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菁 《新闻爱好者》2012,(12):81-82
戏曲电影的起源与发展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之一,它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倾力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剧传统。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的京剧片段纪录片《定军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关于戏曲电影应该"写实"还是"写意"的问题学界和业界一直争论不休,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尺度,使得戏曲本身的魅力不被削弱,又能赢得良好的票房,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写实性"和"戏曲的写意性"二者的优势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戏曲电影"写实"和"写意"结合状况上的不足,再依据受众调查的结果,在电影剧本的设计和演员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静 《声屏世界》2014,(12):37-39
<正>从1905年《定军山》开始,华语电影已经走过百年历史。在这段时间里,电影虽然是一门新兴艺术,但在各门艺术已成熟的前提下,华语电影发展极为繁荣,使得中国电影人开始探索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在华语电影走过萌芽、发展、高潮之时,我们更应该反思当下华语电影出现的各种现象,梳理当下华语电影的特征,为其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内容(《小时代》《云水谣》)  相似文献   

4.
魏亮 《新闻世界》2011,(8):269-270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叙述学是对于文化的透视。电影《霸王别姬》的主题深刻,深度挖掘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人性,片中影像华丽精致、剧情细腻自然。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5.
《申报》的戏曲广告与早期海派京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报》的京剧广告是中国近代传媒上最早的戏曲广告 ,海派京剧是北京以外最大的京剧地区流派 ,《申报》的戏曲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京剧在上海的发展 ,二者的良性互动体现了近代传媒与新兴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1905年,中国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简陋的露天摄影棚内开始了它的历史进程,第一部影片拍摄的是谭鑫培主演的京剧武戏《定军山》,其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打斗场面似乎成了后来的中国武侠片的先河.其后1906-1909年,丰泰照相馆还拍摄了京剧演员俞菊经、朱文英、许镕义及俞振庭演出的京剧《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白水滩》、《金钱豹》等中的武打场面,使中国本土电影发展一开始就与武侠片结缘,也使武侠片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成长进程,并始终处于电影发展的核心地位上.如果武侠片主角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其扮相俊美、武艺超群,观众就会对她加倍倾慕,将她视为美貌与正义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孙玮 《传媒》2018,(13):32-33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07年的33亿到2017年突破523亿元大关, 10年的票房增长在2016年短暂下滑调整后重回上升轨道.这一结果正是因为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影片类型不断丰富,放映系统日趋完善以及观众群体更加成熟而形成的.同时,电影消费热度的持续也重塑着媒介与市场话语:自2012年以后,更多偏向文艺表达和艺术内蕴的电影开始诞生,其在票房大热的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如《黄金时代》《狼图腾》《钢的琴》《山河故人》《百鸟朝凤》《无问西东》等.2017年,张扬的新作《冈仁波齐》在前期发行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受到了小众观影群体的追捧与热爱,这些都意味着文艺类小众电影的成功,值得学界和业界对其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艺术研究会推出10集京剧电视剧《曹雪芹》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文学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戏曲艺术同样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杂剧变成传奇,从传奇演变成以昆腔、京剧为代表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对传统戏曲进行整理改编和改革,近年来出现的新历史剧和现代戏,革新了戏曲艺术面貌,丰富了戏曲舞台。近年来,戏曲在电视播出中进行的艺术的和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视域下,各种艺术类型在表达上都开始消除传统的美学特性,追逐一种无深度、无内涵、无规范式的美学新追求。在电影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也深刻地影响了电影的创作表达。强调主题深度的现实主义风格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危机,因此近年来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同表达风格边缘人物生活题材电影:例如《一个勺子》《一出好戏》《无名之辈》《人潮汹涌》《第十一回》《同学麦娜丝》等,这些电影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中失语的“边缘人”群体,但是又并没有进行传统的现实主义式刻画,反而以一种解构式、荒诞式、隐喻式的后现代主义电影表达特征重新获得了市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视阀下,文化风险在转型期的中国表现越发突出,尤其表现为传统高雅文化的缺失等。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京剧》,因首次对京剧艺术的全景展示、节目内容的人性表达、叙述策略的高超,为受众描绘出京剧艺术的盛世,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本文以纪录片《京剧》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解读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因素及影响,旨在为消费社会中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刘慧 《东南传播》2022,(3):74-78
当代以来,黄梅戏版、京剧版和粤剧版《白蛇传》相继被搬上大荧幕,同一题材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出经典民间传说的永恒魅力。这三部戏曲电影通过异类视角,对人性进行深入思考:白素贞由蛇妖经“女华佗”变为人间贤妻,许仙由懦弱动摇的负心汉变为痴情刚烈的书生。黄梅戏版《白蛇传》侧重于人妖之恋的虚幻、京剧版《白蛇传》的着眼点是对残酷压迫的反抗,粤剧版《白蛇传·情》则是对尘世凡人悲婉凄绝爱情的歌咏。三部戏曲电影对“白蛇传说”的重塑,既继承传统,又有一定创新。这些不同的演绎,既是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也折射出当代戏曲电影各时期美学追求、再现机制和文化认同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代表的纪录电影,从开始产生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它是否是电影到纪录电影是否代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一种创作新方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纪录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具有很强烈的个性特点,同时纪录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商业现象也成为当下的重要思考方向.本文从纪录电影的本质、表达方式对《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22年春节戏曲晚会》以移动优先的理念首创新媒体衍生节目《年年有戏》,精心选择主持人走进北京大观园实景戏楼拜师学戏,小屏先播,预热大屏;将最新科技赋能戏曲舞台呈现,打造360度沉浸式舞台;首创在大型戏曲晚会电影化表达戏曲经典艺术,推出戏曲传承真人秀微电影《薪火》及影视化创意节目《绝活》。通过本文梳理这些创新实践,思考对今后创新传承传播优秀戏曲艺术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吕瑞娟 《青年记者》2017,(11):60-61
中国动漫电影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动漫创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了一批极具本民族风格的电影动漫作品.中国动漫电影注重对于色彩等视觉上画面的把握,并采用色彩隐喻的手法塑造电影中角色的个性,在叙事上用隐喻的手法来表现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流派,出品了像《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外国动漫电影作品开始涌入中国,对中国动漫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动漫电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走向了一条“四不像”的道路.本文从中国动漫电影的视觉色彩隐喻出发,分析电影色彩与隐喻之间的关系,为国产动漫电影如何发展民族特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董莉 《今传媒》2015,(1):87-89
电影自诞生起,就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世界各国都对电影艺术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国作为电影艺术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的国家,在电影领域的生产创作中,一直都在学习吸收和借鉴欧美的先进技术和理论,"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电影,受到了多种外国电影流派的影响更甚,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一段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魔幻电影作为电影的产业支柱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探索和发展行至今日,也出现了如《倩女幽魂》、《蜀山传》、《大话西游》和《无极》等魔幻影片。这种初步发展的成果在艺术和市场上虽难与欧美大片比肩,但富有意义地暴露出我们在电影产业建构和艺术创造诸方面的缺失。本期特邀专业从事影视教学和研究的王宜文和田卉群撰文,意在从源头、本质和操作层面廓清纷繁表象下的认识和创作局限,为壮大中国电影产业提供有益借鉴。胡谱忠则深刻揭示了民族电影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产业问题和文化问题,以深广的视野观照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道路,表达了构建民族电影核心价值和主体性的文化忧思。胡粲然  相似文献   

