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电大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要注意解决好内部认识统一、外部形象定位、争取政府认同、选择突破方向等方面的问题。基层电大应主动抢先机,以作为求地位,以品牌赢市场.从而确立自身在政府的终身教育指导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相关职能,成为当地全民学习的支柱、学习型社会的平台和终身教育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2.
建设学习型社会: 目标和前提 1.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这样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无疑将有重大的调整。如果说学习型社会总的目标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那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现代教育体系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3.
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是构建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激励组织机制创新、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明确了远程教育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使命。什么原因使远程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人均GDP约25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型社会从概念到现实还有多远?对远程教育而言,孕育着哪些发展机遇,存在怎样的挑战?作者从电大30年发展这一侧面,折射出伴随改革开放30年成长的远程教育由经济建设,让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进行学历补偿,到学习型社会建设,使全民学有所教,实现终身学习,其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都会有新的变化。远程教育将在社会建设、信息化推进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迎来更多的机遇。同时,能力作为基本资源,即提升远程教育服务能力,将成为远程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杨科正 《函授教育》2003,7(6):12-14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大学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轴心机构,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在树立学习化社会思想观念,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大学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大学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轴心机构,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在树立学习化社会思想观念,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将以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大平台,建设山西终身学习网为目标,努力拓展和完善各项社会化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功能,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一要推进数字化,即促进终身教育数字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应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二要落实全民化,即推动全社会各类群体积极参与终身教育学习、享受终身教育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三要体现终身化,即提供学习者终身全过程、各阶段学习的平台、载体和机会。因此,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紧扣数字化、全民化、终身化三大逻辑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学历水平较低的外来劳动力涌入的现实状况,提升人口素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基层电大可以把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定位,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搭建地方终身学习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把电大教育全面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职业教育全面融入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从逻辑层面,职业教育可通过拓展办学空间、贯通培养渠道、丰富育人方式,不断夯实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之基、搭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之桥、强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之路。从价值层面,推动职业教育融入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时代响应。鉴于此,进一步提出整合资源,拓展职业教育服务渠道;紧扣需求,突破职业教育招生桎梏;找准定位,转变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基础,完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聚焦矛盾,优化职业教育学习制度等实践方略,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型城市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大国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政府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导向决定着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应有高度。基于3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构建任务维度、建设维度和保障维度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发现:从纵向看,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经历初期全面扫盲和发展职业教育等任务维度,到聚焦资源和技术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支持等建设维度,再到依法治教、协调资源等三维度注意力配置趋于均衡;从横向看,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注意力配置内部结构及次级维度关注点分布不均衡,任务维度以教育质量提升为重点,建设维度以各类学习支持为导向,保障维度以制度引领为关键。对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和制度保障力度,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立齐抓共管队伍体系,统筹推进新时代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优化个性化教育培训方式,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要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局面,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协调机制,整合及共享教育资源.现仅就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肩负着无可推卸的重任.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为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建立终身一体化学习平台尤为必要.终身一体化学习平台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提供者、各类学习平台的主体和中心、提供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根据...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既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既要致力于把自身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还要在培育学习型个人,建设学习型学校,发展学习型小区、学习型城市中发挥作用,确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化社会中的文化中心、学术中心、学习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上海开放大学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使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为重要任务。因此,上海开放大学应该坚定新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取向,坚持"全面开放"的本质属性,整合各种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终身学习资源的平台,以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支持服务平台。上海开放大学在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障碍,如市民终身学习缺乏长效机制、终身教育资源开放程度不高且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从政府的角度看,应该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学习环境,理顺机制,加强立法,为终身学习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探索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情况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要求。针对当前教育评价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评价内容欠缺、指标不具体、分类不精确等问题,应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高校分类评价大框架下,结合高校所承担的职责定位、功能分类和优势特色,完善和优化高校分类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基层领导班子创建成学习型组织,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带动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需要,也是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重要方法,更是我们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目标,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体系框架和基本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终身学习开始从一种理念变为一种国家目标和全民行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前提是经济转型和教育改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体系框架,政府、社会、学校和公民的广泛参与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可靠保障。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要率先在全国建立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发展远程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内促进职工学习和发展的氛围更加浓郁.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牵头开展的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全国职工的学习和发展搭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