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61页:“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可见莫卧儿帝国的终结在“1857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课本第104页:“1857年,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率先发动起义,不久,起义军占领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由此可见,“1857年”“莫卧儿王朝”仍然存在。《教学参考书》第237页:“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皇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才正式结束。”综上可见,莫卧儿王朝结束时间应为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内的1858年,而非1857年。课本第6…  相似文献   

2.
1857——1859年印度的起义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首先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很多的反应。人们对起义的进程、有关军事行动的新闻以及很多在当时引起大量书刊进行讨论的一般性的问题,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欧洲各国的评论家们试图说明印度起义的原因和性质、起义对印度和英国的命运的后果、英国殖民制度的性质、不列颠在亚洲统治的意义,特别是试图说明这次起义对印度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从对这类问题的提法,便可看出各国内部不同政治派系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各种流派的斗争,并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很自然,在当时不存在一致的“欧洲社会舆论,而就在  相似文献   

3.
1857年至1859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起义极大震撼了英国人。面对近似疯狂的起义,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产生了爆炸式的反应。大起义本身和残酷的屠杀深深震惊了英国人,它打乱了英国政府所谓"西化"印度的进程。大起义期间,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也发生很大改变:从最初歇斯底里的复仇情绪到后来反思英国殖民政策的某些弊端。这种情绪上的转变为在印度的和解政策和适度重建计划提供了条件。大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东印度公司被取消,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因此,大起义成为英国和印度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开始调整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继续对印度进行殖民主义改造。维多利亚时代前期(1837—1857)英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1853年法案,以及根据法案精神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上。英国政府继续进行殖民主义改造,实现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出现了危机。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既是这种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又成了英国对印殖民统治历史的大界标。  相似文献   

5.
锡克族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在1857年民族大起义中,锡克族站到英国殖民者一边参与镇压起义,被殖民者所利用,成了殖民政治的行动工具;但从印度历史的转型和锡克族的历史特性来看,锡克族成了宗教民族主义报复者,客观上还充当了印度历史旧秩序——莫卧儿王朝宗教压迫的报应执行者,这是其宗教民族主义在印度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下的使然。  相似文献   

6.
18.从起义原因、领导力量、起义的主要参加者和斗争对象等方面比较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异同.后来的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肖养起义     
明朝中叶,广东爆发了黄肖养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从正统十四年(1449年)开始,到景泰元年(1450年)失败,时间虽短,但起义军转战于南海、顺德、新会、中山、东莞、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广阔地区,有十多万农民参加,沉重地打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中国农民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研究黄肖养起义,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1857-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著作很多,关于这次起义的原因、性质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只是试图从三个方面说明发生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9.
德里的起义     
研究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具体事件和具体进程,对于了解这次起义的性质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这方面的材料还不多,对于起义的完整的叙述还很缺乏,因而对于起义性质一些结论也是缺乏说服力的.这次起义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时期以米勒特起义为始,以起义者在德里建立政权为止.这是起义的开始时期.在米勒特起义前还有一个酝酿过程.第二时期从德里起义政权建立到德里不幸陷落,它包括了许多重大事件.这是起义最重要和到达高潮时期.第三时期是起义者由  相似文献   

10.
英国资产阶级历史学者写的有关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不少还是大部头的巨著,例如凱依(J.W.Kaye)和梅理逊(G.B.Maulleson)合著的“1857—1858年印度兵变史”(Historyof the Indian Mutiny of 1857—1858),就有六本之多,另外象侯姆斯(T.R.E.Hol-mes)著的“印度兵变史”(A History ofthe Indian Mutiny),也拥有五百多页的篇幅。这些著作,多半是站在英国殖民者的立场来宣扬英军的战绩,或者检讨统治印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度被征服到发生起义的一百年中,英国在印度确立了自己的统冶,对印度人民的剥削日益加强,这一切引起了印度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就是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是正当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的时候开始的。这个时期(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对印度进行的殖民剥削,采取了特殊的方式。马克思指出:“在整个十八世纪中,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与其说是通过比较不重要的贸易手段获得的,毋宁说是通过直接掠夺这个国家,抢占大量财富的办法获得,然后运往英国去的。”对印度农民进行税收掠夺是这个时期殖民剥削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教材在亚洲革命风暴一节中,重点讲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但是,对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主力军———“土兵”,教材及教参都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表述。什么是“土兵”?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等相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点。  相似文献   

13.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开始不稳定。为了保证工业资本在印度的进一步剥削,英国逐步对前期的具体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强专制权力,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和控制,使殖民地的国家机器进一步集中、强化;另一方面,利用议会"民主"体制,使殖民地国家机器带有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某些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英印间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史实: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朝腐朽统治以及起义的失败。 2.认识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起义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胜利面前滋长骄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英国人到印度的是汤麦斯·史带文斯,他在1579年赴果阿,去当天主教传教师。过了三十三年以后,英国商人始在苏拉特建立东印度公司。从那时起英国海军不但遏制了西班牙、萄葡牙和荷兰人在海上的势力,并且到1757年英国在印度战败了法国。此后莫卧儿王朝就逐渐向英东印度公司低头。英人在印度战胜法人的一百周年时,印度人大起抗英。在这大起义前七十余年內,英人确已统治了印度大部分地方;而当这大起义失败时,曾经统治印度三百三十年的莫卧儿王朝也就灭亡了。英国驻印的第  相似文献   

16.
镇南关起义具有三大特点。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费的困顿,军械的缺乏与供给不足,起义军人数的有限且缺乏响应力量,孙中山过于寄希望于会党的力量和清军的反正而不注重自身武装力量的建设,起义军缺乏有效的组织以及法国越南当局态度的改变,等等。镇南关起义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重挫了清军的锐气,震动了清廷上下,另一方面扩大了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国内外的影响,坚定了革命党人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一一百年前,在印度辽阔的土地上,燃起了起义的烽火。这是有广大群众参加的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了将近两年,虽然最后在外国殖民者与本国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镇压下归于失败,但是它仍然有力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且留下光辉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传统,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詹西女王——拉克西米·芭伊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民族英雄。詹西本是印度班得尔汗的一个土邦。拉克西米·芭伊是这个邦土王甘加塔尔·拉奥的王后。1853年当芭伊仅十八岁时,这个土王死去,由她执政。詹西女王参加起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领地被夺的旧恨。本来土王死后无嗣,可由养子继承,但从1848——1856年英国驻印总督大贺胥借“权利丧失说”,取消了这种继承权,如无嫡子继承,土邦领地一律由东印度公司归并。在其后的十年内,在全印度三万五千个大小土邦中有二万一千个被归并,詹西就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原因是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9.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号召和影响下,1853年至1865年在福建的永春发生了林俊领导的红钱会反清农民起义。他们曾进攻或占领过永春、德化、大田、永安、沙县、尤溪、仙游、惠安、晋江、南安、建瓯、顺昌、光泽等州县,围攻了延平(今南平)、兴化(今莆田)、泉州三府城,坚持斗争13年之久,其规模之大是福建近代史上所仅有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势力,削弱了清朝军事力量,震撼了清王朝在福建的统治。林俊领导起义军的英雄业绩在福建历史乃至中  相似文献   

20.
黄巢起义史迹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公元八七四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起义军南征北战,坚持十年,横扫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足迹遍及今鲁、豫、鄂、皖、赣、浙、闽、粤、桂、湘、苏、陕等十二省区,公元八八○年,起义军攻占长安,建立“大齐”农民革命政权。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它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