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打骂孩子。除此之外,在其它儿童安全保障方面,瑞典也是世界上一流的。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婴儿从出生就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小床上,出门放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许多公共场所都有供婴儿、幼儿坐的小座椅。公共汽车的中部,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顾小孩子时坐的座位。小孩子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4~5岁以后,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样做,对小婴儿而言,可以使他们自由伸展四肢,有助于血液循环,不影响肢体发育,同时使幼儿增强独立能力,不撒娇、不依赖大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在孩子出生后,还不会坐、不会走的时候,有时抱一抱总是躺在床上的孩子,让孩子换换姿势,开阔开阔视野,是有必要的。小孩子需要和大人亲昵,可以排除孩子心里上的孤独,满足亲昵需要,有安全感,还可以加深母子、父子亲情,这也是有益的。问题是,在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以后,中国的父母还是常常把孩子抱在怀里。特别是农村,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几乎每个母亲怀里,都毫无例外地抱着一个孩子,母亲和孩子就像是不可分隔的“连体人”一样,让人觉得似乎她们怀里若不抱着个孩子,身体就失去了平衡,双手也不知道往哪里搁。  相似文献   

3.
文摘     
“零岁教育”影响一生美国《国际月刊》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零岁教育”十分重要,影响孩子的一生。研究报告认为,婴儿在出生两周内,就已经有智慧,而且越接近零岁,头脑的活动越是灵敏。出生后一年间的新生儿,若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容易导致孩子将来没有爱心,不关心别人的不正常心理。父母应常对婴儿讲话,对婴儿发出的声音也要有反应,这样才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抱婴儿到室外看东西,把所看到的都讲给婴儿听,如此不仅能促进母子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德国人带孩子与中国人截然不同,几乎都是"不管不问",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简直可以用"残忍"来形容。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国人极少抱孩子,在街上、在地铁里、在公共汽车上,很少能见到抱孩子的。如果是婴儿,就被放在婴儿车里推着走,如果是稍大一点儿的孩  相似文献   

5.
正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可以在一点一滴的养育中,给予他安全感了!Step1:我哭,是因为我有需要!时间标签:0~4个月安全标签:生存需要宝妈:我家宝宝哭的时候,我就会抱抱他,看看他是饿了、困了还是其他原因。可总有人告诉我,不要经常抱他,孩子哭哭就好了。解读:很多父母在养育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能多抱,一旦养成了抱的习惯,孩子就时刻不能离开父母了。实际上,温柔的拥抱和抚摸给了宝宝很强的安全感,让他对父母、对  相似文献   

6.
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喜欢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坐婴儿车时面向哪里有讲究。让孩子面向父母,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  相似文献   

7.
新空气     
抱着睡弊大于利 新生儿初到人间,身体肌肤需要父母的爱抚。躺在父母的怀中会 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父母应尽量满足。这也 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方式。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 —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 床上。时间长了,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8.
问:育儿书上说孩子要多抱才会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才亲密,所以儿子虽已会走了,出门时我还时常抱着。可现在他3岁多了还经常吵着要抱,18公斤的重量实在令我吃不消,怎样做他才肯自己走路呢?答:小婴儿的确需要通过“抱”来获得安全、舒适与满足。但你忽略了不同年龄孩子对抱有不同的需求。1岁前“抱”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帮助孩子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父母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步调中,让孩子展开探索与学习。可一旦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爬能走,对行动开始有主控权时,父母就不该忽略孩子的需要,如:为了怕孩子到处乱动…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父母,当你注视襁褓中的婴儿时,你一定会发现,尽管小家伙还不会说话,但他会笑。有专家说幼儿每天笑的次数是成年人的几十倍,不知是否可信,但我相信,即使再爱哭的孩子也是笑的时候多,因为需要和喜欢快乐是人的天性。据说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做家庭保姆时,当她看到小孩子将手指放到嘴里,便强行将他的手指从嘴里拿出来,并说这样做不卫生,不料却引起主人的不高兴,因为在主人看来,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享受,使孩子失去快乐。我们不讨论小孩子把手指放在嘴里的做法是否卫生,但就这件小事而论,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美国家长在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狼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聪明,性格坚韧,富有攻击性,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少作家都曾为它们做过文章,其中不乏对它们的赞扬和歌颂。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有点“狼”的精神。美国父母深谙此道,孩子一出生,他们就给孩子灌输危机意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在父母的这种奇特的养“狼”教育下,美国小孩子不畏困难,充满竞争意识,一个个都具有“狼”的坚韧和顽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美国的孩子尚在年幼,父母就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小孩子长到1岁左右能吃饭时,父母就将其捆在一个小椅子上,面前摆一张放…  相似文献   

