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水波 《考试周刊》2009,(13):15-16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2.
围绕学者、诗人叶维廉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以及诗歌翻译等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情感线索是"游子之思"和"心之郁结"。通过剖析叶维廉前后几个阶段的现代诗歌创作历程与文学批评,可以看出叶维廉在古典与现代、故土与漂泊问题认识上的思想根源。推之开来,古典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歌赖以生存的古典性和人文性,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存在一些类似思想蕴涵上多元化有余、而"郁结"厚重不足的问题,现代诗的古典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1)那天,米果儿突然想成立一个文学社。我说这个得有很多准备工作啊,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米果儿以为我不赞同他的想法,所以很不高兴。他只是冷淡地说,你只管把咱们这些朋友召集到一块儿,其余的你就甭管了。这个米果儿,高兴是风,不高兴是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把朋友们召集来的时候,他高兴地对我说:哈,咱们文学社的第一大功臣就是你。我在心里觉得好笑,八字还没见一撇呢,这就开始贴封神榜了。胡番茄、叶细细、我、米果儿,我  相似文献   

4.
叶维廉(1937-)是著名的美籍华裔诗人、翻译家和学者,他在比较诗学的研究上卓有建树,其著名的“文化模子”理论曾在比较文学界产生强烈的反响.本文通过对叶维廉“出位观”的论述,旨在揭示其跨学科文学批评实践中遵循的美学依据,以此探寻其与西方美学、西方文化进行对话的美学据点.  相似文献   

5.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也是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寻求中西诗艺汇通的途径.他从翻译入手发现了中国诗语法之独特,意境之新奇,意象之丰富,而这些又都是西方诗歌中所很少呈现的.这就促使他深入到中国古典诗歌中去做进一步的对美学和哲学的探求.在和西方现代诗的比较中,叶维廉发现中国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引入心象这个概念并把诗歌与绘画、音乐、两种艺术进行比较,并将诗归纳为“姿势艺术“.同时对诗歌的语言表达媒介白话与文言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以及诗人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和阐释.本文就加以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尚翔 《数学小灵通》2014,(10):22-23
一天,班里的吹牛大王对我说,他一步能走两米(他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男同学)。当时我想也没想就说,我才不信呢?但是事后想了想:人的一步究竟能走多远呢?好像没有确切的答案,可是每个人应该都有一个限度。最大的限度就是腿的长度的两倍加上脚背长度的两倍,比如舞蹈家劈叉。但是每个人走路的时候是不可能这样走的。  相似文献   

7.
斯蒂芬·克瑞因(Ste 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国小说家,他写了不少好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如《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和《小船》(The OpenBoat)等.他也是一个继承了惠特曼和迪金森的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以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先驱的美国近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葛瑞葛里·柯索说:“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我不能对你谈诗而不谈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诗人,我就是我写的诗.”(见《诗人谈诗》当代美国诗沦,陈祖光译,第307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中肯.艾青说过:每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缪斯:惠特曼和着他的缪斯散  相似文献   

8.
<正>与夸西莫多一样,朱塞培·翁加雷蒂(1888~1970)也是意大利"隐逸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极具"个人性",偏重于抒发个人内心的忧郁和孤寂。当下的中国,对翁加雷蒂的诗歌翻译得最好的我以为还是台湾的集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和学者诸多身份于一体的叶维廉先生,他的译作触及人的内心,深入人的灵魂,传神地再现了翁加雷蒂诗歌的神韵。  相似文献   

9.
微笑的重量     
上学半个月后,儿子的状态又出现了问题。只是这一次他没有把问题向我们提出来,而是一个人默默地埋在心里。不过他细心的母亲还是最先发现了。有一次,妻子对我说儿子回来心里不高兴,问他话也没答应。可是追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就是不说。又过几天,儿子在吃晚饭的时候,突然说学习没搞好,饭还是得吃饱,不能亏待了自己。这话他是自言自语说的。当时我正在我的写作间上网,这话被我听见了,我便知道他这话的背后肯定隐含着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第二天早晨,也就是儿子去了学校之后,妻子打电话找到他的班主任,终于问清了事情的原因。原来儿子是因为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诺千斤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为他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这也许就是贫穷的原因吧。我的为难令那个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5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相似文献   

