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在把这句话“老调重弹”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份“黑色档案”:1.牛顿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2.彼德·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到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德,你功课不好,脑袋不好,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  相似文献   

2.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在把这句话“老调重弹”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份“黑色档案”:1.牛顿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2.彼德·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到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德,你功课不好,脑袋不好,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  相似文献   

3.
胡颖 《早期教育》2009,(4):29-29
在下午的游戏中,孩子们拿着自己带来的彩色油泥高兴地捏着各种各样的物体.有烧卖、包子、小狗、蜗牛等等。这时王垄啸拿着还没有拆封的黑色油泥对我说:“胡老师。帮我打开一下。”我立刻回答道:“黑色油泥最好不要用,会搞脏其它颜色的!”话音刚落,坐在他旁边的肖泽青迫不及待地帮他说道:“胡老师。王垄啸是做奥运五环要用黑色!”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见到她——我的班主任章老师,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心中猜想着眼前这位即将和自己共度三年的老师是温柔还是凶巴巴的?我是个特别内向的人,怕生,不敢多和人交往,小学里每次换老师我都会紧张一阵子。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考"的"前哨战"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 从高三开始,矿矿就被数不清的考试折腾得上蹿下跳,他感叹道:"我觉得,美国的高中阶段有点像中国的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6.
徐光 《教育文汇》2012,(8):22-22
我发现动辄生气、发火的老师最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有的老师像背只“气罐子”,无论遇到什么不顺眼的事,就朝学生发火。久而久之,不少学生看到这样的老师就会绕道躲避。  相似文献   

7.
阳光 《小学生》2004,(2):44-47
公元1960年,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3座已先后被世界各地的登山队征服,只剩下最后一座被称之“黑色处女峰”的希夏邦马峰。  相似文献   

8.
王淼 《小火炬》2010,(7):34-36
泊金卢提透过“斯坦”号的舷窗看着太空,那是一个寒冷、黑暗、毫无诗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南天 《师道》2005,(11):54-54
现代人工作繁忙紧张,可是往往经过周末的休息,到星期一的时候,还会感觉到疲倦不适、工作效率下降。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老师应以传授学生知识为己任,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老师应该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因此,老师应该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武装学生的头脑,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方式。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黑色"隐喻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以"黑色"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认知语义。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是能使行将堕落的学生相信,他对他们的一切教育都是真心诚意地为他们好,那么,他的教育差不多就成功了。”这是一句十分中肯的教育名言。的确,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取得学生的信任。因为,只有学生对你满怀信任,才会接受你的教育,而在学生不信任你的情况下,你的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木 《教育》2007,(9S):55-56
著名教育家,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他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了现代中国儿童教育新结构,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慈祥和蔼,挚爱学生,被不同时代的学生所敬仰;他天性活泼开朗,致力实践着自己的“一一切为了儿童”的终身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机械的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7.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可能在某一学科,某一项活动,某一种本领上做得比别人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确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观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施以爱心,助以信心。经常对学生说:“你能行”,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  相似文献   

18.
胡博 《高中生》2010,(6):51-51
第一个“黑色5分钟” 第一个“黑色5分钟”是指考生得到试卷后的5分钟。这时考生容易出现慌张、记忆堵塞等现象。考生如何度过答题前的5分钟呢?  相似文献   

19.
这不是一篇"正常状态"下写成的文章,应该称之为"黑色狂想"。首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作者的情绪和观点,我们并不赞成!这是一位母亲推荐给我们的,文章是她女儿的作品。她的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上学,女儿和她谈论学校生活时,厌学情绪浓厚,而且女儿告诉她,这种情绪在同学中很普遍。这位母亲困惑的是,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而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样的情绪一定不只是在这一所学校"很普遍"。两年多前的那一场大地震,"90后"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证明了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是他们很多人无法忘记的青春记忆。然而,在这位同学的笔下,她却借"想象的地震"来极端地隐喻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状况,在看似欲语不达的"意识流"文字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他们心中的诸多强烈不满:升学率导向下的"机器人"状态、保送生选择中的不公平、刻板机械的学校管理、缺乏快乐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文字和情绪让人很不安,而面对这样的情绪,学校、老师、家长又该如何去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我们是真的希望,让本该阳光灿烂的青春岁月,能多一些快乐,多一些笑声,而不再这样怨声载道、愁云满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28日至2006年元月10日,由校长亲自率领的“骨干教师赴洋思考察团”在经历了千山万水之后,圆满取经归来。来不及扑打一路风尘,就开始着手每天一章的讲座,犒劳给未能亲临现场的老师们一桌“洋思大餐”。在这美味佳肴的滋养与滋补下,我却渐渐品味出异样的味道来,宛如食物的霉变一样,怎么也吮吸不出爽口与爽心了,难道这就是他们风尘仆仆取回的“真经”吗?1.一堂“创新性观摩课”的“观摩”这些骨干教师给我们带来的“视频”第一卷是一堂创新性观摩课——《七颗钻石》。从游移的画面中,我们确实能够捕捉到这样的信息:那是一间中型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