热潮,这一方面是总结文学创作经验教训、把握文学创作发展轨迹的需要,而更大程度上表达的是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批评者们满怀忧虑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诉求。这些"作家论"批评文字不但对指导作家创作、扶持文学新人、提高读者阅读水平等都起到了明显而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构建了极具现代意义的批评文体,有效提升了现代新文学的影响力,促进了新文学的健康发展。这种批评文体直指作家和作品本身,针对的是鲜活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当下批评界奉行大概念、大框架和"泛文化"而日益远离文学本体的流行批评范式,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梁实秋谈文学的基点,他认为文学所表现的人性,应是在理性制约之下的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是没有时代与阶级的分别的,具有永久性。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之间的论战,首先是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论争的焦点并不在同一问题上,是一场错位的论战。他反对左翼文学,除了政治上的偏见和文学观念的原因外,还与他的自由主义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1930年代茅盾在《文学》上发表了大量的关涉"五四"作家的批评,为批判继承"五四"传统及推动"五四"作家的经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茅盾还敏锐地发现了部分"五四"作家在1930年代开始的新的转变,对此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揭示,这对于当时乃至后来人们对"五四"作家的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进一步发展的“深刻”.  相似文献   

5.
蒋希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终以中国革命事业和美国华人走向革命为文学创作题材的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他与关国左翼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本诗集《中国革命诗》,三部小说:《中国红》《金拜》《出番记》;以及一部三幕剧《死光》,但他的创作成就却得到当时美国进步文艺界,诸如著名作家辛克莱、德莱塞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革命活动也得到美国人民和一些重要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位曾沟通了中美两国劳苦大众的心声,促进了两国进步文化交流的第一位美华左翼作家,将永远名垂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册。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观点在当代台湾思想和理论场域中的角色、意义与问题,以及传统左翼如何应对当代台湾社会急剧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西方左翼思潮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态"转向,形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其中部分代表人物理论思想及其在政治建构方面的设想作一概述,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此转向及西方左翼政党——绿党的理论政策调整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相应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立元教授所著《滦河作家论》诗意而审慎地评论了滦河水系区域内的103位作家,展示了滦河作家的整体风貌,重构了滦河地区及整个河北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为河北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填补了河北当代文学区域发展史的空白,也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界域。  相似文献   

9.
茅盾于1920年底到1922年间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本文对这一时期《小说月报》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对作为主编茅盾于新文学上的贡献及缺憾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夏衍、巴人、徐懋庸都是现代著名的左翼杂文作家.文章剖析了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十七年"左翼杂文作家的艰难转型,这种转型各有路径,显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解严之前,因着两岸特殊的对峙与隔绝限制,1930年代作家作品在台湾不仅长期列入被遮蔽的禁区,无法自由接触和阅读,连带着也使相关的介绍与研究陷入被扭曲的误区,蒙上一层政治色彩而无法拨云见日,还原本来面目。这是两岸敌对状态下的一个乱象,也是双方文化发展的一大损失。虽然禁书与误读已然成为国共斗争历史过程中逐渐远去的记忆,但它也已深刻地成为文学史不能抹煞的一页。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学史的一部分。以台湾三十年代作家为名出版的多部著作为切入点,彰显这些作者对三十年代作家的研究动机、写作立场,并分析三十年代作家在台湾特殊的政治气氛、文艺政策下被误读的原因、被误读的策略,从而体认到,正因为误解的伤害与重重障碍,才更显示出理解的必要与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大胆借鉴国外纪录片创作的思维和方法,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曾获中国纪协“年度节目创意”和“最佳纪录片”两项大奖的17集纪录片《一个人与一座城市》,在创意、叙事风格和摄影剪辑风格三方面具有区别于传统纪录片的个人彩色,表现了纪录片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虹》是茅盾与秦德君合作而成的作品,但二人后来对这部作品的说法不一。"虹"具有多重象征意蕴,它是革命的象征,是时代女性妖气与魔力的象征,也是男女两性关系的隐喻。希望与虚妄、革命与爱情、妖气与魔力、男性与女性,构成了"虹"的复杂的内涵,"虹"也因此而变得复杂神秘,摇曳多姿,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像与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创作论系统中,柳宗元首先强调作家自身的品德修养,即以"立诚"为先;在素材、题材的积累上则要尽量"广纳",然后再去芜存菁、兼收并蓄;在表现手法的借鉴上则要"博采",尽量多地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就文学创作的特质而言,主要是本乎比兴的"导扬讽喻",即以艺术形象为中介,间接地诱导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在批评论系统中,第一个原则是"信实",即文风朴实,内容真实可信;其次分析了"知难",因而要求"辨玉",即客观公正、从整体上评价作品;再次是"尽味",即以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口味.  相似文献   

15.
正作家论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便蔚为大观,以其独特的意义促进着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尽管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历史进程,批评者运用的理论、手法愈益丰富,作家论的形式也呈多样化发展,但其写作难度却从来没有减小过。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丰富,各类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作家的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参与文学批评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这就更需要清醒地认识作家论写作的意义和难度。总体而言,作家论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茅盾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写真实的创作原则,坚持深入生活、实地观察的创作实践,注意揭示生活的本质,指明历史发展的趋向,并敢于触及当时的政治漩涡的中心,从而创造出真实性很强的充满时代精神和富有民族风格的精品,使他的小说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镜子。  相似文献   

17.
巴巴拉·汉拉汉(1939--1991)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分三类:自传体小说、幻想或哥特式小说和传记小说。要理解汉拉汉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需要对她的智慧和灵感的源泉、背景和教育以及她对自身才能的信心进行框定。本文探讨了其如下主要成就:艺术及女性情感、艺术和性、艺术家的精神生活、心中的孩子、善与恶的问题、无知与知识及对男女劳动生活的歌颂。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始终呈现为一种敌对的状态。苏联马克思主义强调前者,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后者。然而,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历史规律和自由选择却是一种互为前提、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承认历史规律,个人自由难以真正实现;不承认个人的主体性及其价值选择的作用,历史规律就会变成漂浮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空中楼阁。受自由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在强调个人主体性及其价值选择时,忽视了对历史本质规律的坚持,最终只得陷入"失落"、"迷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谈及语文学科的性质时,人们常说语文有人文性、工具性。其实,语文还有文化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多种性质。你相信语文也有武器性吗?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性”话语处于边缘化、缺席状态,在“男女平等”的宏大叙事的长期覆盖下,性别差异被彻底抹杀,女性作家处于失声状态。从“人的觉醒”到“女性觉醒”再到“身体写作”,20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作家们在历史的启示和当今世界女性主义理论的召唤下,对女性自身价值追求和角色定位作出了可贵的精神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