17.
刘璐 《青年记者》2016,(9):77-78
2015年5月,第68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法国导演吕克·雅克的第四部电影《冰川与苍穹》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闭幕电影进行公映.①生态纪录电影《冰川与苍穹》通过对南极冰川世界的多视角纪录呈现,围绕全球变暖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该片的公映在获得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体现出当下对生态类电影纪录类作品的肯定与赞赏.生态纪录电影的创作能够得到肯定与拥护,不仅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命题普世深刻,更在于创作者对主题表达的艺术演绎与提炼,最终实现了生态纪录电影分别在知识性、思想性、欣赏性三个层面深度的审美呈现.  相似文献   

18.
孙宝国 《青年记者》2016,(24):80-81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主动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从2003年开始,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出台了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乡土电影的主导元素.本文从文艺政策和形态特征两个方面,对产业时代的中国乡土电影加以分析. 文艺政策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审查暂行规定》(国家广电总局第18号令)、《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目的是降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资格准入门槛,吸收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电影产业;激活电影流通领域,推进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压缩政府审批程序,推进产业快速发展;鼓励电影作品创新,让电影作品更好地面向群众市场.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欧阳予倩(1889-1962)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导演,也是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电影艺术家.他一生当过六年业余演员,十六年职业演员;创作过二十多个话剧剧本,三十个戏曲剧本和一个舞剧剧本;导演过话剧、歌剧、京剧和地方戏曲七十余个,编导过九部影片,前后主办过十三年戏剧学校,出版著作十余种.欧阳予倩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艰苦奋斗了一生,为中国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