11.
肖瑞 《教育导刊》2007,(3):63-63
瑞典父母不替孩子做主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1、爱心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看到另一个婴儿啼哭时也会触景生情,毫不吝啬地落下眼泪,这是爱心最简单、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不加以培养,这种好的品质就会丢失。所以。当孩子惹其他小朋友不开心了,父母就要问:今天你怎么惹小朋友  相似文献   

13.
为人父母者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商提高呢?专家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婴儿6星期大时,视线所及大约只有7英寸(18厘米)-也就相当于你把婴儿抱在面前瞧他面部的距离。这有助于婴儿脑部内相关性的联系形成一种认知模式,每看一次,模式便增强一次。此举也有助干婴儿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甚至当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还是这样.要是从保护孩子安全的角度说,"抱"在怀里的确是更保险一点,可是父母拢起的双臂恰似一条"绳索",把孩子的手脚牢牢地束缚住了,使孩子手脚和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总在父母"怀抱里"生活的孩子,活动机会少,活动范围小,社交面狭窄,往往孤僻、怯懦、自卑,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勇敢、坚强和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15.
免疫力     
[话题设计] 有一个美国小孩子,一出生就一点免疫力也没有,科学家只能把他放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玻璃罩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孩子活了下来,一直长到11岁。因为一个很小的疏忽,外界的空气侵入到玻璃罩内,孩子被感染,  相似文献   

16.
小孩子不舒服,父母多数认为不是伤风感冒,就是吃错东西,根本没有联想到孩子也有可能被致命的癌症缠上。其实,即使是初生婴儿,也可能染上癌症,父母必须时常留意,提高警觉性。有关专家指出:由于父母警觉性不够,加上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病痛,往往造成儿童癌症延误诊治。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小孩发烧常见的原因是感冒,但是血癌  相似文献   

17.
正孩子出现意外伤害,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家长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降低孩子受伤的程度,避免二次伤害,为医护人员争取救治时间。跌落伤不要轻易动他。孩子从高处跌落下来,一定不要马上抱起来或扶他坐起来,因为跌落时如果有从颈椎到腰椎的骨折,抱起来或坐起来,神经可能就断了。要先打急救电话120,如果需要转运或脱离危险场所,要找来一个孩子能躺得下的硬板,几个人一起用手臂把他平托起来,放在硬板上。  相似文献   

18.
当您离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大哭起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离开父母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在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里,他不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自己和保姆是什么关系,所以谁想抱他都可以,谁给他提供食物都无所谓。然而,六个月大之后,孩子就开始一个一个辨认身边的人,对父母和保姆产生强烈的感情。他还开始有了“目标定位”的概念,当父母离开房间时,他会记着这件事,并且思考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实际上,孩子在和父母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是一种积极的迹象,这意味着他依恋父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比…  相似文献   

19.
1给孩子作榜样,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人,对婴儿的成长通常影响最大,所以小孩在日常生活或待人接物上多会模仿父母。父母必须树立好榜样,给孩子适当指导,教他们分辨对错,是非。父母做错了事,必须向孩子道歉。父母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否则孩子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任贤齐唱的流行歌曲《心太软》,很多青年男女随口都会哼几句:“心太软,心太软……”其实,如果家长把它作为家庭教育歌曲来唱,也颇有几分启发。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心太软。婴儿一生下,日日夜夜抱着,这自然无可厚非。但半年后,孩子会爬了,就不必整日抱着不放手。科学证明,爬,只会增强孩子的体质和生理机能。所以国外孩子,满地翻滚摸爬,父母很少抱他。一年后,孩子会蹒跚学步了,更不必去抱。但我们这儿不少大人,生怕孩子跌撞磕碰,总是过分溺爱,紧抱不放,不让他自己走。因此,不少孩子走路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