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为诗”的新变与北宋经学、词与书画等领域的新变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独具特色的“元祐新经义”;施于文则接续中唐韩、柳的古文运动;施于诗则打破自《诗经》以来“以诗为诗”的诗歌传统,代之“以文为诗”;施于词则是打破词的乐体本质与“花间宗风”,“以诗为词”,成曲子中缚不住的士大夫之词;施于书画则是打破晋唐以来“尚法”的书画之风,成“士人书画”一体。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先生亲笔为这套丛书题写了书名“泰戈尔诗歌精选”,并且鼓励选编者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3.
龙榆生先生的音乐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11月,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成立于上海,教务主任萧友梅博士聘请当年在北京合作乐歌的“大庵居士”易韦斋先生(1874-1941)担任文学和诗歌教师.易先生以诗歌、书画和篆刻名世,为人风流潇洒,受聘后常常不经请假,就跑到  相似文献   

4.
<正>题画诗是诗画联姻的产物,狭义的题画诗特指题写在画作上的诗歌,而广义的题画诗泛指题写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文质兼美的题画诗不仅能再现画面内容、深化画面意境,还能反映诗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格追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无疑,  相似文献   

5.
元诗"四大家"歌行的题材取径多元丰富,又以酬友寄赠、忧念民生、题写书画等为其歌行体诗歌的主要生产方式。四人与道士羽流、多族身份诗人的多向互动,全面体现了元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对社会矛盾、林泉之思等内容的揭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特有的时代情绪,具有一定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6.
<正>诗歌语言不是一门特别的语言。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诗歌语言产生于普通语言,它们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诗歌语言又的确与普通语言有些不同。英国著名诗霍布人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这么说:诗歌语言“应该是提高的普通语言,提高至什么程度或多么不像本来的语言都可以,但不是……人们不用的语言。”由此可见,诗歌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优美,更精炼。它想象丰富,形式独特,切奏动听,被称为“带  相似文献   

7.
早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并将文章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文学现象,的确普遍存在于历代作品中,窥其作品,可知其人心性。诗歌自然也不例外,及至大唐。可以诗取仕,诗歌地位可谓至高.唐之帝王们自然也留下不少诗篇。“气”质竞为不同.略谈之。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高峰的唐朝,除了有韩柳、元白这样的大家, 还有一位以独特意象和瑰丽语言卓然独立于诗坛的奇才——李贺(790-816)。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他的诗歌被称为“长吉体”。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代,人们著书作文都写在竹简上,写有文字的一片片竹简用牛皮绳联起来,首尾完整的诗文称为“篇”,很多篇诗文集在一起称为“册”。于是,“篇”就成了诗文的单位名称。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现在,“篇”这个单位多用于文章。每篇诗文都有起首,后来,人们又把一篇诗文称为“一首”。现在,我们只将诗称做“首”。“首”是诗歌最常用的单位名称。中国的诗历来有入乐的传统。入乐,必含于曲调,所以,诗又称为“曲”。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诗歌中,我们平时,是不会说“一曲诗歌”的。古代奏乐时,曲调…  相似文献   

10.
读写新闻     
本刊评出2006年全国高考九个好作文题北京作文题: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上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  相似文献   

11.
杜甫借以古题写时事的“比兴”传统创作出了大量反映唐中叶时事的作品 ,因而被宋人称为“诗史”。宋人的这一理论受到明清人的质疑。近来 ,又有许多文章展开关于“诗史”理论是否成立问题的讨论。其实 ,“诗史”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史学的发达使宋代学者的史学意识十分强烈 ,特别是以写实为主的文学创作主流及“比兴”传统也与史学理论整合而产生了新的诗歌解释学。强烈的史学意识正是构成宋代“诗史”观念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 ,传统的“诗史”观念应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何语言的诗歌首先都是因其语言形式而存在的。没有独特的形式就没有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目前的汉语“诗歌”已经失去“形式”。人们将目前这种不是诗歌的东西称为“诗歌”.其原因是对外来“诗歌”的误解。外语诗歌译为汉语后,其在语言形式上如果没加入汉语的“诗籍”,它就只是不是诗,而我们却以其原是诗歌为由,将这种散性的东西称为诗歌,并反过来以此为圭臬.去进行所谓的新诗歌创作。对诗歌形式的突破.有真突破,也有假突破,当代诗歌的突破以假居多。  相似文献   

13.
命题作文 〔命题一〕 心想事成 〔要求〕 1.不要写成诗歌。 2.不少于700字。 〔审题思路〕 1.以此题写议论文,先要分析这个短语的结构。“心想”是“事成”的前凶,这个前因合理、充分,才有“事成”的结果。所以要着意阐述“心想”必须具备的内涵。对某种事业的追求,如果停留在空想、幻想,甚至胡思乱想的阶段,是绝不会“事成”的。所以,“心想”的内容必须有现  相似文献   

14.
唐诗传播的文字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歌的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文字作为符号与媒体,在唐诗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题写是唐诗传播的主要形态,发挥了显著的传播效应;对题写诗的评判,反映了唐人传播意识的成熟及诗歌创作价值取向。传抄从唐诗传播而言,具有流动性、互递性及长久性,是便捷的大众传播方式,而诗笺在唐代的社会交际及诗歌传播中显示了特殊的功能。“行卷”是文字编集行为之一,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和与科举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唐诗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曹操还是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诗歌方面主张“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并性好俗乐“郑”声,又从而改造歌词;前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后者亦为建安五言新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散文方面主张为表“勿得浮华”,作戒敕“当指实而语,勿得依违”。又主“造”而反“随”,要求皆有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16.
陈起是南宋临安地区著名刻书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江湖诗人。至少在宋宁宗嘉泰年间,陈起已经开始经营书业,并因此结识韩淲、危稹、赵师秀等诗人而走入诗坛。因其经营书业,而获“解元”“秘校”“学士”“秀才”等诸多称谓,重建芸居楼后,人多称为“陈芸居”。清代以来的藏书家将陈起刻书称为“书棚本”“府棚本”,都是牵合于陈氏书籍铺所在棚北大街而产生的误解。南宋后期临安府书商“陈道人”并非陈起,而是生活时代相近的陈思。陈起书籍铺以诗集为主要经营方向,而陈思书籍铺以博古与书画为特色,二者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空前繁荣的时期 ,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便是其中的四位。他们四位被称为“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补词     
茅盾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影响很大的作家和评论家。 1962年秋天的一个早上,茅盾来到广州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在书画陈列室里,茅盾看到了郭沫若题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郭沫若1961年来这里参观时留下的。诗曰:  相似文献   

19.
岳晋荣,1954年生,山东省桓台人,字子恒,号“南塘居士”。2002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2006年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创作辅导班。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荣获“黄山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华名人”全国书画大展一等奖、北京清大华文书画院全国弘扬仁义礼智信书画邀请展金奖、中国首届老年书法展人选奖、中国首届“重阳节”书画入展奖。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里,年龄别称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年龄,或者不同性别的相同年龄,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婴儿称为“孩提之童”,婴儿期也称为“孩幼、孩稚、咳婴”;四到六岁称为“髫童”或“垂髫”;七八岁左右称为“毁齿”或者“总角”;十岁称为“幼学之年”;十五岁的男孩称为“束发”,十五岁左右的女孩称为“及笄(ji簪子)”;十六岁的女子称为“二八”或“破瓜”(清代翟灏的《通俗篇·妇女》上说:“‘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耳。”);男子二十岁左右称为“弱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