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分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种,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实践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考核方式要突出实践性;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大学生跨入校门后所接触的第一门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课程。因此,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更好的教学规划,从而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纵观各高职院校,大多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视为常规学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偏重于理论,而对于其中的情感体验和实际践行方面则多直接被忽视,因此,高职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也是倍感枯燥乏味,"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也普遍较差。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基课体验式教学的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当代高校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渠道,对当代高校职能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选择、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服务社会的途径选择、文化传承的渠道构建。实现高校的四大职能,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公民意识、拓展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全面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对大学生进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已势在必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为更好弘扬时代精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把握好教学切入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职实际,准确定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从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宏观的逻辑架构(整体)、微观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五个方面创新设计高职“基础”课教学,并以“基础”课第五章为例,创新了微观的单元教学设计,对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会产生重要思想影响。融生命教育之理念于课程教学中,深挖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还有利于在了解生命之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生命,珍视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实现"三化"。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发展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高职学生的多样性,需确立"基础"课教师专业标准。"基础"课教师专业标准应该注重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制度和专业精神,从而保证"基础"课教师整体队伍提升。  相似文献   

9.
探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演进历程,分析其设立、建设、调整和改革的原因和过程,深刻理解课程性质,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增强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使"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环节的尝试,探索出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此门课程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客观必要性。课堂教学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石,综合配套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生动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三结合"特点,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与东方哲学和美学来看,交流与对话已经成为认识与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一种认识理念和思维方法。从对话理论的视角,从目的性、价值性和民主性等方面,对“互动”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描述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与实践的意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互动”探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哲学和美学对当代世界现实实践的迫切需要的应答,也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丰富和创新教育方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校"基础"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对比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从课程研究、教师交流、把握高考改革的契机等方面提出做好衔接的对策,为高校"基础"课的课程建设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加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等多种素质的教育。该课程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改善课程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础”课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课程教学特点的需要,教学目的的需要,适应教学对象特点的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做到:教学事例上的贴近式,教学方法上的导学式,教学考核上的综合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一定条件,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现代多媒体设施教室,以及一定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探讨。为此我院进行了下列的探索和实践:1、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的专题研究,建立为理论教学服务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2、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即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措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估体系:包括建立在院党委领导和各系、各职能部门支持下的实践教学网络;长远地解决社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其他必要的物质条件;实践教学的实绩要在成绩考核中得到体现。3、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场所,形成实践教学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高职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不断认识、实践、再实践的过程.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对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为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基础"课教学的功能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相通的。为贯彻这一根本任务,在"基础"课教学中,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要坚持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又具有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注意主体性、普遍性,体现养成性、职业性、体验性。思政课实践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可以采取讲、看、论、走、写等。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及传统考核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习惯于“背理论”、“考理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基础”课立体化考核模式,使考核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立体化考核,要切实转变“一考定乾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