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曹培红 《出版经济》2004,(11):80-80
利润是图书出版永恒的追求,价格则是出版利润的双刃剑.有效的图书价格能够带来美妙的利润享受,过高的图书价格往往带给图书销售障碍乃至亏损,过低的图书价格则留给图书销售更多遗憾.  相似文献   

2.
一、图书定价的客观依据图书出版体制的改革,正面临着价格改革的难点。出版社如何为图书定价?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反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并且必须明确价格制订的客观依据。图书价格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图书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它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图书的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制定图书价格的主要出发点。这也就是说,图书的市场价格基础应是其社会价值而不是个别价值。当然,直接  相似文献   

3.
图书发行改革属于流通领域的改革。流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图书发行渠道能否畅通,关键在于理顺图书商品的价格关系,改变产品经济时期由行政确定的十分偏低的购销差价率。在局外人看来,一种新书出版以后,只要读者有需求,又有众多的发行网点,就天然存在一条  相似文献   

4.
图书价格机制与出版业经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出版改革与发展,首先涉及到的是书价问题。从表面看,图书价格是一个社会上议论比较多且各方看法不一致的热点问题。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角度讲,书价及其反映出的图书价格机制,却是出版管理深层次问题的综合体现,它成为热点问题也有着深刻...  相似文献   

5.
2011年,美国大众类电子书销售超过20亿美元,占大众图书市场15%.这是《图书统计》(BookStats) 2012版透露的数据.《图书统计》是美国书业研究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联合主持的市场调查,其数据来自1900家出版社,涵盖四个出版市场:大众出版、幼儿及中小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以及专业和学术出版. 根据《《图书统计》,美国整个图书市场(大众、专业、中小学出版和高教出版)在2011年萎缩了2.5%,销售总金额从2010年的279亿美元降到2011年的272亿美元,但是出版业的销售总册数上升了3.4%,2010年为20.68亿册,2011年为20.77亿册.这反映了图书产品结构(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比例)的变化,以及图书价格的下降趋势(电子书价格低于纸质书价格).  相似文献   

6.
怎样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来改革出版管理,促进出版事业的继续发展和繁荣呢?总的办法就是挖渠筑堤,因势利导,使出版界的人、财、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具体地说,我以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这就要改变现行的图书价格政策。首先从图书的不同类别和印数两个方面来制定图书定价标准。其次是改革现行的过死的价格标准,各类图书定价标准的差别和流动幅度再大一些。实行这两种改革的目的是使图书价格接近其价值,从而使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图书质量,争创品牌,是出版社倾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出版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牌上,还体现在图书的价格上.图书价格的高低,对于图书能否赢得读者、抢占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价格的确立又与图书成本直接相关.为此,各出版社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图书的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图书成本,以实现图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当今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图书质量与成本价格的竞争。只有质优价廉的图书才有竞争力。图书的销售价格更直接影响图书的购买力。图书的成本价格决定了销售价格,要想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图书,必须在降低图书的成本价格上下功夫。出版企业在图书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成本问题。从每一个出书环节控制成本是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先进科学方法。也就是说,出版企业的编辑人员、销售人员、全体管理人员都要处处精打细算,当家理财,努力在每一个出书环节上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出版企业如何控制成本目标,加强成本的管理,要有…  相似文献   

9.
1984年至1993年,我国的图书价格有过三次改革,这三次价格改革的原因应该说纯粹是经济的。但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价格问题不单纯,它总能引起一些社会的反响。作为这三次书价改革的参与者之一,时任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主要领导者的宋木文,对这三次书价改革情况记忆犹新、感悟深刻,故特成此文以示对出版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