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戏剧是假定的艺术,假定性是戏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共性。演员扮演角色是戏剧艺术中最根本的假定。它们通过观演双方共同约定,使戏剧的假定成为了可能。正是戏剧假定性才赋予了戏剧的戏剧性,离开了假定性,戏剧不能称之为戏剧,戏剧也就失去了戏剧性。对于戏剧艺术而言,假定性是戏剧存在的前提,缺了它,戏剧就会丧失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Teachers who want to involve their pupils in classroom drama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dramatic engagement. In this article we seek to identify four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ccessful drama, and support our argument with reference to Shakespearean drama. The conditions are identified as: agreement by the participants to take part in the drama; their appreciation of the motivating theme of the drama; their acceptance of their roles within the drama;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transform the everyday physical context so that the world of the drama can be marked and presented. We show that these conditions are as relevant in classroom drama as in formal theatrical situations and ar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preparation for drama.  相似文献   

3.
19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正式出现了艺术本位论,以余上沅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立足艺术本位和戏剧本位两个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戏曲、西方戏剧进行了重新评述,并试图从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规划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艺术本位意识的形成,既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的影响,也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对审美非功利性的认同从文学领域延伸到戏剧领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壮剧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形式。但在当前,壮剧却呈现出日渐衰微、令人担忧的局面。因而,对壮剧研究的论著、讨论会以及壮剧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梳理,既可以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壮剧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能反思壮剧研究的不足,逐渐完善壮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戏剧的相对繁荣和“礼”与“乐”相冲突的学术氛围,促使了中国戏剧理论的产生。汉代戏剧理论主要体现在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讽谏与惩戒功能以及戏剧的娱乐功能之上。尽管它简单且不系统,但为后世戏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戏剧就是戏剧",是尤涅斯库为了强调戏剧形式本体的地位而提出的重要论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西方戏剧理论启发了笔者对中国舞剧创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索.本文集中对中国舞剧中舞蹈语言与剧作文本二元分立的现象展开评析,提出打破这种二元关系,尊重舞蹈自身的艺术特性,对建立中国舞剧的独立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典戏曲鉴赏学是对古代戏曲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等进行欣赏、理解和批评的一门学问。明清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鉴赏、批评的特有理论形态,它针对古典戏曲集舞台性、文学性、音乐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特征,主要从表演和文学艺术两个层面参与古典戏曲鉴赏学的理论建构,其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戏曲文本,发掘演员情感体验、排场合理性和曲白可演等要素在戏曲舞台艺术塑造中的意义,揭示戏曲文学鉴赏中的主体性、想象性和超越性价值,从而丰富了古典戏曲鉴赏的文本及其理论内涵,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作为一本千古名剧,一直活跃在明清舞台上。在明中前期它主要以其本来的北杂剧面貌被搬演,最初是演出全本,到万历年间开始出现折予戏的演出。到了明中后期及清代,传奇勃兴,因“北曲不协南耳”,杂剧《西厢》不仅被改编为弋阳腔、昆山腔、徽州调、青阳腔、泉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演唱,而且其部分曲词和宾白也被进行了改编,《西厢记》北杂剧的面貌渐渐被其传奇的新面孔所代替。《西厢记》之所以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在舞台上盛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题与明代风情剧所表达的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倡情”主题极为契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音乐剧的特征和一般知识的介绍,讨论了音乐剧的起源和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从而表明了音乐剧已经走向全球,正以巨大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消费市场上争奇斗艳。  相似文献   

10.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的剧种。其旅游价值集中表现在观赏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参与体验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田林壮剧在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等有利条件基础上,通过培养和保护田林壮剧艺人、加大壮剧的宣传力度、提高壮剧的知名度、培养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壮剧文化旅游路线等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戏剧翻译批评是戏剧翻译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做好戏剧翻译批评工作对提高戏剧翻译质量、推动戏剧翻译研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笔者以我国近年来的戏剧翻译批评为研究对象,评述了戏剧翻译批评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人类荒诞存在状态的表现上,荒诞派戏剧可以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内容上,荒诞派戏剧在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中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基本模式的“回归”。在“回归”与“反叛”的过程中,戏剧的美学特点被淡化。在形式上,荒诞派戏剧无论是总体形态还是在叙述语言上,都呈现出极明显的诗化倾向。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便是诗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湄潭傩戏是黔北傩戏带的代表,其剧本语言的民族性非常突出。文章分别从社会和审美两个层面分析傩戏的语体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词语、句法、语音结构和修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黔北湄潭傩戏剧本的语体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剧运动”是一场以留学生为主、旨在“建设中华戏剧”的运动。其倡导者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等人在一系列戏剧理论论著中,广泛介绍了西方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得失,分析了西洋剧与中国旧剧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探讨了戏剧如何艺术地表现人生与正确处理戏剧、舞台、观众三者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梅帅元的戏剧创作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征。这种浪漫主义特征显著地体现在其诗化的戏剧风格。梅帅元戏剧诗化风格的表现技巧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戏剧冲突的诗化处理;其二是戏剧情节的诗意营造;其三是戏剧语言的诗性抒写。这种诗化的戏剧风格不仅继承了传统戏剧的抒情传统,而且表现了广西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学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的比较分析,认为,歌舞伎的“间”、“限取”、“点”、“歌舞分开”的特点与欧阳予倩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予倩的戏剧观、戏剧创作、戏剧改革意识均与他观照歌舞伎相关,所以,学习欣赏欧阳予倩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艺理论家对戏剧界定为 :戏剧文学兼及主客观性 ,因此剧作家的主观感情不能过度介入 ;戏剧文学为正在完成式时态 ,又要求剧作家对情节人物等不能过分操纵。而中国古代戏剧即南戏、杂剧、传奇的创作实践与这种理论相悖。本文指出了中国古代戏剧的结构、情境、情节 ,人物的语言、行动均与西方所谓的戏剧的特质逆向反动 ,明显表现出违反戏剧性质的反戏剧倾向 ,但中国古代戏剧却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实现了戏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国外音乐剧的火爆,使国内戏剧界一些人认为找到了一条振兴我国戏剧事业的新路。然而事与愿违,我国的原创音乐剧在红火一阵后也滑坡了。原因何在?音乐剧应该走与戏曲相结合的道路,重视民族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国外音乐剧的火爆,使国内戏剧界一些人认为找到了一条振兴我国戏剧事业的新路。然而事与愿违,我国的原创音乐剧在红火一阵后也滑坡了。原因何在?音乐剧应该走与戏曲相结合的道路,重视民族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大多由优伶演出的优谏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乃至傀儡戏、宋杂剧、金院本等,主要是一些具有喜剧幽默感的话剧小品,它们多用文言对话和适当动作为表现方式,以玩笑、嘲弄、取闹来达到讽刺警戒之目的。这些话剧小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简单,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话剧因素,也只能说具备了话剧的雏形,而不宜以话剧视之。中国古代话剧小品的演出在本事、演员敷演故事、剧场、演出技巧或表现手法、最终以“笑”或“惊”结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模式.这种演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代话剧小品向大型现代话剧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