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片的帝国暴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片”中的权力美学正在被抬升。民众掏钱购买这种视觉教科书,从中学习各种反面的道德经验,就此滋养着人性中最危险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奥运开幕式的印象,依然挥之未去。记得当时我这样写道:“这次奥运开幕,我看得有些感触。那数千人如此整齐划一的动作,反反复复。以这样的大场面来呈现传统的辉煌,技术上完成了,理念上对接了,与此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开幕式呈现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美学。集体,如果没有一种权力意志贯彻,也就不成其为集体,而是一盘散沙。因此集体主义美学同时也是权力美学。”  相似文献   

3.
于丹蕾 《大观周刊》2011,(13):33-34
尼采的权力意志是他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本文试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出发,以身体、生命为主线着重探讨了权力意志,并分别对力、强力和意志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突出作为身体的权力意志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权力·权利“权力”和“权利”这对同音的合成同,从构成词素可以看出二者调又有区别,不能通用。“权力”包含“权”和“力量”的意思;“权利”包含“权”和“利益”的意思,所以这两个词的同义有明显的不同。“权力”是指在政治上有强制力量、在职责范围内有支配力量的意思。例如,国家权力、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安机关有拘留违法犯罪人员的权力。在上述各例中,如果用了“权利”就错了。“权利”是和“义务”相对而言的,指人民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利”也就是“权益”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马修·福勒是英国媒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艺术、媒介、文化研究等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媒介生态学。他认为,“生态”一词本身就蕴含“媒介”或“中介”的意涵。在他看来,获取制作媒介所需原材料的采矿行为常导致污染的发生,并以智能手机为例,提出媒介自身的设计构造也是污染成因之一。他对“媒介”、“生态”、“污染”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媒介开辟了“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与波兹曼等人将媒介生态视为一种环境保护主义取径不同,福勒从美学和政治敏感维度加以考量。他在尼采“权力意志”的基础上,提出“媒介权力意志”概念,同时还从加塔利、德勒兹等哲学思想中汲取研究媒介生态学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 美学,顾名思议是研究美的本质和揭示美的规律的科学。美学与新闻似乎是“不搭界”的,但是,电视新闻摄影摄象及蒙太奇组接与艺术“搭界”,那么电视新闻究竟存在不存在美学?有的人认为,电视新闻不是艺术片,不存在美学。而又有一些人片面地强调电视新闻的美,给它加上“及时美”,“接近美”、“重要美”等等名称,不伦不类。研究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先得考  相似文献   

7.
媒介权力的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秋  魏晨 《新闻界》2006,(1):37-39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 edia 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还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学说体系,但是当前的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都趋近于围绕“媒介权力”来设定研究方向、对象和建构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的。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一般从媒介入手研究权力,没有注意到权力本身的多种形态与结构,没有注意到从权力视角出发来研究“媒介权力”的另外一条路径。而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把媒介权力看作是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单一的将“媒介权力”界定为政…  相似文献   

8.
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档案主管部门简政放权、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包含了“清权”“确权”“控权”“晒权”四项环节。当前,我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旧存在“清权”“确权”环节不规范,清单制订与公布的规范性有待提高,责任清单建设不足,配套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当推动权力清单制度标准化建设,重视权力清单的发布与动态调整工作,完善配套机制,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10.
话语     
《青年记者》2009,(14):4-4
权力祛魅,打造“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就得从承认政府丑闻开始。承认权力机构也有丑闻,表明权力也能谦卑地低头。  相似文献   

11.
王瑛  阮青 《青年记者》2016,(36):58-60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话语权力理论,指出话语不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更是权力的载体,人能够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①权力话语理论对后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制造着“西方话语”,传播着“国际话语”,垄断了国际话语传播领域.用“西方话语”体系传播和解释“中国话语”的结果,是中国在国际上患了“失语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试论《沧浪之水》对中国传统"权力"文化的悲剧性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珍 《图书馆》2005,(5):59-61
《沧浪之水》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权力”文化对“人性”的扭曲与消解。池大为面对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面对家庭、亲友和整个社会对权力的崇拜心态。池大为不是屈服于权力,而是屈服于“权力”文化心态。这是池大为的悲剧,但更是中国传统“权力”文化的悲剧。小说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揭示了这种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13.
杨毅 《东南传播》2022,(2):56-60
本文尝试将“电影工业美学”放在“主旋律”的谱系中加以考察。从“新主流电影”到“电影工业美学”体现出“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做出的历史变迁、产业调整与主体重构。电影工业美学的提出源于产业化生存下的新力量导演的创作实践,但单纯强调经济因素的看法不仅掩盖了当下电影产业的真正问题,也遮蔽了“新力量”真正的潜能所在。“主旋律”与“新力量”应当在情感结构的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创作主体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想要认识到电影工业美学的真正价值,有必要重新回到“电影是什么”的历史起源,在全球产业革命的前提下调动创作者的主体性,进而形成电影工业美学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4.
李财财 《大观周刊》2011,(45):140-140
本文试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剖析电影《青红》中角色间的权力运作关系、分析权力对人的规训和惩罚,并对电影中有关权力的反抗进行思考。从而揭示出一种个人面对“大环境”所产生的权力关系网及在这个“网”下个人的权力运用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曹嘉伟 《兰台世界》2007,(8X):48-49
本文通过对庄子“以大为美”的美学思想的探讨,揭示庄子所崇尚的“大美”之所在,以及这种“大美”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在美学上得以实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书籍作为“可以使用的物品”和“传播载体的特点和为读者服务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谈书籍的美学价值,引入了“书籍设计”理念和“最美的书”的标准、潮流,分析并提出科技书籍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新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层面来说,沉浸其实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概念和古老的美学问题,无论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境界”,还是西方酒神文化中的“狂迷”、悲剧文化中的“净化”等都是沉浸感的重要美学特性。通过对“沉浸”概念的追溯、数字时代审美感官问题的分析、数字沉浸式艺术审美发生机制的探讨,结合传统美学范畴与命题中的“意境”“审美经验”“审美距离”“移情作用”,从美学的视角考察沉浸式体验,有助于为数字艺术领域深层次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传递、趣味性的设计等审美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美学     
美学这个字眼,对于一些青年来说,似乎并不生疏。假使同一些关心文艺的青年聊天,使会经常听到他们说:“近来迷上了美学”,“我正在研究美学”等等。说者侃侃而谈,饶有兴味,听者也会因其“钻研”而肃然起敬。但是,也有许多青年对于“美学”二字感到陌生,不知它到底是咋回事。比如,某单位招考时,就曾出过一道“什么是美学”  相似文献   

19.
李政  高有祥 《青年记者》2016,(14):41-42
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话语权,是特定机构及个人通过披露信息或发表意见影响他人的权力.①而媒体话语权,是指媒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影响和控制舆论并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权力和现实影响力,是对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达.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利话语”概念、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以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和“交往权力”理论,都是构成话语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38):120-120
★《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三联书店 张巨岩2004年9月 定价:26元 这是一部探索美国媒体和权力关系的书。作者认为,美国主流媒体对于政治扮演着“诤臣”和“谏士”的角色,与政治以外的其他权力之间则主要是情人般的“共生”关系。作者获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博士学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