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独树一帜。这一伦理思想在当时客观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与大陆同属中华文化区域,有着共同的文化源流。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对台湾地区的政治、宗教、艺术、民众心理、信仰、风俗习惯乃至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其中对教育的渗透和作用最为直接。近年来,学术界对台湾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的变迁、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传统文化与台湾教育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断了数十年后,民族文化的纽带亟需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20世纪90年代关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伦理正义主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政治哲学视野中从政治价值问题、政治正当性问题等角度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了探究,还有学者从经典著作的阐释入手归纳其思想主题和实质。梳理学者们从不同路径研究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观点成果,探索其研究框架,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教育之道。文章分析了教育中的“无为而治”,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艺术和策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为而治”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内容传输给受教育者。这对当前高校开展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伦理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伦理态度,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伦理关系的体现,它涵盖着文化生态伦理。毛泽东文化伦理思想是其文化观和文化理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文化的主、客体及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审视和理性思考。毛泽东文化观和文化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台湾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台湾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学者对台湾少数族群教育的关注和研究。多样化的少数族群文化是台湾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实背景。台湾的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并在政治解严之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目前,台湾的教育人类学以原住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类学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台湾教育研究片面注重量化研究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影响力作为表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范畴,对于提高辅导员对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尊重程度。加深辅导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解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试图阐释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并从辅导员本身、学生和教育管理等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必须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服务。探讨台湾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主要是战后)的相互关系,在个性中发现共性,在共性中认清个性,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于目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祖国大陆,尤其是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数人是以伦理为基础来论述其他们的教育思想的.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却十分丰富.因此,很有必要从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教学伦理等方面对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思想中尽管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玉.此外,关于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数人是以伦理为基础来论述其他们的教育思想的。 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却十分丰富。因此,很有必要从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教学伦理等方面对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思想中尽管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玉。此外,关于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技职教育与大陆的职业教育称谓虽不同,但同属高等职业教育层面。台湾的技职教育起步早,模式新,成果世界瞩目。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为例,从专业设置、学生竞争力培养、职业证照考核、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说明台湾职业教育如何围绕"全人教育"这一理念进行的职业人才培养的设计与创新,以期对大陆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自制度化教育产生以来,教育一直都是国家需要承担的一种公共责任。至近现代,国家是否应当承担教育责任、在多大程度上承担教育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教育责任,成为富有争议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肩负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能,但对个体的伦理教化责任却不断式微。尽管现代国家的伦理精神在逐渐减弱,但国家对个体的伦理教化依然应当是其基本的教育责任。就教育来说,不丧失对国家共同体的道德想象,并以此来塑造现代国家的伦理精神,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就国家而言,对个体的伦理教化之责应建立在追求民主和社会正义的价值之上,这是现代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道德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环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线性道德思维、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中国的直觉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道德思维三个方面。中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天人、群己、义利、德力”这四对范畴上。要使中国的传统德育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其思维方式培养出道德创新能力,使其价值观形成整合。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 ,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相同的语言与思维方法。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比大陆起步地早 ,它所遇到的和它的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借鉴。因此 ,分析台湾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探讨解决的办法有助于大陆地区克服高等职业教育遇到的困难和掌握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以这一基本思路 ,对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arly 2000s, some scholars suggested integrative ethical education as an approach to reconcile the gap between cognitive-development education, based on rule ethics, and traditional character-ethics education, inspired by character ethics in Western ethical education. Darcia Narvaez also tri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model. Nonetheless, she has indicated four questions that need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aims to respond to Narvaez’s project and its questions from the angle of Xunzi’s ritual education. It argues that Xunzi’s thought may provide some insights for Narvaez’s approach. To present this, it begins its discussion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ideas of Xunzi’s thought. Later, it tries to show the insights from certain notions and elements, such as Junzi, reasoned judgment, of Xunzi’s ritual education for Narvaez’s project of integrative ethical education. Some relevant ques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中,人们通常从公正、公平等角度来研究,这是社会伦理基本要求,是一种外生式伦理责任,具有其相应的规定性。但远程教育在发展的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性,是一种内含式的伦理责任,它依附于外生式伦理责任,且不同于外生式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wo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the edifying potential of education attemp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ormative dimens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the first conception it is the demand for truth that is edifying, whereas in the second concept it is a distinctively ethical demand. It is argued that the first concept in the end implies the subjection of education to the 'brutality of facticity', under which it risks losing its critical point. The second conception, drawing on Levinas and Arendt, tries to safeguard this critical point. It conceives education as a process through which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made subject to reflection, and is thus confronted with the ethical challenges and demands of society.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和高校录取率的不断提升。但台湾地区人口出生率却持续走低,大学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有限的教育资源受到稀释。与此同时,来自其他地区的教育服务也不断提出挑战。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冲击下,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以高校评鉴为基础,旨在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大学"退场机制"。目前,江苏省正处在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关键时期,从高校数量、生源情况与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来看,与台湾地区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因此,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过程及后续的政策措施对江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建设高教强省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A bstract .  Ethics penetrates every aspect of Western education. Many of its dominant narratives — education as salvation, as progress, as panacea, and as liberation, for example — are infused with the ethical. Educators are compelled by ethical callings; in fact, education as the call of the ethical informs the singular and collective identities of educators. In this essay, Aparna Mishra Tarc troubles the role of the ethics in Western education using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s deconstruction of the ethical in philosophy. Spivak's deconstruction reveals how an ethics based in one's idea of what the Other is and should be violates the uniqueness of Others. Spivak challenges educators to examine vigilantly the ethico-political assumptions and discourses underlying ethical acts in the classroom. Drawing on the writings of Emmanuel Levinas, mediated by the thinking of Jacques Derrida, Spivak re-imagines ethics apart from — and as a part of — its metaphysical heritage. Tarc discusses aspects of Spivak's vision for an education borne out of ethical singularity as hearing and responding to the Other's call. Finally, she explores its implications for how one might begin to respond justly to the conditions of others within and alongside of one's own intellectual and pedagogical engagements.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