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是新时代党中央推动教育事业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1],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1]31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取得的,留下了威武雄壮、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提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数学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数学思想来源于数学知识与方法,但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它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可以起到高位引领的作用[1].中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核心素养”新阶段,最根本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必然关注人的思维素养的提升[2].以思想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张琬若  张志刚  巴桑措姆 《地理教育》2024,(S1):242-247+252
<正>一、前言自2014年,“课程思政”概念源起以来,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相继推进。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在思政工作中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机制的协同效应[1];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了深入推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合肥学院、《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地方高校培育时代新人路径创新研究”理论研讨会于2023年9月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安徽省社科联秘书长韩修良、合肥学院校长吴春梅、《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彭庆红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1].这表明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对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概率”单元,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其概念、性质和定理等揭示的数学思想及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概率具有深厚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蕴含大量唯物辩证法思维,适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2].因此借助概率知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是必要且合理的.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战略擘画,在治理维度提出未来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1],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的目标要求。教育通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能有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2],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9.
<正>“深度学习”主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就离不开“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1],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2]。真实学习问题必须依托真实历史情境,真实历史情境需要借助“史料”来建构。但由于精力、能力和视野的限制,大多高中历史教师很难开发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史料。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使课程内容情境化”[3],这是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红色基因传承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红色基因传承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  相似文献   

12.
<正>大概念源于西方教育界,威金斯等人较早对大概念作了界定。[1]国内关于大概念的研究多见于201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之后,2020年的修订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称“20版新课标”)也提及大概念。[2]从学术视角看,学界强调大概念教学的旨趣是“追求理解”。如威金斯主张以“追求理解”作为大概念教学的目标。[3]也有学者认为大概念教学的追求是从讲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专家思维。[4]但仅将教学目标定为追求理解是不够的,本文将尝试结合课例探讨寻求认同的大概念历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冬奥精神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在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广大参与者紧抓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共同创造的时代精神,是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冬奥精神对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推动作用,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冬奥精神的内涵,充分挖掘冬奥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推进冬奥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1],激发其独特的育人元素,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波  张丽 《今日教育》2022,(10):54-57
<正>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2]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提出分数除法是第三学段“数与运算”主题下的重要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颠倒相乘”的计算程序,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应该被颠倒的是除数还是被除数,更遑论颠倒相乘的原理了。[1]但是,这个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的良好素材,也是培养学生代数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2]。近来,有不少研究尝试提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假设性学习路径[3,4],这些路径主要从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世界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教师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数字技术应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2]。智能时代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据有关调研显示,中小学生在花草树木种植、烹饪、手工等简单劳动教育中参与度高,而在略显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中参与偏少,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设计、发明创造、科技实践、工艺制作”等内容,仍未完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的范畴[1]。彰显“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2],在传承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转向,成为当前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即将各类课程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协同育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桑苗 《语文学习》2024,(1):44-48
<正>“把小说艺术戏剧化”源于现代小说理论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对小说真实性的执着追求,是其小说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詹姆斯认为“真实的气氛是一部小说至高的品质”[1],“一部小说得以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它确实意图表现生活”[2]。詹姆斯曾痴迷于戏剧和戏剧创作,他坚信“小说艺术的真实性以及展示过程中犹如戏剧一般的直接性”[3]。为此,詹姆斯倡导“最大限度地降低作家的叙述声音,同时将作为完整有序的‘有机体’的小说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阅读的过程与观看戏剧一样,具有直接的戏剧效果”[4]。  相似文献   

20.
<正>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数学思想方法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教科书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2](以下简称人教A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3](以下简称北师大版)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版[3](以下简称湖教版)的《数学(必修第一册)》三种不同版本教科书对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应用进行比较,以期抛砖引玉.一、编排比较首先各版都将函数与方程放在必修第一册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学习完成之后、二分法之前,作为函数的应用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