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部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主演的叫<刘巧儿>的评剧曾风靡全国,甚至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当时的男女老少都会哼上一句,"--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相似文献   

2.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60年代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一批著名演员.现在评剧在华北、东北一带仍然十分流行.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马锡五,就是解放初拍摄的电影及戏剧《刘巧儿》里马专员的原型。“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司法战线上树立了一面旗帜,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其故事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看戏     
1944年6月12日晚餐以后。我们在大会礼堂看戏。这是由此间的评剧研究院演出的,演的是《古城会》,《打渔杀家》,《鸿鸾禧》、《草船借箭》四场。对于评剧缺少修养的我,这四出戏,算是比较能够理解一点的,在开幕前的锣鼓声中,我静坐在最前一排,胡乱地思索着这四出评剧是否也有党的宣传意味,《打渔杀家》为革命剧,大概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下旬,北京出现了“评剧热”。由中国文化报社、北京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主办的2003年全国都市评剧票友邀请赛在这里举行。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6省市11个城市派出代表队参赛,比赛吸引了近千人报名参加,其中天津和黑龙江的初赛竞争异常激烈。30名到北京参加决赛的选手显示了很强的实力,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的话说,有些票友的演唱水平甚至超过了专业演员。比赛场面之热烈确实令人振奋和鼓舞。中央电视台还对颁奖晚会进行了全程录像,将在11频道“过把瘾”栏目中播出。这是文化部门和新闻单位对振兴评剧艺术…  相似文献   

6.
崔平顺 《档案》2014,(8):25-27
正马锡五是老区人民所熟悉和爱戴的领导干部、我国司法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审判的有关民事、刑事案件,大大小小不胜枚举,其最有名的是1943年发生在华池县温台区四乡的"刘巧儿"抗婚案[1]。但孰不知,马锡五在环县审判的苏发云和"卜鞋匠"案,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方,家喻户晓,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马青天"。1930年,马锡五在陕甘边区同刘志丹等领导人一起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6月,马锡五任陕甘宁省苏  相似文献   

7.
赵宜 《报刊之友》2014,(3):65-67
美国电影《上海之吻》是一部聚焦美籍华裔人群寻找身份之旅的影片,故事发生在上海,作为一座被反复书写的城市和多重文本交织下的“文本化空间”,上海在主人公刘的寻找之旅中展示出了多重的面向,并经由刘对这座城市的不同感知和这座城市意识的变化,完成了这段真实与想象的旅程,最终达到了刘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赵宜 《今传媒》2014,(3):65-67
美国电影《上海之吻》是一部聚焦美籍华裔人群寻找身份之旅的影片,故事发生在上海,作为一座被反复书写的城市和多重文本交织下的"文本化空间",上海在主人公刘的寻找之旅中展示出了多重的面向,并经由刘对这座城市的不同感知和这座城市意识的变化,完成了这段真实与想象的旅程,最终达到了刘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评剧进入20世纪30年代,名伶们都想闯上海开辟评剧领域.从1934年起,有朱宝霞、朱紫霞、张彩兰、雅丽君、花艳琴、爱莲君、钰灵芝、白玉霞、芙蓉花、喜彩莲等,蜂拥而上,使北方评剧抢占了上海滩.大世界、新世界、河北歌剧场、恩派亚大戏院、天蟾舞台、永安公司、时代剧场,纷纷上演评剧.上海,成了评居名家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到烈士陵园祭奠毛岸英 2010年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60周年的纪念日.就在这一天,由著名导演刘毅然执导的36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摄制组主创人员,在制片人邹小提率领下,由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永春次帅陪同,一起来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1.
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征集了一批建国初期农民土地房产所有证及存根,它们来自中韩街道刘下庄社区,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由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村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这些土地房产所有证是1952年由青岛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在1951年2月12日,  相似文献   

