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燕老师的课,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了什么叫生态课堂,什么叫"言语实践",什么叫"实事求是"。一、聚焦学习内容认认真真解读教材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令语文教师感觉很困惑的问题。其实,每篇课文都是独具特色的"这一个"。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这一个"的独特之处,要做到"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选取最鲜明、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内容去教。从《画杨桃》一课来看,我认为陈老师较好地解读了教材,为创建活力高效生态课堂奠定了基础。1.选择了最有价值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面对阅读的低效和无效,教师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需要从两个意识——文体意识和课程意识入手。文体意识是教师作为普通读者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然后渗透课程意识——立足于课标以及这篇课文在各个教材中定位并思考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最后通过意识融合思考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以《背影》为例,具体从两个意识方面深刻解读并指出其实际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一般来讲,我们把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在人教版教材中,长文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长文的信息量大,既是教学的优点,又是挑战,对教师的解读文本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即怎么解读长文,提取教学核心,使得文本内容变成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这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语用意识的普遍觉醒使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用为本的课堂上,我们必然要依托教材,选取一些遣字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词句段篇(以下简称"言语点")进行言语实践的熏染和言语能力的习得。但是,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如何在研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与处理,会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策略和效果。教材不是科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仅要思考自己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不是去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一、教材处理的意义有效处理教材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基本功。它涉及"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这几个核心要素,对教  相似文献   

7.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编教材自小学第七册起,每组课文前都有<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前都有"预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这些内容的编排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依据和准则,更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凭借"预习"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忽视了<导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有悖于编者的意图,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语用意识的普遍觉醒使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用为本的课堂上,我们必然要依托教材,选取一些遣字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词句段篇(以下简称“言语点”)进行言语实践的熏染和言语能力的习得。但是,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如何在研读教材时发现、筛选、甄别出言语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难事、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0.
尹蕾 《天津教育》2022,(15):114-116
<正>课后练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便于教师明确“教什么”,把握教学方向,又便于学生明确“学什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统编小学语文的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紧抓课文的特点,依据语文要素、单元目标而精心设计。下面就以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在课前预习、课堂指导和课后拓展中如何有效利用课后练习。一、利用课后练习,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属于教学环节中必要环节。在课文正式学习前,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提前预习,  相似文献   

11.
闵慧 《教学与管理》2012,(14):41-42
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凭借。因为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编者遵循"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统筹安排,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单元来编排的,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更具挑战性。老师不仅要考虑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还要全面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价值如何实现,各篇课文如何互为资源、互相补充,并适当拓展教材,使单元主题更凸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教什么"的把握各有侧重。教师多采用"课文分析式""习题串珠式""依体定教式"等思路和方法,来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这些思路和方法各有利弊,而用"整合聚焦式"的思维,可以通览教材文本与教材助学系统,并将教学内容进行聚焦。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现行教材的编排通常采用单元结构的方式,而阅读单元的课文常又以其题材或者体裁的相同或相近组合而成,这就表明,一个阅读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每篇课文又具有本身特点,因而各篇课文又具有相对的"个性"。因此,我们可以有机地对教材进行重组,从而转变教和学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充满动感,富有童趣,既新颖又开放,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解读文本呢?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初始化工程,是语文备课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第一步如果没走好,将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严重后果.很多语文教师感慨:教了这么多年书,可每每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时仍然不清楚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正确把握教材文本,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已成为众  相似文献   

17.
当下语文教师备课解读文本,对确定每篇课文思想、情感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比较有把握,因为每篇课文的思想道德等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目标是明确的;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师往往比较困惑,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呈现,需要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应厘清"深"和"度"两大分野,教材分析阶段或对教师而言,要讲求"深",教材处理阶段或对教学而言,要追求"度"。以写景类文本两个层面的分析为例,透视如何关注文体,聚焦内容与形式的特性,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从把握写景类文本"教什么"的度、"教到什么位置"的度、"怎么教"的度三个层面,阐释如何基于课标和学情的制约筛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遴选教学方法,追求教材处理的适切。唯其明晰两大分野,才可能更准确聚焦一篇课文的主要教育教学价值,更容易明晰课堂教学任务,更恰切地遴选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到了高年级,许多教师对长篇幅课文的教法感到困惑,总感觉教学课时不够,孩子理解不透,自己教得辛苦效果却不佳.许多教师都在探寻一种举重若轻的教法,希望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只要教师能够看"清"教材,就必定能看"轻"教材,做到长文短教,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20.
王淑宝 《考试周刊》2009,(10):59-60
在新课程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感觉困惑:一篇主体课文两课时教不完,一学期下来,功课赶得很紧。在长期深入课堂听课与教研中,我觉得这责任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分析其原因,其一,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具备能力。一个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