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微生物学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现状和大量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再利用的实际,对农业废弃物及其资源化利用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提出利用微生物途径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沼气化、食用菌栽培和饲料化,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都纳入到可持续农业发展系统中,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循环方式进行耕作的农业。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相比,循环农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模式生态性更强,能够对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的利用,同时也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安徽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低物质和能源利用等问题,农业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构建安徽省循环农业新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解决资源消耗瓶颈,形成无污染体系,以技术创新、生物循环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农业污染。农作物秸秆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源头。如果运用五脱发酵对秸秆进行资源化治理,不仅能够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面源污染问题,而且能够使之成为极其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为现代农业转型提供物质基础。淮河流域农作物秸秆广泛使用的五脱发酵,通过对收割的农作物秸秆进行五脱(脱粒、脱尘、脱朽、脱器和脱胶)并发酵,达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目的。从实际效果看,五脱发酵能够推进现代农业根本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了皖北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分析了皖北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快生产设备更新速度、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环境等促进皖北农业龙头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被认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皖北湿地生态资源丰富,但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滞后。如何实现湿地保护利用及旱作农业、产业转型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协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皖北湿地资源普查和实地考察,在分析皖北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与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皖北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可供利用的发展模式和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产生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影响,探讨了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基于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农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文化的融合,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业大量的废弃物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使得我国宝贵的农业资源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加上化肥的大量甚至超量使用,造成水体硝酸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并导致蔬菜等农产品中硝酸盐积累,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针对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种种弊端,必须合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无机农业向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才能实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确保我国农业持续生产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未进行有效处理的家禽养殖废弃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针对这些问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养禽废弃物的危害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期有效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家禽养殖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是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粮食产区,至今仍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处于淮河流域中游的皖北地区在整个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全面把握该地区当今农业科技状况。并通过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系统比较,综合评判两者对于该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意义。从而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途径。只有使两者密切结合,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农业环境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皖北及整个淮河流域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皖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概况,依据2000-2009年间皖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RD资金、RD人员等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技术创新在皖北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的结论。由于皖北地区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依靠。发挥技术创新在皖北地区经济增长中更加有力的作用,必须发挥政府在皖北技术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利用好人才资源,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促进皖北地区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区域创新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电子废弃物是增长最快、最难以处置的固体废弃物种类之一,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和资源,解决其处置和资源化问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所必需,是"生产--消费--报废"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问题之一.对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收集、政策、处置技术和研究现状等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分析造成湖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乡镇企业“三废”的排放量增大,农药、化肥和地膜的滥用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增多,以及全社会对农业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等,初步提出了改善湖南农业生态环境的一些主要措施,如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控制乡镇企业“三废”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以及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北5所高校的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地区高校体育资源较充足但与社区共享不足;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分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两种形式;社区体育则存在场地设施不足,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管理知识等问题.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主要受内部、外...  相似文献   

15.
皖北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应充分利用、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这将为皖北地区中小学的语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开辟广阔的天地,也将为贫困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从农业资源系统的角度对德州市所辖各县市区农业资源状况脆弱程度进行了评价,利用农业资源劳动力承载指数与农业资源的区域匹配模型对农业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量化比较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在现状资源、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区域差异,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循环农业运行模式内涵及机理,循环农业可以有四种运行模式可供选择:土地重叠复合产出模式、农业生物共生互利高效产出模式、水资源综合利用高效产出模式、利用废弃物延伸产业链模式。这四种模式下,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呈现出多种具体的模式,诸如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生态农业园模式、废弃物能源化模式和功能产品化模式等,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服务地方是大学的责任 宁夏大学党委书记齐岳 以前这盐碱荒地啥也种不成.宁夏大学的博士生搞土壤改良,把工业脱硫废渣拉到地里深耕后种上庄稼.现如今,这地方种小麦每亩能收660斤,种玉米每亩能收1500多斤……宁夏大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千千万万农民带来实惠. "十一五"期间,宁夏大学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荒滩地多、农业产量低的实际,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河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及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今年4月,该项目示范以推广15.2万亩、资源化利用脱硫废弃物25万吨、新增产值1.35亿元、外省区辐射推广50多万亩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项目组被科技部评为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文旅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皖北地区文化资源深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立足皖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文化资源特色,深入分析文旅产业要素发展现状,指出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用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文旅产品体系以传统游览观光型为主、文旅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以文旅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投资环境、重视文化创意和旅游科技赋能、升级各类乡村旅游供给要素配置等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于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及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文献,对都市农业的内涵、功能、特征进行了概念上的描述。定义都市农业为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空间的大农业。对于都市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利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都市农业的产业带区位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我国都市农业的产生及发展和都市农业的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