12.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组唐代三彩俑。以往有学者认为,这些三彩俑均出土于河南洛阳唐代"刘廷荀"墓。本文以这一组三彩俑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历史文献资料,提出这些三彩俑陪葬的唐墓墓主人应是"刘庭训",并找到了与三彩俑同出一墓的墓志,志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通过对其墓志的详细考证,可知刘庭训"前后八任,历仕四朝",与唐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学术界关于刘庭训墓志的著录形式,包括编目、录文及存拓三类,该墓志最早由河南图书馆收藏,又移交河南博物馆,最后转给开封市博物馆。关于刘庭训墓所处方位,志云"葬于邙山上东里",应该是位于隋唐洛阳外郭城东面最北端上东门外,即今陇海铁路线南侧的洛阳东郊杨湾一带。刘庭训墓被盗掘的时间,有可能是在清代末年修筑汴洛铁路的时间段内,即1907至1908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耸立在炎陵县(1994年由酃县更名)城西湘山之巅的“知·青阁”,于1996年9月落成。作为一名在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2002年2月1日《河北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地方档案馆依法接收征集本地珍贵特色档案奠定了基础。唐山作为冀东一颗明珠的百年城市,有着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档案,特别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唐山戏曲(曲艺)如唐山评剧、乐亭皮影、乐亭大鼓、评剧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华戏曲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历史和诸多因素影响,唐山市  相似文献   

15.
正家住原崇文区的刘奶奶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去年10月2号就满90岁了,恰逢国庆又是大寿,真可谓双喜临门。刘奶奶听祝寿的亲戚说,北京市有个高龄老人津贴的政策,好像是每月可以补助100元钱。一打听,早在2008年北京市老龄办就公布了《高龄老年人津贴发放办法》,按照这个政策刘奶奶每月可以领取到100元的高龄老人津贴。刘奶奶乐得合不拢嘴,这可是三喜临门的好事啊!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书柜里有一套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新闻出版报联合编辑的《中国出版论丛》,整齐而醒目地排列成长长的一行。这是一套我国现代出版家的出版文集,包括胡愈之、叶圣陶、陈翰伯、王子野、边春光、王益、许力以、宋本文、刘呆、陈原等,每人一集,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朴 《出版史料》2003,(3):44-46
随着《刘延陵诗文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位在国内文坛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五四时期白话诗人,终于回到了广大读者的面前。但诗人已于1988年10月18日以94岁高龄在新加坡逝世,没有等到《诗文集》在祖国大陆出版的一天。刘延陵祖籍安徽旌德,1894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11年进南通师范学校读书。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8月 ,我们为搞《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初考》这一专题 ,偶然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明代的碑文 ,即《淮阴侯香火田记》。这份文件共两页 ,约70 0字 ,它记述了明代获鹿县令刘楩等人为韩信祠买庙地的事。经我们初步考证 ,确定这篇文字是明万历十四年 ( 1 5 86年 )获鹿县令刘楩写的 ,并刻成碑文。但其用纸却是清代的 ,因为此两页纸与同治四年 ( 1 865年 )获鹿县知事刘嘉祥写的一份文件粘连在一起 ,且其笔体相同 ,应该是刘嘉祥一人的笔体 ;再者 ,我们还偶然发现 ,此两页纸迎着光线看时 ,每页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空心五角星 ,经专家…  相似文献   

19.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半农。1891年5月27日,他出生于江苏江阴西横街。父亲刘宝珊,曾中过秀才.后与人创办江阴最早的小学翰墨林小学。1905年,14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以江阴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中学堂。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每次考试各科成绩平均都在90分以上,深受学监(校长)屠元博的喜爱。一次,  相似文献   

20.
198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辟栏刊登了一组4张题为《金沙江两岸森林告急》的新闻照片。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于当天看到由新华社湖南分社文字记者于磊焰拍摄的这组照片后,立即向林业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重要批示:“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最坚决有力的措施制止乱砍滥伐森林,越快越好。”紧接着,由国务院派出的督办组,由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分别率领的两个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