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纯武 《新闻界》2003,(5):45-46
毛泽东早年创办并主编过报纸,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为报纸撰著发刊词,写作消息、述评、社论、时评、调查报告、编者按语等大量新闻作品,审阅和修改大量稿件,而且还经常为报纸题字、题词和书写报头,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毛泽东是中国报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书写的报头数量之众多,书写风格之独特,蕴涵内容之丰富,以及对书法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均堪称巨擘和楷模。毛泽东为报纸书写报头始于陕北时期。早在保安时,毛泽东即为复刊不久的《红色中华》书写报头,该报从1936年12月8日第314期起,改用了毛泽东书写的报头,以…  相似文献   

2.
报界曾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购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买不买,就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信息。这时,被称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报头求变     
忻志伟  周骥 《新闻实践》2013,(7):I0004-I0004
报头是报纸的“商标”和眼睛,是区别于其他报纸的标志.一般来说,报头固定在报纸的一个位置,极少有变动.但是,为了让自己的报纸版面表现得更与众不同,时下,一些美编开始尝试在报头上求变化. 报头移动位置是报头求变最常用的手法.大多数报纸在版面需要时,会使用报头变色、横排改竖排、加底纹或字反白等变化手法,以求视觉新鲜感.图一为了配合横式图片竖排的编排需要,不仅将标题与图片说明“竖排”,还将报头也跟着倒排成竖式.乍看,似乎是对报头的“大不敬”,然而只要读者拿起报纸往右旋转90度再翻阅,不就成了一张十分规矩的报纸了吗?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美编在报头求变上的一丝新意.  相似文献   

4.
丁波 《记者摇篮》2000,(9):22-2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既是新闻内容的精华所在,也是引起读者兴趣,引导读者阅读稿件的重要手段。在各种题材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新闻的标题较难制作,固定不变的议程模式,内容涉及广泛的会议报告,常常使记者、编辑在制作标题时绞尽脑汁,难于创新。特别是每年一次的“两会”报道,程式化、老一套的标题充斥版面,  相似文献   

5.
标题好比是文章的眼睛,要努力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让读者从这双“眼睛”看到新闻中最新鲜、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一份报纸比作一个“人”,那么,党报一版(即要闻版),就是这份报纸的“脸面”,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先导。那么,怎样才能扮靓报纸的“脸面”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地市报人》2008,(9):F0003-F0003
1994年底,在中共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六盘水日报社进行了以劳动人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历经14年,在发展理念上提出了“报纸要亮,职工要富”的思路,在运作模式上采取“三非”措施,在资产权属结构上形成三种经济成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导语只有“亮”起来,才能让读者“一见钟情”,把读者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语是消息成功的一半。毛泽东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读者阅读心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万事开头难。作为消息开头的导语,是不易写好的。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实践证明,就是学识渊博的名记者,也常常为写好一条导语煞费苦心。那么,怎样让导语  相似文献   

10.
如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作为塔城地区党报——《塔城日报》每一个版面都十分重视图片的运用,致力做亮图片这一报纸的"眼睛"。近年来,针对加强摄影采访和图片使用,塔城日报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头版图片用大用足,尤其是周末头版,除非有重要的领导活动,一般都用  相似文献   

11.
新闻照片是运用造型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内容,是使版面富有特色的“形象新闻”。它具有现实美和艺术美两重特性。它与文字新闻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版面空间。没有图片的版面就像没有花木的花园,缺乏生气。因此“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一直是新闻界的共识和目标。 不过仔细地翻阅一些报纸特别是党报照片,也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是:1.对照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照片不该发表的发了,该发的没发。一些版面应用大照片发显著位置,反而尺寸放小发表在报纸边角了。2.照片  相似文献   

12.
“题好一半文”已成为了新闻界的共识。标题是报纸的“眼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醒目传神,能在读者目光掠过的一瞬间抓住读者。反之,如果标题平淡,不能引起读者兴趣,那么,即使你认为这篇新闻报道写得再好,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峰 《新闻爱好者》2007,(11):40-41
今年7月29日上午8点30分左右,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因暴雨引发的地面洪水通过采空区涌入井下,造成22采区69人被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指挥组织下,经过四天三夜的全力施救,69名矿工在井下被困76个小时后全部生还,创造了我国重大煤矿安全抢险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大河报除文字记者外,增派两名摄影记者赶赴现场,与全国媒体记者展开了"大拼杀",最后,将生动的画面、精彩的瞬间定格在报纸头版上(如图),在同城媒体中格外耀眼。  相似文献   

14.
让报纸“动”起来,有诸多途径,其中一条,就是策划各种活动,让报纸与读者互动,在互动中,与读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在互动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琳 《新闻采编》2006,(5):38-38
电视新闻的编辑记者对电视画面拍摄、对解说词的采写一般都很重视,但说起对新闻标题的推敲写作来就难免有些疏漏。  相似文献   

16.
《离退休生活》专刊自去年4月10日改版以来,受到军内外的广泛关注,多篇稿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家》、《老年》、《中国老年报》等媒体转载(播)。一些同志还就开拓办报思路、扩大采编范围、提高栏目的质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就改版中一些创意和收获谈些体会,就教于新闻同行和广大读。  相似文献   

17.
冯桢 《新闻采编》2004,(4):30-31
报纸在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越来越成为“新闻纸”,使某些报纸的副刊因被排挤而处于边缘化的“失语”状态。副刊的文化价值日益衰微,副刊的人文关怀功能被报纸的“功利性”无情取代,带不来经济效益的副刊似乎成了报纸不能承受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8.
19.
朱庆磊 《新闻世界》2013,(11):27-28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被称为新闻的"眼睛"。俗话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新闻标题是指引读者的"路标"。一个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因此,要格外重视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着力在"平"、"活"、"美"、"跳"、"雅"、"说"、"问"上下功夫,增强标题的吸引力,让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将迎来创刊60周年。为纪念这个在党报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中央机关报的优良传统,本刊特辟《社史专辑》,选发几位曾在人民日报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