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瀛求学记     
终于,博士毕业 了。不少朋友咨询如 何在日本读博士。我 将自己在日本读博士 的经历回顾一下,希 望能对想来日本读书 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1995年考入西 安交通大学,从本科读 到硕士,2001年毕业后 来到日本东京工业大 学读博士,专业是工业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一个中国朋友K陪一个日本人N一起到中国游玩了几天,一回来见到我就说:"哎呀,累死了!"我问他理由,K回答说:"我带着N去旅行,却始终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真是很累!"我和日本人N也是很好的朋友,但N也意外地说自己很累,说K的话太多,所以要边听边附和他,怎么会不累呢!据N讲,日本人很难与话多的中国人真正地进行交  相似文献   

3.
傲气与傲骨     
我有个朋友的女儿从日本归来回家探亲,她在日本头两年,边打工,边学习。在酒店打工者中,有人以卖色卖身多挣钱,她却义正辞严地回答说,打工是我勤工俭学的手段,不是目的。我凭自己的劳动挣钱,那种丢人格丢国格的下流事,我是决不能干的。不久,她考取日本高等学府,这次回家探亲,就是向双亲报喜的。 我还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在日本一家酒店打工,一天,和她在一起的中国伙伴,受到了老板的漫骂、侮辱,我朋友的女儿立即向老板提出抗议,老板不以为然;她们为了尊严联合起来,炒了老板的鱿鱼,弄得老板十分难堪,连声道歉。 小小的年纪,一身傲骨,值得敬佩。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说过,一个人不可有傲气,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直接到研究生院工作,现在又调到研 究生队从事管理工作。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已经开 始一边搞行政,一边搞科研。这里通过记述研究生期间导师 对我生活学习的指导情况,反映一些从事行政工作的导师与 指导学生的关系,给正经历相似情况的研究生朋友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为成长泪奔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修了个MBA学位,目前在一个世界顶级IT公司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  相似文献   

6.
回想起刚刚毕业的那几年,教学经验还谈不上,又比较年轻,走上讲台,自己就先觉着压不住场了。为了顺利地上好课,我不自觉地板起了冷面孔,吓唬胆小不敢惹事的学生;另一方面,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也本能地在底下跟他们先做好"思想工作",假装做他们的朋友,实际上,我并不喜欢他们,甚至很反感他们。课下"做朋友"不过是为了让我的课上得更  相似文献   

7.
大二那年,迁居日本的舅舅病重,妈妈去日本探望,我也办了休学去日本寄读了一年。 我寄读在东京的一所设有中文系的大学里,一边学习日语,一边和中文系的日本学生互相交流,小山晴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山晴子是舅舅朋友的独生女,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刚一听说我来日本寄读的消息,她便匆匆赶过来,进门便问舅妈:“那个小中国人在哪?”舅妈连忙把我介绍给她。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脚印     
18 岁那年,我高中毕业了,同学们 纷纷找亲托故给自己找工作。 我央求父亲说:“这一回你可得替我 找找你的朋友和战友了。”父亲是名复员 老军人,他出生入死的一帮战友和朋友 如今都手握重权,有的是厂长、经理,有 的是局长、主任,甚至,他最铁的兄 弟李叔叔都已经是我们这个市 的市长了。 父 亲 闷 了 好 久,表情严肃地 问我:“找他们 做什么?” 我说:“给 你 儿 子 我 安 排 一个舒适体面的工作啊。” 父亲想了又想,没有回答我,缓缓地 幼稚的问题考我啊?这一串不就是我的 站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23岁,女,从事财务统计工作,工作内容比较枯燥机械。从小就不太合群,朋友极少,到现在差不多没有朋友,从毕业到现在4年了,一直  相似文献   

10.
享受教育     
我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母亲均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早年都作为援边人员在甘肃玉门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工作。那里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却十分磨练人。最终,父母的专业建树丝毫不比在大城市的同学逊色,而作为外科大夫的父亲甚至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赢得了  相似文献   

11.
无诚不成商     
还是在西安工作的时候,一位中学时代的好友来访,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工科,但毕业后转到商业部门工作,谈起生意经,他体会颇深地说出一句真言:“无奸不成商”。我虽不经商,但总觉得此话不假。 未料到了日本后这个观点有了变化。日本人做生意奉行的是“信誉就是金钱”。一位在日本贸易公司就职的北京朋友,谈及日本人的经商惯例时非常佩服。比如说乙是中间商,甲通过乙认识了丙,与丙做成了生意,其中乙自然是要提成  相似文献   

