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向传统的教育挑战,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发现、珍惜和保护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闪光点,塑造学生的创新个性。下面就提出几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借此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认为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进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制度等多角度的创新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评价标准乃至教育教学制度,就必须进行教育创新。为此,江泽民同志2002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中明确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强调:“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双基”为依托,以教材为线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一、营造宽松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关系同时确定了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从实际出发,自…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思维活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在初三学习了《能量守恒定律》一节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树立节约能源的观念,于是教师问:假如你是一位“未来能源开发的工程师”,你有哪些想法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肥沃土壤,这包括创新的教学思想、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善待学习中的差生、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等方面。那么,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这些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8.
韦渊 《中国教师》2004,(12):41-4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下面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基本的想法。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才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9.
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高职高专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有创新的人格与创新精神的人,因而在培养目标上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狭隘要求,而是要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上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能从过去的经验束缚下解放出来,广辟蹊径,择善而从,达到思维的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要在培养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着手,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的时间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因为只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创新的能力要用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在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教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下面谈谈笔者个人对政治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教学工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根本谈不上创新。个性的基础是人性,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因此只有营造和谐的氛围,培育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下笔者从学生观和语文教学过程这两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一、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要正确对待学生,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第一,必须正确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有…  相似文献   

15.
胡贤平 《学苑教育》2012,(24):79-79
新课程要求必须转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关系。不但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这就要求现代数学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中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精神事关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呈上升的趋势,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一、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创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创新精神的程度直接关系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效果。现实的历史教学过于因循守旧、求稳怕乱,冷落创新。历史教师的知识中心主义倾向仍很…  相似文献   

18.
廖晓芳 《广西教育》2004,(6A):20-2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和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方面更具独特优势,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直觉感受和创造性体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基础性原则。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民主性原则。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良好的氛围。启发性原则。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主体性的发挥。激励性原则。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教学…  相似文献   

20.
首先,教师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有创新的人格与创新精神的人;因而在培养目标上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狭隘要求,而是要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上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