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强调了科技创新,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是对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特别是对当前国际上剧烈竞争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创造力开发教育,也即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具血创造性,尤其是教学环节。从常见的创造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创造力开发应在认知能力培养、情感素质培养和环境构建三方面同时展开。亲验性教学模式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和知情合一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4.
实验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0,自引:19,他引:30  
通过对创造性人才特征的分析,提出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特征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阐述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本文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就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创新与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相应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有层次的、由潜在而外显,从相对自我创新到相对社会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各个教育阶段也有其相应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二是转变教师角色与职能。三是根本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四是构建便于自学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五是改革教学方法。六是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七是改革对人才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找出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培养模式单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法死板,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而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的对策: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研训练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上,还应表现在以健全人格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素质上。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与此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并发现不能用常规方法解决或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非常繁琐时,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成人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建设者。这就内在决定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依赖于专业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通过确立现代创新教育观,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置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地位,着眼于人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亲验性教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创造力开发教育 ,也即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创造性 ,尤其是教学环节。从常见的创造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分析中 ,我们得出结论 :创造力开发应在认知能力培养、情感素质培养和环境构建三方面同时展开。亲验性教学模式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知情合一的创造性人才 ,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儒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种观点,而且是受到较多人认同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是一种保守的、传授型的,以继承为目的的教育,因而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认为这只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同样有着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思想,只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弘扬。人类社会是在继承前辈创造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发展至今的。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回顾和反思中国儒家教育中所包含的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总结其没有得到弘扬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时代发展需要出发,阐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应从多维性、多层次方面培养创新人才。并结合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创新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本就这一命题,分析论述了什么是创造性人才及其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从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层面,阐述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沈胜林 《考试周刊》2008,(9):176-17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而且要善于整合知识,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这种高素质的人才,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先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创新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发展一般来说是创造性活动开始的。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就一定要提倡对现有知识成就的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批判精神使得创新教育不会停留在简单传播和模仿的层面上,而自由精神使得创新过程中一切批判性思维方式得到切实的保护。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是创造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托因比说过 :“为潜在的创造性提供良好机会 ,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①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响亮地提出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口号 ,并把此会议精神和主题确定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如何通过大学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 ?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一大学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层次 ,从哲学观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才能创造宽松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面的教师,应为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2004,(4):4-9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实施办法.标志着新一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全面正式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施.对于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