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意义]旨在通过问答功能为电商平台以及各个商家的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过程]爬取京东商城中搜索型商品的在线评论与用户问答数据,从消费者学习视角出发,基于S-O-R模型,构建用户问答相关变量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模型,采用SPSS软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来验证假设。[结果/结论]用户提问数量、回答长度以及回答及时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用户提问数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积极影响大于在线评论的数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红  杨婧 《情报科学》2019,37(5):58-65
【目的/意义】网络的发展使学术信息的获取行为发生了改变,学术信息搜索是典型的探索式搜索,运用信息 觅食理论分析学术信息探索式搜索行为已成为搜索行为特征研究的新角度。【方法/过程】从信息觅食视角构建了 学术数据库搜索行为模型,通过设计特定主题的学术搜索任务开展实验,录屏记录用户的信息斑块选择、菜单选 择、信息线索识别等行为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学术信息探索式搜索行为的特征。【结果/结论】中文学术数据库 是学术信息搜索的首选信息斑块,相关文献变少导致数据库斑块切换。主题、篇名和关键词是常见的搜索途径,三 者之间的转移也最常见。用户根据标题、摘要和全文判断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序化信息、视觉信息和文献引用是 能够有效识别的信息线索。搜索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华  高劲松  万辉 《情报科学》2020,38(5):161-168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索电商平台消费者绿色产品在线评论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挖掘在线评论的商业价值、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TAM和ELM为理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和消费者个体特质因素,构建电商平台消费者绿色产品在线评论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评论质量和社会影响均对感知评论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评论源可信度与感知评论有用性的关系不显著,感知评论有用性和社会影响又对评论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产品卷入度会调节消费者评论有用性的感知,而专业知识未能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信息质量感知对信息获取与信息采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购物为研究情境,在信息质量感知和自我知觉理论基础上构建信息质量感知对信息获取和信息采纳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318份用户数据,分析表明通过网络广告获取信息和通过在线点评获取信息对信息质量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内容质量感知和信息效用质量感知显著影响消费者采纳信息的行为,间接影响消费者感知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在线用户评论习惯,探索用户评论行为对评论时间的影响作用因素,对电子商务运营商探究用户评论行为规律及探索潜在用户评论时间偏好具有重要的潜在商业价值。[方法/过程]基于TAM模型抽取在线用户评论行为时间特征规律研究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通过抽取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评论行为的时间间隔为时间序列,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对在线评论数据的实例验证,本文所构模型能够很好地发现在线用户评论行为对评论时间的影响作用关系,对消费者评论行为的时间特征规律发现和预测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对在线负面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分析,能够有助于揭示在线评论的作用机理,更加有效地发挥在线评论的应用价值。[过程/方法]以京东商城(jd.com)搜索型和体验型商品的在线负面评论为研究对象建立分层回归模型,从形式特征、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反馈特征等4个维度出发,探索不同因素对在线负面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商品类型调节作用下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线负面评论的影响因素受商品类型调节,会对有用性产生非线性复杂影响,导致作用度存在差异。对于搜索型商品,在线负面评论中评论等级、回复次数和评论长度等影响因素的有用性明显;而对于体验型商品,在线负面评论中附加图片、详尽地客观描述能够促进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的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为在线健康社区生态圈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个维度提炼出影响因素和个体动机,并选择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选取"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等在线健康社区为实证研究数据来源,采用"情境实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获取4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PLS2.0检验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求助自我效能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健康信息素养、求助经验、感知易用性、信息准确性、相关性、及时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求助自我效能和健康信息素养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按照显著程度,直接影响求助意愿因素依次为求助经验、社会容认度、感知隐私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平台信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过度的在线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增加人们的焦虑并诱发网络疑病症,而网络疑病症会反过来加剧健康焦虑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本研究从信息传播视角探讨网络疑病症成因,以期为“破茧”提供启示。[方法/过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从外因与内因两个维度构建结构模型,通过SmartPLS的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网络疑病症与健康信息茧房效应正相关;(2)积极元认知、健康自我效能感、网络健康信息可信度、信息过载正向影响网络疑病症并进一步导致信息茧房;(3)主观规范与网络疑病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研究拓展了网络疑病症与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研究范畴,并为在线健康信息实践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昂  赵志杰 《现代情报》2019,39(10):38-45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在消费者网络购物决策过程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日益显著,探索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对消费者和商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信号传递理论为框架,从与评论内容、评论者和反馈有关的信号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同时考虑商品类型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信号环境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亚马逊中国网站获取客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负面评论、评论字数越多、评论含有图片、评论者对信息有披露、评论者排名越靠前、评论回应数量越多则评论有用性越高,商品类型在评论情感倾向、评论图片对评论有用性影响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并且信号影响评论有用性受到信号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深化对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的整体认识,为专业化旅游信息协作搜索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等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情境下的团队认知,以共享心智模型表征团队认知,以高校学生为研究样本,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结果/结论] 识别出四大核心环节——个体感知与探索、团队任务解析、团队信息收集和团队信息决策,并理清了各个环节的认知活动与共享心智模型内容。  相似文献   

11.
