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受到普教"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管理方式呆板、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实践技能等非智力因素较差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即就业能力不能满足就业需要,也不能适应企业要求。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全校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卢洁莹在《职教论坛》2008年9月(上)撰文指出.人们对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就业教育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其“技能”是静态的,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获得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教育只负责学生“就业”,少数人认为管“就业”的职业教育就是不需要重视人文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吉林经济贸易学校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全面启动了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即就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肯定,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一下我校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经管类大学生和专业教师有关就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培养可迁移就业能力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植入个人素质、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可迁移就业能力,并指出经营类专业教师实施可迁移就业能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树立统一的“专就融合”目标、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就业教育内容融合、打造“专就融合”的师资队伍,并提高管理融合力度。  相似文献   

5.
“十五”计划翻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也营造了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面对新变化,新特点,高职高专学生的正确选择是,通过突出技能特长优势,提高综合素质,更新就业观念,调整不到位的心态等途径,发展和完善自我,走出就业低谷。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也应当为“就业”提供帮助。在分析目前外企对员工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求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情况后,从选择与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全面地就业能力等方面介绍了高职英语口语如何围绕“就业”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这一特点使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由于高职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用人单位和就业渠道的了解,在选择单位时表现无所适从、茫然犹豫以致错失良机。搭建就业信息及网上交流平台,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就业教育是只“教”学生“技能(知识)”,只负责学生“就业”,只需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拓展“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内容是序化的工作项目组成的学习领域.教育过程是将就业目标和教学目标融为一体,教育目标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等国内宏观就业环境,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职学生只要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拓宽思路,增强技能,注重实际,就业状况就会改观。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最为重视的是“事业发展”,这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于成功信念的追求是相吻合的;同时在“个人兴趣”和“薪酬待遇”方面也有一定的侧重,体现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对生活的现实态度但是选择“奉献社会”的比率却相对偏低,只有3.7%的学生选择了奉献社会,不难看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升本科生就业能力与本科教育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借助于劳动经济学原理,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职业需求不一致视角,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核心因素是职业的选择能力。职业选择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社会职业的认识,能够按照“人一职”匹配原则使自己充分就业。本围绕这个问题探讨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启荣 《广西教育》2007,(9B):24-24,32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可以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就就业教育来说,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就业技能教育,它是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一是就业思想教育,它是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推荐其就业所实施的一种思想教育。中职教育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及毕业就业指导,概括起来就是就业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师范教育就业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包分配”制的取消,新的就业制度冲击着师范大学生的思想,给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代师范大学生新的思想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提出了学生工作的一系列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5,(33):55-56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河南省提出并实施了“就业拉动”战略。一是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二是加强领导,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就业服务工作机构,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分工合作,省、市、学校三级密切配合,共同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每年坚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四个一”活动,即开好一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和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从质到量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48%。 在办学方向上,陕西省以就业为导向,把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及能否受到社会各界青睐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开发了一批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乡土教材”。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职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特征的总和.在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容易出现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性焦虑、超前就业心态突出、缺乏必要的信息感应能力等就业心理误区.学生的认知方式、气质、性格、能力、兴趣、自我评价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心理因素.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技巧指导,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教育的演变趋势及其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以实现就业为目标,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并由国家职能部门派遣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且能初步胜任岗位工作的学历资格教育。其演变趋势表现在:教育思想和就业观念不断更新;就业教育的层次结构逐步提高;就业渠道和就业形式趋向多元化等。就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对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就业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就业心理,从而影响了就业能力。全程性就业教育就是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将就业教育贯穿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连续性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与求职技能。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微观的角度探寻这一现象,发现学生在入学时盲目选择英语专业,毕业时不能根据就业市场选择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等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一方面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宏观上的制度和政策调控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前沿窗口和阵地。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制度,打破了“统包统分”的传统格局。“双向选择”具有自主性、自愿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客观条件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服务体系,激发大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