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电视新闻直播的要义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真正彰显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现场感,交流性的传播方式就是现场直播。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遒15:00播发了字幕式滚动新闻.15:10播出电话连线.15:20中断正常节日.率先推出现场直播《关注汶川地震》(后与综合频道并机  相似文献   

2.
5.12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特色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迅速反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震情。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信息报道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传播效果,这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3.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震中在汶川,里氏8.0级地震。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短短数分钟后,新华社就发布了汶川县发生地震的消息。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两  相似文献   

5.
陈屏 《新闻窗》2010,(4):34-35
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功能,并以20H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为例,选取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当地新闻报纸《成都晚报》以及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三份报纸在汶川地震后一个月之内的新闻,探讨国内报纸之间,  相似文献   

6.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之后,为了及时报道相关的信息,媒体间的新闻大战也拉开了帷幕,第一天的报道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由于成都离地震中心相对较近,当地主要媒体都及时派出记者赶赴汶川等受灾严重的地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8.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不仅公开透明,还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意识。以人为本,尽显哀思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传媒首先把关注人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四川当地的主流媒体《成都商报》在5月12日当天就出了号外。  相似文献   

10.
李新生 《新闻世界》2009,(11):21-21
5·12汶川地震。面对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突发事件、空前的灾难,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反应,当是第一时间奔向事件发生地,走进灾区现场。 汶川地震信息传播,在当代中国新闻史上史无前例地快速、公开、透明、充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1,(6):I0002-I0003
为充分反映汶川地震3周年后灾区重建的巨大成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5月12日联合推出“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直播节目,展示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了突出节目的贴近性、鲜活,陛和现场感,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分别在汶川映秀、成都都江堰及北京三地进行了三场现场直播一“涅檠重生”、“温暖记忆”和“祝福明天”,并将其与全天的新闻轮盘、板块节目巧妙结合,既突出了当天直播的节目主题,又不失中国之声固有的新闻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叶建平 《新闻窗》2008,(6):30-30
2008年,中国大喜大悲。分别发生了两类大事件,一类是可预告新闻,如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还有神舟7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另一类是非预告性新闻,如5·12汶川特大地震。  相似文献   

13.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程度最大、受灾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景式、不间断的报道.在报道的时效性、报道视野与主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实践对进一步做好突发性事件、灾难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本文作出了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震惊中国! 从这一刻起,全国人民的目光聚集四川,全国人民的心牵挂汶川。作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全国的新闻媒体随即将宣传报道重点转移汶川地震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河北电台生活广播在局、台领导的指示要求下迅速展开了抗震救灾工作,结合频道特点策划、制作一系列活动和特别节目,为抗震救灾工作尽一份新闻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15:03:14,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直播中插播重要新闻,及时报道了地震消息;19:00,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紧急启动。对于这一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央电台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全面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较之于以前历次的灾害性报道,它完成了从救灾报道到受灾报道的演变,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快、透明度高和立体传播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新闻管制尺度的适当放宽和策略的转变。新闻管制的进步,带来的是媒体强有力的报道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3·14事件和5·12汶川大地震是今年的两大突发事件。两大事件,各方关注,迅速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外媒体的一场新闻战。这场新闻战,使我们对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报道机制有了新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汶川发地震12分钟后,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电网公司党组机关报,国家电网报社随即启动了新闻应急机制.充分动员报纸、电视、网络和手机报各种媒介形式,在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彰显出自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