11.
朋友让我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一个,我说是王维。喜欢这个人可以有太多理由。从俗里说,他官至右丞,身份不凡,从雅里说,此人才华横溢,多才多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从他这儿说起的,还擅长音乐。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人 ,他总爱穿一身深灰色制服 ,即使到了初夏也不摘下那顶黑色鸭舌帽。年近半百的人 ,走起路来还像二三十岁的小伙子。每天早晚 ,都能看见他提着个公文包 ,急匆匆地从咱家楼下那段窄小的几十米长的水泥路上走过这个人就是我的爸爸。不过很难让人说清他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 ,诸如“精明”、“能干”、“果断”之类的词用在他身上都不太合适。有时 ,我简直觉得他糊涂透顶 ,不信 ,我说几件事给你们听听。一次 ,我问他时间 ,问了一遍 ,他像没听见 ;第二遍 ,来了一个“嗯 ?”第三遍 ,说了个“什么 ?”直到我吼出第四遍 ,他才慢慢吞吞地拿…  相似文献   

13.
月圆时分     
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在几年前,在我初一的那个情人节,送给我一份礼物。一切都发生得乱哄哄的,以至于以后无论我怎么回忆都记不起那个男生说了些什么,当时究竟有几个人。只记得当我和几个女生一进食堂,就有两三个高中男生  相似文献   

14.
正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管,说轻了没用,说重了不行;什么道理都懂,就是没有行动……为何会出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1997年,有一个学生学习不努力,我找他谈心。当时正是国企改革的高潮,"下岗"成为首屈一指的热词。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学习不努力,考不上大学,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将来你就是下岗队伍中的一员。"他认真地点点头说:"老师,您说得不对。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那不是下岗的问  相似文献   

15.
荷包的故事     
有些事在当时确实很悲壮,回忆起来就像陈年的老酒一样醇厚。我父亲从小无娘,是我爷爷从几千里外的淮海战场抱回来的。抱的就抱的,乡邻们说,他海伢子不就跟他老子一个坯  相似文献   

16.
朋友让我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哪一个,我说是王维.喜欢这个人可以有太多理由.从俗里说,他官至右丞,身份不凡,从雅里说,此人才华横溢,多才多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从他这儿说起的,还擅长音乐.  相似文献   

17.
歌德是十八——十九世纪德国的一位大诗人。当时,有一个批评家却把他的作品眨得一文不值。一次,他俩狭路相逢了,面对面地站着,那位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蠢才,我决不让路。”  相似文献   

18.
看,这个人是谁 也许有一天,你会在杂志上、电视上或者是大街上,你会遇到这个老人:他高高的个子,一头灰白的头发,迷人而又慈祥的微笑,翩翩的风度,不急不缓的、带有音乐般的声音……好像一个教授或者是一个诗人似的。对了,你笑了,你说:你错了,不是好像,他就是诗人,就是教授。是的是的,你在这件事上是绝对的正确。我像你一样  相似文献   

19.
叶维廉解读中国文论的独到之处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山水诗、画及道家思想的再阐释,然而过度强调此三者的重要性却又导致了他对中国文论的盲视乃至误释。这中间既有社会外因又有心理内因,只有通过转换角度、改变方法、应用否定性原理才能从反面突围,再认识叶维廉的文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一位杰出诗人、思想家,他人生美梦的实现,第一步是给总统读首诗,然后才得到上学的机会,并由此登上知识的阶梯,进入文学的殿堂。13岁时的我还没上学,那是1943年,叙利亚的第一个总统到我的家乡视察。当时我听说总统要来,就想写一首诗读给他听,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他问我要什么,我就说我要进学校。我写了一首诗,读给我父亲听。父亲听完笑了,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