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可以说是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写作技巧而言,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绘声  相似文献   

2.
“写具体”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诸方面比较薄弱,他们对要写的事物常常是“看而不细”、“识而不准”,写出来的作文对事物只有笼统的记叙,而缺乏具体的描写或叙述,因此,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是作文训练的头等大事。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抓常规训练。常规训练的内容是“每日一摘抄,每日一记录,每日一说写”;所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有力手段。为了寻求作文评改的最佳效果,必须把学生推到评改作文的主体地位。一、选准评改重点作文评改内容的确定紧密联系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材料、结构、语言等,如果面面俱到地评改,非但改不好,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因此,组织作文评改应该遵循“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原则,从整体出发,依据各年级的作文总要求和每次作文的具体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进行。譬如评改《一件有趣的事》,我根据五年级第一学期(“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作文的要求,从审题立意、突出中心出发,结合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围绕“有趣”写一件事,注意选材、有条理和写具体——把作文评改的重点放在“有趣”上:学生为了使习作内容符合“有趣”的要求,就  相似文献   

4.
作文,历来是毕业班复习的重中之重.我们对之可谓是既爱又恨,大家都希望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通过多年的积累,关于如何进行作文复习辅导,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习作的要求,小学毕业班作文复习的目标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学会读书笔记;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所谓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辞海·文字分册》)在作文中,学生不会描写者大有人在。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粗略的过程,而描写再现的则是具体的细节。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写的能力也可以说成为改的能力。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教师评改作文固然有帮助学生写好一篇篇文章的作用,可是归根结底是在教学生学会修改文章。如果说写前的种种指导重在“应当怎样写”,而评改就重在“不应当怎样写”;指导重在“怎样写好”,评改就重在“怎样改好”。修改文章是艰难的,培养修改能力自然也不容易。写作能力的诸因素,也都是修改能力的因素。写和改的心理与操作方式不同,二者都统一在写作规律规范上。学生写得好的地方,他们自己一般不会不明白,而他们发现自己的毛病却不容易。教师评改作文为的是长善救失,而救失是主要的,耐心、细致、不辞劳苦地全面修改,那么学生修改文章的良好心理、习惯就不难养成,修改操作也就不难学会了。  相似文献   

7.
初学作文的同学总是发愁作文写不具体,明明有了好的内容,可由于只会粗线条地描写,导致作文成绩不高。下面介绍几种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场面的体会□林清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写记叙活动的作文时要特别注意场面的描写。因为有了场面的描写,才能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又交代了环境,有助于烘托气氛,突出中心,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9.
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内容具体不具体是作文写得成功的主要标尺,可是目前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通病。可见作文内容写不具体是他们写作道路上的一道“拦路虎”,教师常在这样的作文批语后写上这样一句话:“写得不具体。”其实学生看到这样心里也很着急,不知道怎样写具体。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想方设法闯过这一关。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您好。我在作文中,常常费了好大的劲,但是老写不好。老师总是说,我的作文“不具体”“不生动”。我真苦恼。您有什么好办法吗?如果能帮助我从作文的苦海中挣脱出来,那我就十分感谢您了。萧浩文浩文小朋友:你好。看到你的来信,我想告诉你:“作文是可以写好的,但是,要花费大力气。”现在,我就向你介绍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学会描写,为文章增色添彩”。你想学吗?描写,是在作文中常常运用的方法。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刻画出来,让人看了能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写作文,文章中总会出现各种景物。我们想想看,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能离开景物描写吗?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具体的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是有着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景物;人的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的,这活动的环境之中是少不了景物的。但是,作文里的景物描写又不是单纯地为了写景物而写景物,一般说来,景物描写总是跟“事”与“人”有关联的:或者会使事情发生的地方变得更加具体可感,或者会使人物的思想情感更自然地流露出来。就是在以写景物为主的作文里,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正因为景物描写在作文…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您好!我的作文常常费了好大的劲,老是写不好。老师总说,我的作文“不具体”、“不生动”。我真苦恼!您有什么好办法,帮我跳出作文的苦海吗?这里先谢谢您了!萧浩文12月5日浩文小朋友:你好!看到你的来信,我想告诉你:“作文是可以写好的,但要花费大力气。”现在,就向你介绍一个好办法:“学会描写,为文章增色添彩。”描写,是在作文中常常运用的方法。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性质、特征具体地描绘、刻画出来,让人看了能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先看这样一段话:春天,原野变绿了。叶子长出来。阳光照…  相似文献   

13.
细节丰富表现在“画像”(肖像描写)形神兼备、 “述言”(语言描写)个性鲜明、“写心”(心理描写)活灵活现,“绘行”(动作描写)鲜活逼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细刻,人物形象才会光彩夺目,抢人眼球.作文要想细节具体而丰富,我们就得具有生活的感应神经,慧眼捕捉生活亮点,大胆抒写心灵体验.因此,走进生活,捕捉细节,写活体验,我们的作文才会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评改是要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有什么优缺点,领悟到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经过多次的反复写作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这条规定向语文教师明确指出评改的目的是要学生①认识自己;②领悟怎么写;③提高写作能力,并指出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是“启发”。我认为对学生作文给予满腔热  相似文献   

15.
谢超红 《教师》2013,(30):66-66
作文批改对于本来教学任务繁重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老师辛辛苦苦地改,费时又费神,而结果是“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让我苦苦思索了多年,几经学习摸索,逐渐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作文批改教学路子——自主评改。  相似文献   

16.
一一 《红领巾》2010,(6):34-37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学生的作文能力除了“写”,还应该包括“评改”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不厌百遍改”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瓶颈。首先,学生不知道改什么;其次,不知道怎么改。这一切的根源在我们老师的作文批改方法。传统的作文批改主体是老师,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老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批阅打出分数指出优缺点,写出“选材典型”、“叙述生动”或“内容空洞”、“中心不突出”之类的笼统评语。对于老师费心费力圈点批注,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关心得了多少分,至多再改几个错字  相似文献   

19.
中年级作文     
本期,“中年级作文”,折射生活的“点”较多,内容显得较为丰富·《爸爸刮疹》是一篇题材很独特的作文,整个利疹治疗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许尽,加上细节描写生动,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说明小作者钱思芸对“观察仔细、描写具体”的教学要求领会较深,技能掌握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魏姬·厄克特在《教会学生写作》一书中指出,写作是一个可以重复的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前后调整和修改。确实,好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篇文章写出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从简单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以及深层次的思想立意,可能都会存在不少问题,不经过修改的文章可能就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毛坯,长期如此,写作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故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在作文教学中灌输“文章不惮千遍改”的道理,引导学生在一遍遍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