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胡金锁 《学语文》2006,(6):54-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确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当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漪发展”。由此可见,和谐的教育过程应当是师生亲密合作、平等相处、互相信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应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下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沈传学 《学语文》2005,(6):22-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  相似文献   

6.
张西爱 《教学与管理》2007,(11):122-123
一、引言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行等符合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想的完整的人生归根到底是人的培养或教育问题,也就是人的审美教育即美育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构建和谐的课堂,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才能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构建和谐的课堂,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才能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词,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由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组织的教学行为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也不是书本的“奴隶”,更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应该是主动自觉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许加付 《成才之路》2010,(29):49-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手、眼、脑并用,相信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也一定会学得实、学得活。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方法的选择要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式,要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等功利性目的,“合作”式的讨论有余,“自主”式的思索不足,致使学生上课时热热闹闹,下课后的收获却寥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相机而“静”。  相似文献   

12.
洪锦娟 《陕西教育》2007,(10):27-27
新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了相当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考试、评价等因素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使用,但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离开了教学语言,教学就会一筹莫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学语言的运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它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环节的构建能力、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力、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能力和对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从而显现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因此,和谐不仅是人们的追求,更是教育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讲得很多。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工具,是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工具等等,忽视语文学科培养塑造“人”的真正价值,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从三方面做出了努力,还语文以本来“面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谐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并能写出工整,端正的字体,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有部分同学的书写缺少美观性,工整性,形体各异,执笔方法五花八门,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工整端正的字体呢?这是摆在低年级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本应像生活那样丰富多彩,而演绎生活真善美的语文课堂却往往将丰富蜕变成了枯燥,将生动嚼烂成了陈腐。要想语文教学从无奈的阴影中走出,那就应该真正建构起语文和谐课堂,即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本的和谐,文本与文本的和谐,文本与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