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诗解诗",就是让学生学习用诗词的语言和思维去解读诗词,以便更好地领会诗人、词人的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韵味。"以诗解诗"的过程就是为古诗词教学营造出一个诗词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更多古典诗词文化熏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高考的必考题型,然而大多数学生"谈诗色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笔者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略有一些心得,与同仁们共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要提高、发展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中学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巧用"问题",引导学生自我解读,让学生主动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从而提高自身的诗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璀璨耀眼。新课程十分注意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精选了多篇历代著名诗人、词人的优秀诗词。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一首首诗词就是一幅幅令人遐思的画卷。指导学生学好这些优秀古诗词,能让学生感受诗词语言的优美,更好地领悟诗词的内容,体验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农诗"是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农人生活、农耕活动、农事民俗为创作源泉,反映了先民最本真、自然的生产生活场景,呈现出独特的朴实风格和浓郁的自然风情。开发与应用"农诗"文化课程,可以濡染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勤劳淳朴的精神,汲取慰藉人生的文化滋养,在将来遇到人生挫折时,找到走向远方的信心与动力。  相似文献   

5.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构想:《七律·长征》,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恢宏,豪情旷世,围绕"不怕",将客观的、沉重的"远征难"与主观的、豪迈的"只等闲"相对比,尽显毛泽东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佳教材。本课教学,力图紧扣"诗眼",提领而顿,先读"瘦",粗知"远征难"与"只等闲",大体把握诗意;再读"丰",引导学生诵  相似文献   

7.
[模式意义]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璀璨耀眼.新课程十分注意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精选了历代著名诗人、词人的优秀诗词多篇.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一首首诗词就是一幅幅令人遐思的画卷.指导学生学好这些优秀古诗词,能让学生感受诗词语言的优美,更好地领悟诗词的内容,体验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表达"孤人"意象及其情感取向的诗词在收录的古典诗词中占据重要的篇幅。"孤人"诗词大致分三种:牧歌般的思乡、怀远诗,顾影自怜的"独处"诗和托物起兴、意境阔达的"孤人"诗。"孤人"诗词的教学在培养中学生审美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西平 《安徽教育》2012,(12):42-42
<正>鲁迅先生曾这样评诗:"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诗词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语文课堂作为营造诗馨氛围、享受诗味情趣、提升诗化境界的主要阵地,其作用是  相似文献   

10.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诗教活动,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诗教的弘扬既是人类文明的共识,更是民族意识的回归。学习和掌握中华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鉴于这一认识,把“中华诗词进校园”列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一、准备阶段:(一)课题的确定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校决定以“中华诗词进校园”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针对学校确定的活动主题,经…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读出古典诗词的诗味,无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因此,要读好一首诗,首先,借助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其次,进行分类诵读,自然接受诗词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进入诗词的海洋,领会诗中的“情、爱、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53):30-31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总结出"三环七步"式的教学策略,分别从四个方面解析了这些环节的灵活运用的教学策略:一是带学生走近诗词的意境;二是引学生咀嚼语言的味道;三是领学生体悟情感的魅力;四是启学生沉淀文化的内涵。笔者提出以体悟情感的核心,以吟咏诵读为入门,以文本细读为抓手,以文化传承为宗旨,灵活变通地运用好"三环七步"的诗词教学策略,长此以往,相信必定能让学生在诗词鉴赏上大受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处处蕴含和洋溢着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古诗词,以其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底蕴厚重的特点,成为我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即是画,画即是诗"。古诗词音韵优美,富有节奏,形象生动,意境悠远,含义隽永。而哲学理论性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4.
姚莹 《文教资料》2012,(26):104-106
王安石词作较少且精品不多,但在北宋词史上却有特殊意义。他有意识地以诗为词,融诗入词,将原本只属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引入词的创作中,开拓了词境,打破了诗词的严格分界,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为苏轼的"以诗为词"提供了铺垫和准备。王安石是北宋初中期"以诗为词"、诗词合流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参与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的桥有着深刻的内涵及外延。和山川、亭台、楼阁一样总被历代诗人词人入诗入词,感事于桥、以桥述怀、以桥抒情。而诗词中的桥往往是作背衬的,在唐宋诗词中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中国人是极爱桥的,很自然地,在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桥就成了点睛之笔。人们把诗词中有桥的称“桥诗”。学习与欣赏这些诗给人以奋进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璀璨耀眼。新课程十分注意中华优秀化的传承,精选了历代名诗人、词人的优秀诗词多篇。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一首首诗词就是一幅幅令人遐思的画卷。指导学生学好这些优秀古诗词,能让学生感受诗词语言的优美,更好地领悟诗词的内容,体验诗词作的思想情感,更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向来就有"诗国"的美誉,从古至今的诗词作品可谓浩如烟海,而其抒发的情感类型也丰富多彩。这些诗词作品之美,或美在诗人卓然高标的精神品格上;或美在具有丰富意蕴与文化内涵的意象上;或美在独具匠心、新颖传神的炼句上。这些"作品之美"都可作为诗歌教学的"赏点"。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考量,本文围绕"古代诗歌赏点"这一论题,分别从诗人品格、意象、佳句等三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赋予古代诗歌课文一种个性化、语文化、人文化的审美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法——"以诗证诗"。所谓"以诗证诗",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诗歌来解释诗歌、证明诗歌,可以解释词义、意象、诗意、句法、结构、修饰和历史典故等,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诗的国度,"文饭诗酒"之说由来已久,是说文章使人饱,诗词使人醉.千百年来,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而且很多诗句对仗工整,富含哲理,有着很高的史学、文学、美学和思想价值.若能在历史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大力挖掘,加以利用,将对学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诗词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如何让学生爱上诗词,享受诗词学习成了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一、尊重个性解读,诗意地洞悉诗词视界诗词言近意远,讲究一个意境。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诗实际上是不可解的,要在一个字,那就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