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混浊水中的泥鳅,无论泥水多么混浊都能生存。奇怪的是,有时泥鳅会浮到水面上来静静地“躺”着,一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水里太湿,泥鳅出来晒太阳吗?是水下没有声音,泥鳅上来听鸟儿的歌唱吗?是泥鳅饿死了吗?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4,(12)
蚂蚁搬家,大雨哗哗。下大雨之前,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泥土吸收的水分大量增加。因此,筑在泥土里的蚂蚁巢湿。为了避免遭受水淹,蚂蚁往之前搬家。泥鳅翻滚,大雨将到。大晴含有大量的氧气,泥鳅安静地生大雨到来之前,水中含氧量减少到呼吸困难,因此,不停地在水中蜘蛛张网,久雨必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要来1.常识性介绍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污染及防治。2.了解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组成;氧气和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3.掌握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显然,本节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上。二、主要内容提示回.空气补充说明:(回)验证空气主要成分的演示实验:使红磷在水面上的钟罩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至约1/5体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so(二)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  相似文献   

4.
点评:水源枯竭的时候,泥鳅能钻入泥中不死,因为它有特殊的呼吸方法。除了和鱼一样能用鳃呼吸外,泥鳅还能通过肠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得到氧气。  相似文献   

5.
1.到生活中观察、验证一条天气谚语,写一写。2.你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写一写。大家听过“泥鳅浮水大雨到”的谚语吗?我就听过,还见过呢。有一年夏天,我们全家去杭州。到了西湖,游玩到一个岛上。我坐在几棵柳树下边,因为天气太热,我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便到湖边欣赏水景。我正看着,咦,水面上是什么东西在浮着?我定睛一看,哇,是泥鳅!只见它浮在水面上大口大口地呼吸。那边还有一条。我忽然想起爷爷奶奶曾经对我说过,每逢下雨时,水中会变得异常地闷,鱼、虾(当然还包括泥鳅)都会浮上水面呼吸。喔,我知道了!下雨前,大气层会慢慢地变薄,…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目标1.了解空气和水的组成;水、氧气、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治等环保常识。2.应用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与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二、知识网络1.车气补充说明:(1)红磷在水面上的钟罩内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面逐渐上升至原空气体积的1/5左右,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是消除污染源。2.水r(覆盖了地壳表面积3/4,但淡水占总水量不到1%1存在(_二_、——I一I动植物体内补充说明:(1)水的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来证明。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 (苏教版和人教版 )中在研究空气成分这节中都引用了如下实验 ,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以此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约为 1/5。具体实验为 :将玻璃钟罩放入水槽 ,搁稳在水底的三块小玻璃片上 ,以水面为基准线 ,将钟罩水面以上的容积划为 5等分。装置如图 1所示。再将盛在燃烧匙(插在橡皮塞中 )内的红磷点燃 ,立即插入钟罩内 ,塞紧橡皮塞。红磷在钟罩内燃烧 ,有大量白烟生成 ,同时水面逐渐上升。当燃烧停止 ,白烟逐渐消失后 :水面上升不足 1/5 (如图 2 ) ,向水槽中加水 ,使水槽中的水面与钟罩内的水面相平 ,这时可见进入…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设计几则湖北省钟祥市教研室耿传学(431900)一、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设计按教材装置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实际上总小于钟罩内原空气体积的1/5。原因有三:一是红磷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浓度一般不低于总体积的...  相似文献   

9.
寒冷的冬季,是淡水鱼难过的季节。因为冬天不仅水温低,而且水中的溶氧量也大大降低,尤其是水面结冰的时候,空气进入水中的量就更少,这就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生活。水中的氧气减少之后,鱼为了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不得不多吸入水,以便呼吸到更多的氧气。然而,鱼多摄入水分会影响体内盐分的平衡,增加生理压力。因此,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平衡,多数鱼在冬季不是靠增加呼吸频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是自动地减弱呼吸,使新陈代谢变慢。因此,不少鱼冬天行动缓慢,有些鱼甚至冬眠。然而,生物学家却发现,鲫鱼冬天依然比较活跃,即使在冰面下,也是如此。鲫…  相似文献   

