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传媒观察     
中央重点新闻媒体"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开栏近日,中央各重点新闻媒体相继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一个个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登上了"高大上"的媒体平台,拉开了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的新一轮序幕。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网、央广网、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8家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的开栏故事里,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  相似文献   

2.
正民生新闻的立足点,是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它关注社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在叙事上,自觉采用平民视角,讲求故事化表达,即不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刘芳 《新闻战线》2013,(2):92-93
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子栏目《生活空间》,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正式启动了"故事"这一概念。"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体现了电视界叙事意识的觉醒。此后,国内多家电视频道陆续推出了故事性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4.
"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一般来说,就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新闻栏目"60分钟",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为主题语,首先引入了"讲故事"的理念,从而一改电视新闻曾经的单一、刻板形象.随后,"电视新闻故事化"开始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之交,伴随着"东方时空"的改版,"生活空间"改为"百姓故事",并推出每周精华版的"纪事".7年前,"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首创"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以纪实的方式纪录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带来电视媒体的一场革命.7年后的今天,当纪实成为风尚,"纪事"开始表现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实现了对纪实形式层面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阎安 《东南传播》2011,(5):102-104
当代生活纪录片创作,从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上看,主要依循以下脉络创新发展:在栏目化体制下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重要依托;在娱乐化浪潮下以"给老百姓讲故事"开始大行其道;在民间影像语境下以"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谋求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贺杰 《东南传播》2016,(8):102-104
在大众娱乐化的语境下,纪录片的故事化已成为观众的一个重要需求。在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故事手法讲述事件,在叙述过程中重点渲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细节中刻画人物性格,从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去吸引观众,以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去感动观众。献礼纪录片虽然有一个"高大上"的主题,因此要讲好故事,更要注意做到故事化策划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8.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这句出自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之口的"名言",不胫而走,成为近期人们口诛笔伐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如何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是学术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普通人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人们不再满足"衣食住行"的安逸,需要"话语权"的回归,这就要求传媒夯建新的民生新  相似文献   

10.
在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之际,讲述闽东三十多年摆脱贫困、奋进小康历程与成就的纪录片《山海筑梦》,通过聚焦扶贫过程中老百姓脱贫的生动故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的一系列方针和论述给当代中国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展示在成就梦想、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进程中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它以极富时代内涵的"中国故事",告诉世界一个不断前行、不断变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张芝是汉末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草圣",他开创的"今草"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将书法的练习称之为"临池",就来源于张芝练字洗笔砚将池子变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档案""家政""休闲"这三个名词在许多人看来,本为八杆子打不着的三个不同的事物,把它们在这儿硬扯在一起,似乎有点风牛马不相及.因为"档案"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概总是和"机关衙门""红头文件""森严的库房""沉重的铁皮柜"联系在一起,给人以庄重神秘之感,似乎与普通老百姓无缘."家政"也是一个新名词,属于西方舶来品,咱老百姓叫它"家务",俗称"过日子"."休闲"是"娱乐"的雅称,以前人们忙于生计,哪有时问去"穷乐活",现在不同了,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假期也长了,才敢整天价把"休闲"挂在口边,君不见,一到"五一""国庆""元旦",交通工具供不应求,旅游胜地人满为患.  相似文献   

13.
张力 《军事记者》2015,(3):64-65
2014年9月至12月,人民空军推出了成立65周年主题系列宣传,报道诸多创新:变主题宣传的"集中攻坚"为"体系制胜",融传统媒体"高大上"与新兴媒体"接地气"为一体;借力珠海航展、招飞宣传、"金头盔"比武等热点活动因势而谋;与腾讯网融合传播"定点投送",使主题持续长、传播广、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阅读日趋"小屏化",人们已从对报纸、广播、电视的依赖转向对手机的沉迷。从"纸媒"到"指媒",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习惯的改变,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了新阅读习惯的主要特征及对传播模式的影响与变化。由此提出打造符合新阅读习惯的内容供给的四大传播方略:沉浸式:将"你""我"沉浸于故事之中;视频化:"图文思维"让位于"影像化审美";思想性:思想是故事的最高境界;软传播:新闻"去严肃化",道理藏在故事里,故事融在叙述中,让受众享受"悦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传媒的多元化,现在人们获取新闻不仅仅依赖于广播电视报纸,现在网络普及,每天只要打开电脑,各种新闻就会扑面而来,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娱乐的,国际的,国内的,大陆的,港澳台的,等等等等都会进入你的眼球。但是,新闻再多,能够吸引读者的,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所以,作为记者要把自己的视角平民化。记者要关注老百姓自己的事很多人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话耳  相似文献   

16.
李谦 《中国记者》2015,(2):91-93
新闻本身透露出的时代气质,可以让"高大上"的主题不抛弃"接地气","接地气"的选题不放弃"高大上"。二者的有机结合需要的正是新闻从业者不抛弃、不放弃的尝试和创业般的激情投入。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由保洁员吃大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的成功正是将"高大上"和"接地气"很好结合起来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黄育举 《新闻战线》2016,(5):130-132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地方媒体——淮安日报来说,就是要讲好我们身边的"淮安故事",用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泥土芬芳的"淮安故事",汇聚成"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方奇 《新闻实践》2004,(12):20-21
人物档案: 詹晓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摄影记者。2000年创办并主持了个人摄影专栏"詹晓东的眼睛";2001年担任摄影部主任后,将专栏改为摄影记者的集体栏目"早报的眼睛",并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理念,成为早报吸引读者的特色版面。其中,他拍摄的《艰辛打工路》、《望子进名校,彻夜排长队》分获  相似文献   

19.
阿凡提留着两撇翘胡子,缠着大"色兰",穿着条纹"袷袢",他滑稽而幽默的形象,是那么地诙谐、深入人心。他那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和故事,不仅在维吾尔族人民中家喻户晓,而且也为全国各族人民所熟知。他的故事经典久远,充满人生哲理,被历代的人们口口相传。他用智慧和幽默来伸张正义、鞭挞邪恶,揭示人性中的弱点,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相似文献   

20.
在一篇介绍穆青的文章里,读到一则穆老与河南林县红旗渠的故事。林县人民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壮举,穆老曾经亲眼目睹并宣传报道过。几十年后,穆老虽然年事已高,可他仍没有忘记林县的红旗渠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一再叮咛新华社的同志代自己去重访红旗渠,看望和宣传那里的人们,让世人了解新时期的红旗渠精神。对穆老来说,他牵挂着那里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牵挂着魂牵梦绕的红旗渠的发展变化。从穆老渴盼回访红旗渠的愿望中,不难体味出他对红旗渠及林县人民的感情之深。体会穆老的"红旗渠情结",联想到时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的所谓"回访",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