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瓶梅>在写政治人物时涉及到了一个天水籍官员狄斯彬,历史上真有其人.和史实比较,小说中的人物既有艺术真实,也有历史真实.但小说作者对史实改造过多,容易形成人们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误解,需要辨明.同时,由塑造这个人物可以体察<金瓶梅>写官员时所用的史实"我化"手法.还可以由作者对狄斯彬的熟悉程度推测小说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陈独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总体上,学者们对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分为萌芽与起步、丰富与发展、拓展与深化等三个阶段。陈独秀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应该对陈独秀的教育思想进行全方位、更有深度的研究,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士大夫政治文化"是宋明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方面,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可以说是对两宋时代儒学从崛起到衰落的一个历史浓缩,其对两宋道学从"以天下为己任"的"共定国是"出发,如何一步步分裂为"朋党",最后又如何被以"伪道学"的罪名清理出局之轨迹的详细辨析,充分揭示了传统政治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根本弊端;而其对宋代政治格局中道学集团与官僚集团各自特征的对比与分析,也深刻地揭示了儒学每每受挫于官僚集团的文化与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4.
"君主"和"强国"的权力须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是春秋时期相对广泛通行的政治规范和观念.作为伟大的文化总结者的孔子,并未深刻认识和全面总结春秋时期这一最具价值的政治现实与政治思想,而是将政治的希望最终全部寄托在统治者的"自我约束"上,出现了从"过度批判政治现实"始、以"虚幻的政治理想"终的问题,孔子的政治思想也因之而产生了影响久远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20世纪留给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历史难题”。本文从思想、理论、政治、组织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是如何破解这个“历史难题”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思想重视、组织得力,同时还要求每一个管理者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其特点,掌握其逢径,具备其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石楠的传记小说<一代名妓柳如是>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柳如是形象塑造的修辞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作以雄化、道德化、神化手法将柳如是从"一代名妓"塑造成了一个"女英雄"和"女神",但同时也使柳如是出现了性格上的矛盾,体现了作者修辞方式上的矛盾,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和后来的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毫无关系.它为少林寺参予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并成为少林武术、武僧追述历史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9.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时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  相似文献   

10.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求真为中国史学之优良传统 ,历来为优秀史家所称道 ,陈寅恪先生在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思想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深令人折服。陈先生在治史基础上 ,强调对史料 ,尤其是原始史料的占有 ;在治史思维上 ,强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治史心态上 ,奉行“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在治史视野上 ,提倡“民族本位论”和“吸收外来说”对举 ,尤重“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 ,陈垣身为辅仁大学校长 ,坚持在敌后 ,以笔墨作武器 ,配合抗战 ,在异常险恶的形势下写了《辑覆》、《佛考》、《诤记》、《道考》、《表微》等杰出的史学著作 ,其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升华 ,并产生了意义重大的飞跃 ,奠定了他作为史学大师和学术巨匠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对陈家沟、陈氏宗族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与其在世界体育文化中的实际影响力是极不相称的.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田野调查和社区研究法透过对陈氏宗族的家庙、谱牒、组织等要素以及该宗族有关精英的选择性集体记忆进行社会学解析,结论是:陈氏宗族选择性集体记忆的核心是一种传统体育文化-太极拳;试图探讨的是:一个宗族能够将精神依附于这种传统体育文化,并由此产生出宗族生活中独有的历史粘合力,这是否对传统的宗族范式具有解构力.  相似文献   

14.
陈惟彦为安徽石台县人,历任知州、贵州厘金提调、南京厘捐局总办、湖南财政正监理等职,为人清正廉明、颇有政声。《宦游偶记》为其笔记作品,以翔实生动的笔调记载其为宦的经历,对我们研究晚清时期的官场政情、厘金、财政、盐务等方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亚大陆一个崭新的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该组织适应了中俄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相互需要.因而对两国关系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但其潜在的消极性影响也不容忽视,就其前景来说,“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两国现实利益的需求,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国家间合作模式.因而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国际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于民国初年 (1912— 192 0 )史学发展的趋势和成就 ,需要我们重新予以审视。这一时期 ,不仅有王国维等人在历史研究上的建树 ,还有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在历史观领域中实现的新变革。他们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大量政论和史论 ,把进化史观和民主共和与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相结合 ,与深刻地剖析现实社会状况和剖析旧的道德、文化传统相结合 ,与激励民众和青年一代的革新创造热情相结合 ,对于“五四”前后的历史研究和整个学术领域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值得我们充分珍视的一份宝贵的史学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苏武牧羊是流传至今的著名历史典故,苏武本人也作为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典范名垂青史。但是,苏武作为使节,其政治才能并不高,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其人格也并不健全。过去把李陵作为苏武对立面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政治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思维范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政治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的正当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这一问题的思维范式是不同的。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其思维范式是:只要是合适的,就是正当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则是:只有是合理的,才是正当的。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只有且仅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公共事务的本质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一充要条件的判断开始进入到理论的视界之中。此时,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成为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一生的荣誉和遭遇同他鲜明的个性和人品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和探讨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是深刻了解和认识他的一把钥匙。自信自负、敢说敢为、义无返顾的个性既决定了他是一个永远的新青年,这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注定了他是一个终身的反对派,使他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排斥,最终见逐于政坛。然而的正义凛然、光明磊落、坦城直率、实事求是的品质必将享誉后人。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品格和科学内涵都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因此,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