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兰诗》情节完整,它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有时“惜墨似金”,极其简练;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它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刻画木兰心理,塑造性格鲜明而又有血有肉的木兰形象。正是因为木兰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之情,才使得这一形象更为鲜活、丰满。它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使用了民歌中常用的一问一答、连锁、排比、重叠等手法,语言也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它是一首成功的叙事诗,在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木兰这一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绝无仅有的,她的形象千古流传,家喻户晓.本文试图从<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来具体阐述<木兰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自从产生起至今,花木兰的动人事迹,以及她的光辉形象便广为世人代代流传称颂。在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对木兰形象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以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教学中,学生从木兰辞官还乡概括出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品质,教师给予了肯定,理由是参考书上是这样写的。我翻阅了学生的参考资料《新教材·完全解读》,第80页是这样写的:“第五段写木兰还朝不受封表现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以浓挚的感情 ,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集中描绘了一个“当户织”的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经历。人们研读这首诗 ,大多都认为木兰是一个既智慧又勇敢 ,既孝顺又深明大义的女子。十几年来 ,艰苦而单调的军旅生活 ,保国与思亲的矛盾心理 ,都没能动摇她征战疆场的决心 ,她身经百战 ,出生入死 ,屡立战功 ,凯旋而归 ,却拒封辞赏。她的行为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质朴谦逊、不慕富贵 ,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些理解都不错。但我认为 ,木兰辞官还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6.
<正>时间:2013年4月10日地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学生:大连红星海学校七年级六班开课:生齐读课文。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屏幕显示,全班齐读。)《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  相似文献   

7.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叙述了闺门女子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歌中的优秀杰作。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以其非凡的魅力,在海内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学者们亦纷纷撰文,为木兰文化增光添彩。美中不足的是,研究其人、其事、其文的多,探求词语真义的少。本人素喜古文,在古汉语、古文学教学生涯中,多得同行指点,对诗中疑语,稍有体会,今举数例,对其真义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木兰诗》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成功塑造了木兰这个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气势雄浑,且易记易诵,这主要源于出色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一、结构整齐的对偶手法对偶的运用不但使句式整齐,读起来也铿锵悦耳,朗朗上口,而且又能使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民歌一开始就以对偶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  相似文献   

10.
淳朴浑厚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江苏冯为民《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尹玉珊 《广西教育》2012,(22):63-64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流传广、影响大的乐府民歌,被收入现行的语文课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诗歌对木兰家庭的描述可以看出,木兰不是一位大家闺秀,而是一个长于农家、以耕织为生的普通女性。这样一位普通女性,却替父从军,做出了一番不普通的事业。这样的一位女性形象,根植于北朝尚武的社会风俗中,却又高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木兰是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塑造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诗中木兰的称谓有:木兰、女、将军、壮士、儿、姊、妹、我、女郎。孙光老师在《<木兰诗>称呼里的意境》一文中,从“‘女’中寄深情”“‘儿’里有乾坤”“‘我’方为本真”三个方面谈了“女”“儿”“我”称谓里的意境。笔者想谈谈另外六个称谓:木兰、将军、壮士、姊、妹、女郎,这六个称谓既展现了木兰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本色,又表现出木兰云鬓花黄心系闺阁的女儿情愫。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我国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有很大不同,这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角度对这篇教案作点评议.首先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从文体上说,它首先是诗歌,其次是乐府诗,再次是叙事性的乐府诗.从文本独特性角度看,这首叙事性乐府诗的独特性大致体现在:其一,它记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的传奇故事,讲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最后恢复女儿身的故事.其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性格比较丰富的女英雄形象.其三,为了凸显木兰性格的丰富性,全诗在叙事结构及详略上精心安排,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二三六七段),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英雄业绩(集中于四五段);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其四,这首叙事性乐府诗在语言形式上多采用铺排手法.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购鞍马东南西北都跑遍等,都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赵琪 《现代语文》2009,(11):17-19
本文以男权社会文化为阐释语境,理清木兰形象要素的主导性特征和结构关系,再结合文本的独特的叙事方式,可以确定木兰是一个按照儒家礼教规范塑造的新型理想女性,她既才绝明异,又恪守四德。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是我国诗歌遗产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道被誉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双璧”,在文学宝库中闪耀争辉。在学习和欣赏《木兰诗》这一诗歌名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自始至终没有对木兰进行直接的、正面的、浓墨重彩的外貌描写,而较多地采用细腻的、含蓄的心理刻画来塑造木兰这一英雄形象,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她英雄的性格特征,这是《木兰诗》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木兰既无姓氏,也无籍贯。但随着豫剧古装戏《花木兰》的广泛流传,木兰姓“花”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收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巾帼英雄木兰的感人精神也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也称为《木兰歌》。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后期劳动人民创作的一首民间叙事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曾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这首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迹。诗中通过对女英雄木兰的形象的塑造,热情地赞颂了木兰勤劳、朴实、不慕荣利的美德、歌颂了木兰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乐府双壁”之一,《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木兰”的形象与英雄故事在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并接连改编为电影或戏曲等艺术形式。既然是“英雄”,定有其伟大之处。从逻辑上讲,正如老舍在散文《母亲》中所言,“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结合当下美学上的概念“英雄”,及叙写“英雄”的写作手法与模型“英雄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