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办好对农节目,是一家媒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到通过开办对农电视节目,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将其办成乡亲们“自己的频道”。同时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并深入调研,详细论述了乡村振兴语境下电视栏目的基本特点,以及电视媒体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使命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内核,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文章在分析数字乡村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性关系,强调乡村数字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3.
江航 《新闻战线》2022,(12):79-81
湖南广播电视台创新推出5G智慧电台,采用国内领先的语音合成技术,集成智能节目、广播精品节目、本地化特色节目等三方面的内容,从打造乡村振兴原创节目IP出发,构建现象级传播链,无缝链接全新数字技术“AI+5G”,“线上+线下”品牌化项目形成闭环运作流程,下沉县域市场,为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5.
杨炯 《新闻世界》2023,(1):76-79
本文以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新山乡巨变”直播节目为例,从主题紧扣“三农”,服务农村迫切所需;角色多重“扮演”,保障活动有序有效;场景设计突出“美”;专注专业,贴心贴近,做好服务文章;发挥传播优势,打造农村公益活动品牌等方面阐述了新闻策划在乡村公益活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在档案数字化、专题资源开发、宣传教育、产业合作和乡村文化共建方面的实践工作具有亮点。我国乡村档案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服务理念、宣传教育、产业融合和独特性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今后我国乡村档案工作可参考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的经验,从技术、资源、人员、文化、协作五个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进步,已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必要任务.新媒体数字传播能够丰富乡村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渠道、改善乡村文化的边缘化现状,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梳理了数字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分析新媒体数字传播对于乡村振兴的助...  相似文献   

8.
赵雯  高艳 《新闻前哨》2022,(19):24-25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作品在不断尝试创新叙事话语。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融合创新类报道不仅能让乡村故事传播得更广,亦有着构建乡村与农民形象,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议题社会化等潜在功效。本文以《党员生活》“红色美丽村庄行”系列报道为例,围绕“乡村小故事融入时代大主题”“调研式采访深入浅出做文章”“多媒体呈现有全景有细节”“融合传播助力乡村振兴”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利用全媒体平台,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9.
邵沛  郑欣 《传媒观察》2023,(7):72-78
随着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色乡村作为特有的革命文化留存地,开始借助自身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本文基于对浙北地区“J红村”的实地调研,从空间的三重维度分析乡村空间中红色文化和乡土记忆的保存和传播状况。研究发现,作为景区的红色乡村与现实的生活乡村之间目前尚未实现充分的有机融合,走向精细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进双重空间的融合,对村落的记忆存续和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然而,景观化的外向特质使红色文化较难与乡村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感,作为空间主体的乡民与土地的连接渐趋弱化,以此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与记忆存续存在村民缺位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0.
梁昕然 《视听》2022,(3):10-12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体验式真人秀已将乡村空间作为节目中的重要场景.如今,聚焦乡村振兴的体验式真人秀走进乡村,给予乡民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对乡景的想象化再现、对乡民的媒介化展演以及对乡土文化的具象呈现,建构出更加趋近现实、立体丰富的诗意乡村形象,增进了社会大众对乡村的了解,也引导了乡村经济、乡村文化等多方面的良性发展.借助电...  相似文献   

11.
谢文静 《新闻传播》2023,(6):101-103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广播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如何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是当前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广播媒体在新时代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广播)推出的《我的家乡在振兴》融媒体系列活动探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广播+新媒体”发展模式,做好乡村报道,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高敬毅  姬娜 《新闻知识》2021,(11):40-4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教育.而阅读,与乡村教育息息相关,"全民阅读"连续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三秦都市报全媒体"520本好书"公益项目为例,通过研究其内容、形式、传播、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探索都市报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乡村儿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后浪”,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论文结合现阶段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儿童的现状,分析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扬州的经验做法提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在公共文化服务乡村儿童的实践路径上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8,(12):97-1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演进及实施过程中,《四川农村日报》的采编实践表明,对乡村价值的厘清、激活和提升,有助于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据此《四川农村日报》大胆创新,构建更强劲、更持久的乡村振兴媒体推动力,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  相似文献   

17.
跨越数字鸿沟和保护“数字弱势群体”是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引起更多学者的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数字排斥”转为“数字赋能”视角切入,尝试构建“数字赋能”驱动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理论框架,化解其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振兴发展。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侵害的症结主要在于数字排斥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政治因素的制度排斥、发展因素的技术排斥、组织因素的社会排斥以及文化因素的环境排斥。在乡村振兴时代倡导数字赋能是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内生需求与大势所趋。在具体策略层面,应从个体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家庭赋能层面构建社会保障网络、从社会赋能层面提高社会支持效能、从政府赋能层面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此保障乡村数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促进乡村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辅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把纸质教辅简单地呈现在互联网之上,也不是把众多教辅数字化后以数字技术展示给用户,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教辅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流程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特征学生的需求,拓展编辑和出版的范围,提升教辅图书出版的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以此来推动中小学教辅图书数字化出版市场快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秉承技术创新与数智动能的融入性原则,促进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一系列外延性挑战。一是数字技术性嵌入不足,需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参与主体的数字化素养有待提升,需要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化专业人才。三是数字化应用场景相对单一,需要建构多元化在场式产业融合机制。四是基层网络化防范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由此,必须采取多元化措施,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探索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