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语言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影响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及艺术情感的表达,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共鸣。本文将从画面镜头、色彩、节奏、音乐音响、解说词等视听语言对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剖析,探究其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多层面表达。  相似文献   

2.
画面语言是电视纪录片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如何将纪录片纪实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需要合理选择拍摄角度,利用丰富的画面语言,表达多种纪录片情感。媒体工作者必须利用镜头、文学和声音三种不同语言,立足于人们文化精神需求角度,拍摄有深度、有含义的纪录片,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本文以画面语言表现形式为基础,重点研究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表达效果,并结合目前纪录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姜常鹏  张永双 《视听》2023,(5):85-88
“网感”是互联网时代内容打造与传播的重要基点。纪录片的“网感化”表达是指文本的视听语言、叙事手法等逐渐顺应互联网思维逻辑和网络受众偏好的过程。纪录片《鲜生史》通过画面并置、影像抠图与合成等方式在影像表达上具备网感特征;在内容叙述层面,则依托文化母体通过跨码搬运、内容喂靶等手法赋予其网感特性。二者相互交融,使纪录片博取了较好的关注度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韩飞  田维钢  刘倩 《当代传播》2021,(4):108-110
近年来的"大国工程"纪录片,建构和传播了现代化的中国形象,担当着重要的国际传播功能.本文着眼"大国工程"纪录片与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深层勾连,以纪录片《大工告成》为个案,着重分析其叙事结构、视听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性创造,为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门类,它将声音与画面集合在一起,对观众感官产生刺激,从而完成叙事、情感以及思想表达.音乐作为纪录片中的重要声音元素组成部分,其应用能够起到强化纪录片价值与力量的作用.不同特点的音乐在纪录片中发挥的功能有所不同.对纪录片中音乐特点及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提升纪录片品质,因而备受关注.本文结合部分明显应用案例,分析和论述了纪录片中音乐的特点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霍玉华  钱淑芳 《传媒》2021,(9):66-68
网络时代,受众年轻化、观赏便捷化,对微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基于受众的情感诉求、认知诉求和体验诉求的视角,分析其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内容美、技术美和文化美.同时,从大众审美的视角认识互联网时代微纪录片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联,探讨多屏时代纪录片创作手段及创作形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纪录片而言,纪实是一种品格,是一种风格,而不是创作的目的。创作的真正目的是创作者借助可视形象解释历史,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以此去震撼观众的心灵;是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关照,实现与观众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牧魂》的客体呈现及其对客体与创作者、受众三者关系的阐释,在了解其主题、内容细节、镜头语言和画面语言、语言元素等基础上将纪实品格上升为思维品格。  相似文献   

8.
林晓 《东南传播》2014,(10):41-42
细节直接影响到作品内容的整体表现,因此是电视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而细节的充分展现需要依托解说词的帮助,通常包括事件细节、情感细节、环境细节、动作细节等;解说词所表达的细节与画面有机结合,也就是视听语言共同配合完成细节处理,这就是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常常以"人"为关注点,表现人的存在方式和内心世界。2008年的纪录片《红跑道》把一群练体操的孩子作为主人公,用纪实语言呈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本文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特点、主题表达三个角度对《红跑道》进行分析,解读其纪实语言。  相似文献   

10.
姚麟 《传媒》2018,(2):54-55
纪录片《本草中国》自开播以来,引发中医药节目收视热潮,首轮试播CSM 35城平均收视率达0.713%,豆瓣评分高居8.4,微博话题讨论量破2亿次,成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国产纪录片领域优秀作品的代表.全片聚焦传统中医药题材,梳理了我国古今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脉络,采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先进的技术,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诉诸于丰富的视听语言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体现出了工匠精神和人文价值.该片在叙事表达、技术运用、视听语言、符号意义等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尹国丹  尹大中 《视听》2022,(2):89-91
克日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世界电影史中不可忽视的电影作者,其代表作三部曲之《蓝》以极具个人风格的视听语言展现出情感的复杂样态,通过色彩、音乐与非常规蒙太奇的配合,将难以表达的情绪转化为形象化的视听并给人以强烈触动.同时,《蓝》兼具情感表达与哲学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试图通过电影重新审视与探讨欧洲启蒙主义所强调的自由,以...  相似文献   

12.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3.
游丁琳 《东南传播》2016,(7):134-136
在电视手段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关于纪录片的定义已经几经修改。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定义纪录片,一部好的吸引人的纪录片,不仅仅要有精彩的故事、富有表现力的主人公、独具风格的解说词,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必须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语言。画面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真实性与艺术性最直接的体现。本文将通过作者在参与纪录片《中国梦·福建故事》创作中的实践经历,来分析如何更好地运用画面语言讲好电视故事。  相似文献   

14.
集体记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情感、文化和信仰。纪录片为传承与建构民族集体记忆搭建了纪实平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互联网信息时代催生了碎片化、视频化的阅读体验。微纪录片简短精巧,兼具视听作品立体形象的视觉表现以及迅捷的分享互动,适应了互联网的传播逻辑和语态。微纪录片成为主流媒体建构集体记忆并创新性表达的新形态,以新华社《国家相册》为例,从现实语境和叙事策略方面阐述微纪录片对我国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影像叙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正经历窄前的"读图"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看,"视觉艺术"将成为所有大众传媒文化的"主宰".每一种艺术门类都依靠其独特的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是注重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和情感却是空前一致的,即使是以文字符号见长的平面媒体,也试图用大篇幅画面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作为以视听艺术的电视纪录片,它更是通过画面语言两种元素作用于观众的感知.  相似文献   

16.
4G网络时代来临,人们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发生改变,传统纪录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献纪录片正在不断尝试“年轻态”的表达,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文章结合国内近期较为突出的几部纪录片,从文献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视听语言的美学嬗变、叙事策略革新三方面,浅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山河岁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讲述了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本文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模态的话语分析,发现其通过运用多模态叙事实现了多维叙事、情感联结和主旨升华;复经多模态隐喻诠释,传递了红色精神,构建了党的形象。《山河岁月》在视听呈现、话语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为党史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电视纪录片定位于电视新闻片和电视故事片两者之间,具有审美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电视新闻片的内容主体的客观实在性,因而具有真实美;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电视故事片的创作主体的主观渗透性,因而具有艺术美。电视纪录片是具象和想象的统一,再现和表现的统一。这是电视纪录片美学意义上的界定。电视纪录片美学意义上的界定,表明了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张力受制于电视造元素语言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电视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的产物,是电视诸元素语言集合而成的多维时空艺术。它的审美冲击力来自于其创作主体所运用的电视视听语言对欣赏主体…  相似文献   

19.
王娜 《今传媒》2015,(2):91-93
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客观记录方式,以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中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2013年由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跨越世界不同国家,通过对近60位种茶人,采茶人,喝茶人的采访与拍摄,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制作等角度呈现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其叙事的结构与特点,审美特征与艺术传达,画面表意与揭示隐喻三个方面分析,阐述纪录片影视语言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雅馨 《视听》2022,(4):139-141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宏观俯瞰+人文解读"的方式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形式上,通过新奇多元的拍摄手法、创新奇观的视听语言进行俯仰之间的影像建构.在内容上,以平等共享的叙事语言进行内容编排,通过平视的叙事视角及雅俗共赏的贴近性表达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航拍中国》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也在立足本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