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作者为中心和文本决定一切的文学理论抹杀读者的作用,忽视读者的创造性和主观性,然而在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文本中的空白结构以及不确定性等召唤读者进行能动参与.理解的历史性,造成了"作者死亡"和"读者重生"的局面,也为读者的主体性发挥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乔纳森.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就如语言能力一样是文学解读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形成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类似的反应,读者通过对文学阅读程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形成"文学能力",由此可以帮助读者游刃有余地解读各种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3.
文学活动是一种由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活动.接受理论重点讨论了其中的作家、文本和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接受理论认为:作者的未经阅读的作品(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理解,才能实现自己.这就是说,文学作品(文本)的接受,或者说阅读,实质上是作家、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能否开始,能否顺...  相似文献   

4.
梁德明 《广西教育》2013,(12):47-47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篇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通过6种基本类型英语阅读理解题--字面理解题、综合重组题、推断题、预测题、评估题和个人反应题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读者对篇章的理解,并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文本意义的解读是阅读理解的目的,而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语言形式,而应更加注意语言符号的动态的表意过程以及读者在阅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这一概念自被提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但相关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文学批评方面.尽管互文性在阅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这方面研究非常有限.本文尝试着分析互文性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应用和功能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而强调互文性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希望以此可以启发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同一文本和不同文本间的互文性特征,进而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曾对阅读有个堪称经典的评述:“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的作用。”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读者完全进入阅读理解的殿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1.文本提供的各种信息走进了读者的认知结构。2.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文本的各类信息。3.读者发表恰当的评价、建议或批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感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语文教学中不能牵强附会地统一要求.而必须重视个体对文本的理解.更多地通过感悟去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即文本写了什么.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即文本怎么写的,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卜金玉 《文教资料》2009,(17):78-79
阅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并对它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品读文本"是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品语""品情""品人"是教学实践过程的途径,对于教学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成长经历、知识修养、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产生不同的解读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十分自然.正是因为主观上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对文本的价值和意义的判断存在差别,多元化的解读让师生对文本有了更大的理解空间,为教学的创造性奠定了基础.比如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对话"和"交流",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强调"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为此,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应有尊严.  相似文献   

13.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一、创新阅读理念从阅读本身来看,传统的文本解读力求忠于原作思想,有效的阅读是再现文本当时价值。但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延续,阅读文本"当时"与"现在"的时空间隔,使文本价值愈发丰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提倡有效阅读,还应引领创新阅读,在阅读教学理念层面实现创新,给文本解读带来新时代的活力,这是从有效阅读走向创新阅读的关键。"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所理解到的意义的过程,因此对于阅读本身而言,作品与作者是次要的,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张梅 《考试周刊》2014,(80):47-48
<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中的这句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阅读在发展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阅读这些功能的实现并非是自动的,而要依赖于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构建,且呈现出不同层次。当代哲学解释学认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先于阅读、先于读者理解而自在的某种东西。"文本只是以其自身的多义性、模糊性"召唤"着读者,而读者只有以其独有的解读经验"演奏"文本,才能获得心  相似文献   

16.
王杨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2-33
图式理论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阅读与图式理论息息相关。本文从文本意义的多元性出发,探讨了图式对文本阅读的影响、读者变量以及文本对图式的反作用,以期运用图式理论更好地为文本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图式理论是语篇理解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阅读与图式理论息息相关。本文从文本意义的多元性出发,探讨了图式对文本阅读的影响、读者变量以及文本对图式的反作用,以期运用图式理论更好地为文本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作者创作的结晶。文本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即读者对文本的二度创作。无论是作者的创作,还是读者的阅读(再创作),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文本阅读时,人们对文化因素往往考虑不足,尤其是对全文化精神的关注,要么缺乏意识,要么显得力不从心。什么是文化?季羡林说:"我认为凡人类的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人类文化来源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里,我们把有创意的阅读,简称为"创读"."创读"与"实读"是阅读的两种方式."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努力读出文本的本来意思,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是一种"再现式"的阅读.而"创读"则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知识积累等对文本进行有创意地理解,即在掌握文本本来意义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而没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没有想到的想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文本阐释是发生在读者(教师)与文本(含作者)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对话活动,这种理解与对话使文本意义获得了解放与生成。由于缺乏实践所需的文本阐释理论,教师在文本阐释时存在种种弊端。本文中"中学语文文本阐释"主要探讨的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阅读主体,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理解、解释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