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已经在政策层面形成共识。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缘起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以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层级之间责任的适当划分以及决策权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为基本内容,具备民主和法治特征。我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严峻问题。应参照公共教育财政的规范理论,以解决政府层级之间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为突破口,渐次纠正市场与政府之间错位与决策权误置的问题,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分配模式,作为社会重要公共产品之一的基础教育,其均衡发展应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河南省基础教育建设存在资金来源单一、配套资金短缺、财政绩效管理不高等问题,应从整合现有资金和项目、减轻县级政府配套资金压力、创新多样化资金投入方式等几方面提高河南省财政的支持力度,解决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以提升河南省基础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矛盾:一方面,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存在刚性,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资金在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的理财思路还未及时转变,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能体现公共对政的理财要求,出现财政“缺位”与“越位”,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有关。因而,在财政收入刚性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应积极进行公共支出改革,使地方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解决财政困难,发挥地方财政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目前财政存在的越位和缺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建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重塑财政支出结构,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比重适当,集散有度,收支合理,使用得当”的原则,建立起财政支出明显优化,国家财政和社会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预算约束机制日趋完善,支出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督力度全面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20年来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仍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离公共教育财政目标相距甚远.本文在总结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有关措施,试图从财政制度方面,提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供需矛盾,使之更好地符合公平与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如何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调控作用,是健全财政调控体系和推进地方公共财政建设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调控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地方财政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领域和地方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责与地位;必须尽快化解地方财政的收支矛盾,并加速实现财政调控方式的市场化;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地方财政的调控手段,并合理规范财政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及政府与财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财政具有多种职能和作用,在不同时期,受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决定,财政需要以某种职能为主。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经济的短缺状况,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基本确立,市场经济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与这种形势变化相适应,国家财政的投资建设职能应该逐步减弱,并且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财政提供社会公共物品的方向和结构,把社会保障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8.
国内大部分学者将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归结于县乡财政解困,县乡财政困难只是问题的表象,其实质在于部分政府无法完成其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文章从分析财政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出发,在借鉴IMD分析政府效率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实际且操作性较强的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现状之后,针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财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对教育财政问题的研究应有过程思维,强调绩效,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系统思考。美国当前进行的教育财政诉讼凸显了这一转换过程,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有助于我们转换教育财政的思维方式,明晰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改革的策略是界定财政范畴、确立财政地位、处理好四个关系。财政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财政税收体系、公共预算体系、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财政投融资体系、财政社会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开启了中国新一轮的财政分权改革,但地方政府却没能形成公共服务的最优层级供给机制、对自身的制度性限制和对市场的规范化。已有的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公共选择财政分权理论和市场保护型财政联邦主义等理论都难以解释分权改革后的地方政府行为。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文章认为分权后地方政府行为是一种"市场袒护型财政联邦主义",并进而认为地方政府承担的制度压力、政治压力及其自身的政治动力是形成其"袒护"市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路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财政的研究进展,从大学公共性视角可以概括为: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现实是从服务公共目的到追求“3E”;西方国家的研究理路是从政府介入到成本分担;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关切是从吸引社会投入到关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财政的发展路径是政府责任与市场的有限介入。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大陆22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后发现,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代表的财政自动稳定器能够显著抑制经济波动;土地财政在加剧了经济波动的同时还显著抑制了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有效性;土地财政对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基于此,应着力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在没有确定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效率边界下,向着财政收入层层集权、公共事务治理责任及相应的支出负担层层下移的方向演变,结果导致基层财政普遍处于“紧”运行之中,并衍生出一系列基层公共治理问题。理顺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必须按“以公共需要为本”的公共治理观和公共财政观、“财政负担与财政能力大致对称”的政府间纵向支出结构安排观以及“基本公共品优先保障”的各级政府横向支出结构安排观,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效率职能界定、政府间公共事务治理责任及相应的支出负担划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建、打破城市与农村公共品分割分治的“一品两制”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理论界对财政本质的界定存在明显缺陷。要界定财政的本质就必须说明财政存在的基本依据,指出制约财政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财政的本质是协调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矛盾的手段或方式。如此界定财政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三十年,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共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介入是其显著特征。市场机制过度和政府规制迟滞导致高等教育财政公共性缺失。梳理公共产品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三部门理论等的要义,是从理论根基上探寻改进高等教育财政公共性缺失的理性审视,发挥理论的描述、解释、分析、预测等多维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部分地区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公共财政无法弥补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民生财政开始引起各界的关注。民生财政作为一个新的热点,而目前几乎没有一本财政学教材对此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财政学授课的角度阐述民生财政,就有非常必要了。从公共财政学(目前主流)与民生财政差异性出发,认为民生财政是基于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不公平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收入方面——增量和总量的约束;财政分配方面——基于民本主义的合理性;财政支出方面——过程的节约性、效果的有效性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我国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制订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依法理财就是指政府的财政行为必须按法律的规定来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而随意运用公共权力从事财政活动。只有按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的政府财政行为,才能以满足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对财政收支的要求,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正确认识公共财政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公共财政不是吃饭财政。从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点看,公共财政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除了保障吃饭外,还负担着其他较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是建设性的。同时,公共财政也不仅仅是支出结构、范围的调整,还包含着规范性、法治化、公平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