范哲  刘奔 《现代情报》2019,39(11):69
[目的/意义] 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探索用户人格特质对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对于促进虚拟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大五人格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理论研究模型,并借助AMOS软件开展路径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分析了人格特质对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以及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的中介作用。[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外向性、尽责性人格能显著正向影响虚拟社区用户信息分享行为,宜人性人格对浏览行为有正向显著促进作用,开放性人格对发帖行为有正向显著促进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及关系需要在外向性、尽责性人格和信息分享之间起到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传慧 《情报探索》2023,(3):121-127
[目的/意义]旨在梳理我国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状况,把握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进展,以期为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以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我国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演进过程、作者、关键词等进行聚类分析,揭示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对象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内容上,学者们在已有图书情报理论与模型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的视角和手段,来丰富和完善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由单一研究方法逐渐向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问答社区中不同社会支持与社区信息如何影响“潜水中”社区成员的认知与行为,分析在线问答社区中潜水用户在线体验,以提高社区活跃度。[方法/过程]构建提问信息效价与回答社会支持之间的匹配对潜水用户(视作观察者)的平台满意度和参与意向的影响模型,采用2(接收信息效价:积极vs.负面)×2(社会支持类型:情感vs.信息)组间实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在线问答社区中信息效价与社会支持对潜水用户的认知与行为影响存在差异且对感知有用性和敏感性有交互效应,在积极信息中,潜水用户对情感支持比信息支持有更高的敏感性,而在负面信息中,信息支持比情感支持有更高的有用性;同时不同问答情景导致潜水用户的平台满意度和参与意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型的信息消费群体,其在线信息行为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了解其信息需求并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关键。农民工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方法/过程]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混合实验方法,分析了农民工在线信息搜索需求特征、搜索信息来源特征、搜索结果特征、搜索行为结果特征。[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工用户在线信息搜索需求层次逐步提升,但在线信息搜索来源单一,在线信息评估能力较低,在线信息获取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用户利用在线医评信息是网络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探索医评信息特征如何影响用户采纳行为有助于促进在线医疗平台的优化和服务发展。[方法/过程]基于ELM模型和信任转移理论,采用2*2*2的组间实验设计方法开展情景决策实验,收集有效问卷539份,并利用Smart PLS开展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结论]事实型(vs抽象型)评论和真实姓*(vs昵称)的评论人标识可以提升感知内容客观性和具体评论人可信度,并进一步提升用户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和后续采纳意愿。对网站的信任可以通过一般评论人群体信任向具体评论人信任进行转移。用户性别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特征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评论特征对用户认知及后续采纳的影响。研究提出的措施可以帮助在线医疗平台优化设计以促进用户对医评信息的采纳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作为健康信息的一种,在线医评信息对用户医疗决策十分重要。研究用户查寻在线医评信息的过程,挖掘存在的障碍,有助于优化医评网站设计、促进医生在线服务和满足用户健康信息查寻需求。[方法/过程]采用检索实验、内容分析、发声思考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查寻表现、查寻阶段和查寻障碍3个方面分析在线医评信息这一特定情景下用户的查寻行为及存在问题。[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健康信息检索技能与在线医评信息查寻表现正向相关。在线医评信息查寻过程模型包括医生初筛、医评信息检索、浏览、对比、验证和利用6个阶段。健康信息检索技能和甄别能力弱、医评网站评论数量少、医院官网和医评网站可用性差以及医评网站与线下医疗服务融合程度低是影响用户查寻在线医评信息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进行研究,为提升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过程]基于系统评价法,借助NVivo12软件对33份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梳理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影响因素,构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受个人实施成本、个人心理因素、信息因素及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响。据此,从系统导向和用户导向总结相关启示并绘制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生态环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讨虚假健康信息易感性的影响因素组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虚假健康信息对个体的影响机理,增强公众对虚假信息的应对能力,对全民健康促进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通过一个三因素析因设计的组间在线实验采集数据,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福格行为模型为基础,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索两条信息精细加工路径和高低易感性影响因素的组态。[结果/结论]能力和动机构成精细加工路径的前置因素。能力强—动机强促进个体通过中心加工路径处理信息,分心、焦虑情绪促进个体使用边缘加工路径处理信息。高易感性的前因组态包括3类:强触发线索下的非深度思考模式、高信息质量—强触发线索模式和强焦虑—强触发线索模式。低易感性的前因组态包括两类:弱触发线索下的深度思考模式和弱触发线索模式。此外,人口统计学特征组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易感性差异。本文从信息精细加工视角探讨了用户为何对虚假健康信息有不同的易感性,研究结论有助于增强个体对虚假健康信息的免疫力,帮助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虚假健康信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探讨在线评论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根据"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引入认知需求作为调节变量,研究认知需求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线评论质量、效价、消费者信任倾向、评论者专业性通过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消费者认知需求对评论质量、评论效价与评论者专业性与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而对在线评论数量与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探索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剖析其认知-动机-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用户的健康传播行为,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风险认知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风险认知、问题认知和涉入认知通过情境动机正向影响信息传播行为;同时,社交媒体用户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健康问题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