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戒“是”或“不是”的简单答案。 (二)戒发问不假思索便可回答的问题。 (三)戒只是“对”或“不对”笼统的表态。 (四)戒只提问中上生,不发问差生。 (五)戒刚遇到一两个学生答不准,教师  相似文献   

2.
发问,从广义上讲,是指说出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更精确点说,教师发问是指教学指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他们做什么或如何做的指示”。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R.Stevens)第一次对教师发问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发现,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发问的精神》的自读提示有这样的句子:文章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论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论点不正确。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的第274页在段落层次提纲中又有“正面论点”和“反面论点”的  相似文献   

4.
“发问”即口头提出问题,白居易的《三教论衡》就有“儒书奥义,既已讨论;释典微言,亦宜发问。”可见“发问”在古人传教中就有了很深的认识。发问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提出的问题恰当与否,质疑的现象是否到位,都会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强烈起伏。有效的发问技巧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成功教书育人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问,在发问中学会探究,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教师课堂提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课堂提问能否积极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发问”,而“发问”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钻研教材,深入准确地挖掘问题,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灵活机智地从容发问,从而引导教学一步步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挖掘问题、科学设计问题和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是课堂提问生动有趣,教学获得成功的有效保证。一、挖掘问题问题包括“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显性问题”是指教材或参考书上预先设置的;“隐性问题”是指隐含在教材或参考书之外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显性问题”,教…  相似文献   

7.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生描述问题,即“提出问题”)——答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在这个过程中“引疑”是关键,笔者总结了七种引疑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而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个接着一个地发问,问题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很少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课堂互动演变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泛泛形式,老师由主导的“灌输”演变为主导的“发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输”演变为主体的“答问”.  相似文献   

9.
一、启问所谓启问就是启发学生怎样发问。这一步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完成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也能使学生知道怎样发问———就是不能随便提问题 ,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有价值。所以教师在新课改中要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之间提问或学生向老师提问 ,做到每事多问 ,每题多问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知道怎样发问了。二、自问所谓“自问”是指学生自己学习或做事时向自己发问。古人曰 :…  相似文献   

10.
引疑七法     
目前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发问、学生答问,看起来“问题”满天飞,热热闹闹,实际上流于形式。不是“问题”肤浅没有质量,就是该发问的地方不发问,不该问的地方纠缠不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将发问答问的过程分解成引疑(引导学生质疑,即“发现问题”)——述疑(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  相似文献   

12.
发问的层次性。发问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分。如果发问没有层次性,教学结构就会显得零乱。教师宜根据功课结构和教学目的要求,来设计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关键问题中再提出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但是教师切忌没完没了地问一些没有任何思考性的问题,如 "是不是 ?" "对不对 ?" "好不好 ?"   发问的精确性。教师发问时,问题要专一,语言要自然通俗,表述要准确简练,要调整好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学生的言语和概念水平,避免冗长繁琐。模棱两可的问题,只会使学生转移注意或感到迷惑。问题表述清楚明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疑,自主释疑,发挥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胆质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人“独白”,学生自始至终当“听众”,不发问,不插话。课堂提问,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单凭这一方式,造成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史资质疑。我在历史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模式,允许学生举手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各种问题,或者专门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发问。经过鼓励和启发,学生大多能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面广,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总会提出各种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谬问”。当然这种“谬问”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问题,只是背离课文主题,如不及时引导转化,浪费有效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而转化不当,又易挫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绝对不能扼杀学生发问的积极性,而要掌握巧妙的转化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中转化学生谬问  相似文献   

15.
1.发问。如何发问,体现了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发问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发问时机。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注意力集中,思维容易被激活,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最佳发问时机既要教师精心预设,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有疑而问,由问导思,由思出新。敢想、会思、善问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而思考的实质即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时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也没有,坐在教室里受“驱使”、“奴役”,谁还乐学?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挑战教师和书本这些所谓的权威。学生发问时,教师要乐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发问中的智慧火花,给予表扬与肯定,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价值(也是学生自身价值的显现),进一步激励…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后,我们教师会有这样的同感:无论你怎样认真备课,都不能将教学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充分,课堂或课后,学生随时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那渴望的眼神,那突然的发问,会使你变得手忙脚乱,如何保持清醒头脑,适时恰当地应答问题,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视为“应激”,权且称为“应激回答”。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此二语道出了“做学问”与“学发问”之间的关系——只有学会发问才能做好学问,才能称得上有学问!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且试图从教学上加以改进,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环套一环,一问追一问,老师总是装着一脑袋问题走进课堂,由主导的“灌输”演变为主导的“发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演变为主体的“答问”。  相似文献   

20.
所谓“追问”,就是学生回答(或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根据同学理解的程度继续发问(或有针对性地设置富于启发性的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对话式”教学的存在方式之一,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且追问内容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可促使学生思维更具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