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她爱干净,家里虽无高档家具和电器,却也被整理得窗明几净,有条有理,使我这个邋遢惯了的“外当家”一到家便能产生回归自然的舒适感。由于清贫,妻子和我都很仔细(俭省),精打细算、简简单单地打发日子,生活虽平淡却也淡中有味。休闲时每每偕妻子逛商场,妻子对那削价商品情有独钟。也亏她有眼,什么“减价鞋”、“减价衣服”、“减价生活用品”啊,经过她再行“加工”,就妙手回春,差不多跻身于高档商品之列了,连街坊、邻居都认为我们买了多么值钱的物品。虽逛了不少商场,我们却从未光顾过金银首饰店…  相似文献   

2.
“人”字一撇一捺虽简单,但却 有一番特殊的含义。 “人”字上面一个头,下面是两 只脚,告诉我们人活一辈子,做一个 正直的人。“人”字同样是上窄下宽, 却蕴含着“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我们是“园丁”,可园丁培育的只是花木,我们塑造的却是人的灵魂。有人说,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虽没有太阳一样夺目的光环,我们却有着与它一样温暖、无私、博爱的胸怀。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有人将教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这虽刻画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其背后未免有着一丝悲悯和自怜色彩;“园丁”的比喻虽摹写出了教师的辛劳,却远离了百年树人的崇高使命;至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虽说高远却过于虚幻,只是将人笼罩在海市蜃楼般的光环之下。这些都不足以作为教师终其一生而孜孜追求的真实理想。纵观数千年的教育实践,我们会发现教师就是教师,  相似文献   

5.
我家附近     
我家地处合肥市的闹市区中相对“幽静”的一条街道上,虽不是太繁华,却也热闹;虽没有高档的店铺,却也生意红火。原来,这条街道是“现代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条街道。不信你瞧,极目望去,什么“青岛”“冲浪”“红豆”  相似文献   

6.
题目上的两个短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我看来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就眼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过多地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果”而非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反英雄”形象内涵丰厚,形式独特。从“反英雄”视角出发,契诃夫用幽默、嘲讽的手法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失败的“反英雄”形象,而约瑟夫·海勒却在《第22条军规》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胜利的“反英雄”形象。二者虽都以一种荒诞怪异的方式揭露出“世界的荒谬”和“人的孤独”,但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却截然不同,由此缔造了失败向胜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遗传基因     
这期“家都话题”邀请著名女作家张抗抗为我们写了一篇短文,文章虽短却颇有意思,结尾能引发我们年轻的父母们去思索、去感悟。欢迎家长们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9.
谢紫妮 《甘肃教育》2008,(13):33-33
篆刻是“方寸”的艺术。篆刻虽小,却囊括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全部转折点。走进篆刻艺术,就等于走进了“汉字进化史”。篆刻艺术又是汉字的“活化石”,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国人对60总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在我们的日历上,60是一个天干地支的轮回,它既是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作为一个刊物,《黑龙江教育》走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沧桑,迎来了你的60周年。回眸《黑龙江教育》的60年,虽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波澜壮阔,却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起死回生;虽没有特立独行,却也是紧随时代脉搏前行;虽没有鹤立鸡群,独领风骚,却也是英模人物比比出现……怎能忘,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你默默地走来,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趟出一条血路;怎能忘,新中国建立后,你不断地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宣传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1.
有不少填空、选择题,份量虽轻,却耐人寻味,这些题目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对这些“小题”的分析中,领悟一些“大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2.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李广是汉代名将,战功显赫而又厚道诚信。他死的时候,天下人都为之悲伤。司马迁在赞扬他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引用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的下面却由于人们的前来而自然形成了小路”,这话看似说的是小事,却可以说明大道理。)李广为什么会受到天下人的敬仰?“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其中的大道理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请以“修养自身”为话题作文。文体自选(不写诗歌),题目自拟,700字左右。[点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门长     
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会瞪大眼晴,感到莫名其妙。是啊,只听说过市长、县长、团长、班长……这长那长的虽多,却从没听说过什么“门长”!先别大惊小怪,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官”。  相似文献   

14.
一篇寻常的教师日记、一堂看似平淡的“指法课”。可就在平静的课堂、朴素的字里行间,涌动着缕缕温情,令人动容。无论教师还是那位充当“小老师”的学生,在这堂“指法课”的“教”与“学”中所表现出的关怀、友爱、负责、领悟……就像一缕和暖的春风,吹拂过小小课室,沁入我们心田。文章虽短小,语句虽平淡,却自有它不凡的魅力。———编者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与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或称为“学生”,或称为“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更是孩子。“孩子”与“学生”,虽已高度融合,却仍是不同身份、不同意蕴的表征,如同“老师”与“教师”,是不同的色调和境界,明暗不一,高下有别。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来反思平常的课堂教学细节时,或许会发现,在我们自认为“应该”和“正常”的细小之处,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而这些细枝末节却无形地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站位,都会影响学生。这些细节不容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是将一个个“小畜生”变成人;而教师又总是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步入新世纪的今天,学生眼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中小学生认识程度虽深浅不同,但却有令我们大人惊讶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往往是把做对了的打上“√”,做惜了的打上“×”;然后凭着批改时的印象,在下一节课重讲。我们认为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不大的,比如,某一道虽经订正,而学生却常常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9.
温庆生 《教育》2014,(2):64-65
“小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小课题”虽小,但却实在;“小课题”虽小,但却符合实际;“小课题”虽小,但却能产生实效.可见,虽然是“小课题”,却有着大作为.因此,“小课题”深受笔者所在区中小学教师的厚爱,正成为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平时的实际教育教学中,究竟它又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哪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20.
释“虽”     
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中,连词“虽”一般有表转折和表假设两种用法。当它表转折时,一般译成“虽然”“尽管”,表假设时一般译为“即使”“纵使”等。但目前有些“注本”对同一“虽”字的注释却很不一致。现略举几例: ①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突……(《齐桓晋文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