12.
我来日本是由于爸爸的原因。博士毕业的爸爸,由于在日本有了稳定的工作,就让我和妈妈也来日本。说实在的,跟爸爸团聚是我梦寐以求的事,虽然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到了日本,在我的记忆中,只有爸爸的照片是最清晰的。  相似文献   

13.
【按】各地中小学校期中考试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很多家长为了分数、名次纠结再纠结、发愁再发愁。我想说:孩子的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光明老师:在多数父母眼里,孩子学习成绩比任何其他都重要,学习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朋友的女儿十多年前考上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一个世界顶级IT公  相似文献   

14.
安平 《学前教育》2008,(2):57-58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从正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新老师。来到幼儿园工作后:被分配到一个三教轮换的班级,也就是说我们班三位老师都是教养员,需要分别轮流承担保育员工作。毕业这半年来,我一直扮演着保育员的角色,每天都围着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忙碌,有那么多的床铺要整理,那么多的毛巾要清洗,那么多的玻璃要擦拭……想想当初上学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雄心壮志,再看看如今的现状——差距如此之大,我感觉好失落啊,心里不由得一阵阵难受,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最初的选择了,我该怎么办?宽心小站的朋友,请您帮助我找回自我,重新快乐起来吧!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美国朋友、一位日本朋友闲聊,话题转到三国各具什么文化特产时,美国朋友幽默地抢先说,“我们美国出律师,你们中国出画家,日本嘛,”他想了想,说,“出名片。” 听了这番话,我们一笑了之。将名片同人并列,似乎有点不合逻辑;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不无道理。不是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可以随处看到,初次见面的日本人,一边低头哈腰自我介绍,一边双手托着名片,恭恭敬敬地递到对方面前,通常伴随一句“请多多关照”。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成了画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数学的。当年他做教师,水平不高,在校园里生活得很被动,对未来没抱什么希望。他自小喜欢画画,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当教师后他结识了一些美术界的朋友,那些朋友都劝说他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于是他就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蓄,他开始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接济。和许多文艺界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朋友圈子也很小。甚至,他连美术界的新潮流、新动向都不甚关心,只是凭着自己的才…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 约朋友到我家切磋国画技法 5岁的女儿聪聪和朋友的孩子也,,每人拿一枝毛笔趴在地板上画来画去 我和朋友边画边谈 一幅丝瓜图即 。 ,将完成时 女儿跑过来 妈妈看我的 说着踮起脚尖 侧锋一笔 朋友惋惜 , :“ 。” , 。地说 败笔 败笔 女儿听不懂朋友的话 还歪着头一个劲儿地问 阿姨 :“ , 。” , :“,我画得怎么样 朋友看着我 哑口无言 我接过话头说 聪聪真行!你看 ?” , 。 :“ ,你画的金鱼还挺漂亮的 我边说边提笔在女儿那一笔上勾了几下 把它 。” ,变成了一条金鱼 我又说 只是 这条金鱼掉在丝瓜架下了 一会儿就会 。 :“, ,渴死的 女儿想了一下说 那就给它画上鱼缸吧 在我的鼓励下 女儿又 。” :“ 。” ,画上了鱼缸 一个不规则的圆 女儿很满足地又和朋友的孩子画画去 —— — 。了 ...  相似文献   

18.
我的朋友丁先生最近沮丧极了。他曾经是某名牌大学外语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又分配在上海一家著名的外贸公司,不仅薪水高,每天还有与外国人谈生意和共餐的机会。他感觉风光极了,他的朋友和亲人也认为他一生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就在几天前,他却被公司解聘了,解聘的原因是公司已不需要专职翻译,公司的业务员甚至领导班子成员都会说外语,而跟公司谈生意的老外大多也会说中国话,有的甚至会说上海话。他后悔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没有人给他一个及时的提醒。他对我说,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他会在做翻译工作的同时,主动做一些业务,这样,也不至于被公司解聘。  相似文献   

19.
答疑解难     
大眼蜗牛,我有好多心事啊。我就要小学毕业了,很快就是中学生了。可是我不想这么快就毕业,因为我听说升入中学后,朋友会很少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大专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家乡的一家国企工作。离开了学校,我如同一只被放出笼的小鸟,整天生活得自由自在。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开始感到厌倦,工作原本就不忙,倒班剩余的时间多,和我原来在学校充实的生活相比,我觉得非常的迷茫。毕业后的同学天南海北,好在我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石家庄,而我地处二者之间——保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