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背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如何创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新课题.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当地环保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和改进利益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初步实践表明,创新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江南大学与光明乳业集团产学研互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校企联合的食品科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立足于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校企产学研互动合作为培养平台,形成合力,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着手,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企业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研究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同步提升,实现了高校科研发展、企业生产实践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西省主管政府部门牵头、校企联动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建设校企合作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做法,即政府部门主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对多进行校企对接,健全内部管理模式,人才流动带动了知识流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建设,促成了校企共同培养人才,使政府、学校、企业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了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格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兼具的拔尖创新人才,促进了高校知识型人才流向企业,因而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和意义,对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地方高校培养的积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提高企业自身对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主体认识,合理利用地方高校的科技资源及地理优势,积极发挥联合培养研究生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长效的合作机制以及积极的政府引导能达到提高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参与度的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研究生创新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我国传统教育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国外校企合作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研究生质量,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指出高校要突破学校行政体制和制约,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教育国际化,来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合作教育: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研究型大学要培养科学大师,也要培养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英才。发展研究生合作教育既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研究型大学走向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繁荣的重要手段。发展研究生合作教育应当理顺校企关系,建立完善的合作教育机制;加大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力度,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加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企业高级研发人才;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合作教育的导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的新模式,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设置了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对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的权、责、利进行了明晰划分,并阐述了相关的制度与管理办法,为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提供了组织与制度保障,以促使研究生培养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卓越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河南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如何创新园艺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使其能够承担起园艺产业发展的重任是本项目着重探讨的内容.本研究在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同时,把产业需求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建立校企课程建设和专业设置合作机制,促进教学行为与企业需...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地域覆盖范围广泛,直面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突破口.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以培养高层次技能研发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创新为核心,以省级科研平台为支撑,并结合企业博士和项目资源的校企共育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建设了"工程实践、理论学习、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我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周刊》2017,(85):7-8
我校为顺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积极把握地缘和资源优势,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对应用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研究生导师遴选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探索出符合我校现状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学校与知名高校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等多元联合、多元互补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议题。基于情境学习理论,以373名工科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考察校企合作培养对工科研究生胜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培养正向显著影响工科研究生胜任力;实践参与、职业认同在校企合作培养与工科研究生胜任力之间兼具有独立和链式中介作用。为此,校企合作培养应通过创设工程情境,激发工科研究生参与实践、建构职业认同两个机制从而促进胜任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校企育人文化融合培养研究生IT创新人才为指导,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生合作培养为例,对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构建了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和全过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为一个模块(企业课程模块)、三类项目(文化融合项目、工程实践项目和研究生创新项目)和两种制度(双导师制和联合管理制度),以竞赛为驱动,实现持续发展。实践表明,通过育人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一体化全过程联合育人,经过8年合作,培养了一批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适应IT行业需求的高端应用创新人才,已有1 000余名毕业生入职华为,在育人文化融合基础上造就了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人才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材现状的分析,得出现行体育产业课程可用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硕士研究生体育产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并明确了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体育产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是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基于案例分析,结合广西X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实践,基于产教融合视角,阐述了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剖析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政策的指引下,校企双方应以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共建“双导师”团队、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汇聚校企双方的资源,构建可行性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和策略方面,学校可以运用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和策略,开展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得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当中,从而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修订以及与行业和地方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等方面,讨论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如何在保持行业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功能,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通过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可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中培育创新性人才。结合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实践,探讨了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研究基础,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系统总结了创新基地成立以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体会,提出并运用了"三兼顾"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难以满足企业对实用型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校企合作培养翻译人才模式有利于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也为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校企合作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高校和企业之间互惠互利,又能使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