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茴萍 《学苑教育》2022,(29):22-23+26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如何让政策落地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要减去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则应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由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文章简要论述指向于高阶思维培育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价值,并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在阅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法发展学生的辩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思维等高阶思维,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达到最优的教学效益,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2.
问题驱动和路线图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为例,尝试将问题驱动和路线图相结合,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3.
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提问支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梳理提炼出大问题,以大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习得、主动发展、自能构建和自主展示的舞台。为此,教师可通过“三分式”“四疑式”“五有式”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善问、会问并能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范金胜 《教育文汇》2023,(11):38-40+48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比较阅读和可视化阅读等策略,有效落实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兰调云 《教师》2021,(9):24-2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互学型”学习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语文深度学习的发生与发展.文章简单地介绍了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从"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形成良好学习生态、拓宽学习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用“互学型”学习方式推动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读懂学生、组织协调、任务驱动、拓展探究”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互学型”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辨性阅读注重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多个角度审视,需要经历质疑、求证、辨识等多个思维历程。思辨性阅读教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认知”的“再认知”,指向“让学习真发生”的深度学习,是“教是为了不教”的保证。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用任务驱动串联语文活动,用学习工具支撑学习历程。所以,课堂学习应始于“问题萌芽”,进行多维质疑;基于“能力生长”,进行多向求证;指向“素养发展”,进行任务关联。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减”政策开展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满足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顺应了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实现了学生作业设计的优化创新。当前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不清晰、教学模式的选择缺乏合理性、教学模式的运用缺乏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多层次教学模式;制订任务驱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优化重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创新设计作业内容,实现学生思维拓展。  相似文献   

8.
单元要素包含“学什么”和“怎么学”,既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又有学习方法、学习思维,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教师要以语文单元教学为抓手,将单篇融入单元,形成整体,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以语文要素为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发挥评价的甄别与促进功能,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问题”作为被思考的客体或对象 ,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 ,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 ,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一、发现或设定问题 ,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前提和重要阶段。一个问题的提出 ,或者从新的角度来设定旧的问题 ,就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想像在起作用或者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审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 ,最适合的设问方法是 :是什…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改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参与情境的有效度也在提高。但是,语文教师所运用的“问题化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上可谓“万紫千红”,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是“精彩纷呈”。从实际效果来看,大都是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没有思考到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驱动型问题的设计体现不出内在的驱动性,甚至撬动不了整篇文章的品读,更谈不上语文教学的真实发生。那么,如何让“问题化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其有效的教学路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以学生为中心,使用“问题链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历史复演、实验探究、实验创新和思维模型构建”等方法,建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守恒的思维模型。在驱动任务和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思维发展过程和不同层级进阶的模型建构历程,引领学生不断深化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任务驱动型作文贴近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完成任务驱动型微写作,能够彰显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是指引学生发展的引擎。学生的语文思维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也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引导,驱动学生思考,不断升华学生的语文思维。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自学自悟、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行为的研究者和全新互动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发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有四个,“提出任务”、“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和“讨论概括”。该教案中的“明确…  相似文献   

15.
思维发展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能力”,文章从“重实践,助力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找依托,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抓关键,培养学生养成思维习惯”三个方面阐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构建学习任务群,设计以“问题链”为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高阶呢?一、设计启发性的“问题链”,发展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现象的产生,而要从启发性“问题链”入手,引导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从不同视角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敏 《考试周刊》2011,(73):39-39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当调动他们积极的创新兴趣.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从更新教学观念着手,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努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扩大语文课的外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变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问题链”模式是以问题为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运用“问题链”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识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建立学生的自信。本文着重分析“问题链”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正修订中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增“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是任务群之一,贯穿于必修和选修课程.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落实整本书阅读任务就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文章分析了中小学语文阅读体系的“双语境”架构,着力阐释原阅读体系在实践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针对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量”与“质”的不足造成效能低下,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的偏颇等,提出完善语文阅读体系的设想.在基于课堂教学和单篇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更为强调整本书的宏大阅读和建构整体性思维,以专题阅读来提升阅读的探究性和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六项建议,即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阅读的经验分享,尊重阅读的个性化认知,重建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基于学生发展需要联通课内外阅读.这样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势必会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