10.
徐化同学: 你认为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面有张力而成一层薄膜,这基本上是对的。只是水面实际上没有“薄膜”。表面张力是物质的共有性质之一。它实际上是物质分子之间的引力在物质表面的反映。水面、是水和空气的接触面,水最表面的那层分子,下面受水分子的吸  相似文献   

11.
将盘子里盛满水,再将一个空杯拿在手中,把一块燃烧着的纸放入杯中,待火苗旺后,迅速把杯子倒立在盘内,由于杯中氧气的消耗,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这时盘内的水就会慢慢地进入杯子,且杯内水面会高出盘子里的水面。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比重的  相似文献   

12.
夏天下雨之前,鱼儿总是浮在水面上。有些同学看到这种现象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天气闷热,鱼儿需要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其实这样解释还不够正确。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还是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吧!同学们在家中用锅烧开水时,会出现这种现象,水烧了一会儿,发现有许多水泡附着在锅底上,并且时而跑一个上来,这些水泡其实就是氧气。学过化学的同学知道,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温度升高氧气就更难溶于水中。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做下面的实验:将一锅烧开了的水,待自然冷却后,放入一条活鱼,不久,你将会看到,鱼儿往水面上跳,这说明烧开…  相似文献   

13.
一、给金鱼缸排水只要用一根细软管就可以方便地给金鱼缸排去污水.排水时.将细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置于低于缸中水面时,再用嘴吸一下,水就会自动流出来.或者首先将细管内充满水,用手捏住两端,一端伸入水中,另一端放到水面以下的位置再同时松手,水也会自动流出来.有同学认为,前者所述的排水法,是嘴通过细管把水直接吸出来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水实际上是靠大气压强给“压”出来的,而不是嘴直接吸出来的.嘴吸出的只是管中空气.由于管中的空气被吸出,管中压强减小,大气压就把水从缸中压入管内,当管的下端低于缸内水面…  相似文献   

14.
证明空气的存在:先抽出注射器的活塞,说明注射器内存在空气。然后将注射器的尖嘴放入水中,推动活塞,空气进入水中,产生许多气泡冒出水面。靠水的帮助“看”到了空气。  相似文献   

15.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能。根据是:当水柱所产生的压强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由p0=ρ水gh得水柱高为10.3m。但是,生活经验却告诉我们,这个答案是错误的。生活中,人们用活塞式抽水机或离心式水泵从井中抽水时,如果抽水机离水面高度接近10m,就很难把水抽上来。 原来,水中溶解有相当多的空气,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当水面上  相似文献   

16.
不把嘴唇放到水里,你能把杯子里的水喝进肚子里去吗?能!把杯子凑到嘴边,然后用力地去吸,吸的时候,胸部扩大,肺和嘴里气体压强减小,嘴附近的空气就会向嘴里跑.离嘴越近的地方,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得越快,空气对水面的压强也就越小;离嘴越远的地方,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得越慢,气压也就越大.在空气压力作用下,靠近嘴的水面就会稍微抬高,直至超过杯沿而流入口内.原来,喝水时我们不自觉地用到了伯努利原理.  相似文献   

17.
人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水珠在水上漂动的情景。为什么水珠没有溶于水中,而是在水面上到处“走”?法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水珠之所以能在水上“走”,首先是因为在水珠和水面之间有一个空气层,里面的空气是水珠与水面接触时没能及时“跑掉”而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结果反思型例1(2005年福州市课改卷)图1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例2(2005年河南省中考题)图2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结束后,发现钟罩内的水上升到其水面以上容积不足1/5,请推测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答出两条即可)例3(2004年宁夏自治区中考题)某同学利用图3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相似文献   

19.
例1(2005年南京中考题)某学生在A、B、C、D四只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和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2)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烧瓶序号)________.(3)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_______.解析:本题是根据实验数据探究实验结果.解题的关键是发现数据分布规律和实验特征现象,正确推出结论.(1)因铁生锈时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7页,安排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读取进入钟罩里水的体积占钟罩内原空气体积的比例时,水槽中的水面与钟罩内的水面是不一致的;人民教育出版杜2001年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5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3页,以及许许多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上,又给出了图1所示的装置去代替钟罩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读取进入广口瓶里水的体积占广口瓶内原空气体积的比例时,烧杯中的水面与广口瓶内的导管口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