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经典名篇《祝福》,百教不厌,百学出新。日前我在这一课的探究教学中,有学生用一"被"字总结出祥林嫂的命运,可谓一字"警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简化"与"繁化"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古人留下了许多汉字简化的经验与理论,或"省声",或"省形",或"通假",或重组。汉字的书法艺术促进了汉字形体的变化,把图画文字系统变成为一个符号系统,催生出一批简化字。简化字里有会意字、形声字、通假字,也有记号字、半记号字,是现代汉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好用奇字僻词,好作奇诗,诗中有奇气,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真".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状物,要讲究一个"真"字,不能无病呻吟或是隔靴搔痒.王国维所讲的"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境界要求"不隔",要求情感与言词的真实生动.可以说,"真"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重要范畴,也是为我们历代所推崇的一道真理.  相似文献   

6.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相似文献   

7.
我的祖父     
祖父名儒昌,字聘卿。街面上的人说起来,总是说韩聘卿,少有说韩儒昌的。说一个让人敬重的人,老辈人讲究说字。当然,这个人得有名也有字。30多年前,我在写作上出了点名。有次回老家从街上走过,听背后两个老人议论。一个说,过去的那娃成了作家啦。另一个问谁家的,回说原来是百货上韩聘卿的二孙子。另一个当即"噢"了一声,大声说:"聘卿的孙子吗?没什么说的!"意思是,韩聘卿的孙子成了作家,没什么奇怪的。这里说"街面上",有点"僭越",好像我家在什么城市里住着似的。  相似文献   

8.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9.
谢建丽 《现代语文》2011,(6):113-113
张岱是晚明文坛中的最后一位"殿军",他的小品散文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赏。《湖心亭看雪》当属此中佳构,捧读一遍,犹如尝肉一脔,意味隽永,历久难忘。这篇文章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奇"字,  相似文献   

10.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也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也没有入声。所不同的是普通话是"入派四声",而襄樊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则是"入派一声"。本文主要分析了襄樊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12.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13.
徐贲 《八小时以外》2011,(10):50-51
在英语多达49万个的词汇中,有7个字是美国最高法院禁止在电视或其他公共媒体上使用的,因为任何一句话,只要用了这7个字中的一个,就会不仅成为"骂",而且甚至是"破口大骂",这7个字都是极"粗"、极"下流"的(与"俗"不是一个概念),它们分别是shit,piss,fuck,cunt,  相似文献   

14.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涤"隔"与"不隔"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案例】放学了,二年级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家长接送地点,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再见"争先恐后响起,老师快乐地跟孩子们告别:"路上小心哦!"一连串的责备声忽然响起:"你怎么有两个书包?还有一个是谁的?他自己怎么不背?"  相似文献   

16.
"对"的字形义解释众多,多数学者都认为它在甲骨文中是个表示地名的名词,但从大量文献以及方言用例来看,"对"可以作动词,"对"与"配"的核心义是"合",而上古"对""配"韵部相同,声纽一为端纽,一为滂纽,并且从文献、方言以及"对"的异体来看,上古端组舌音字和帮组唇音字确实有相通的情况,二者当是同源关系。"对"在甲骨文中核心义素当是"合",且释作持物祭祀之动词为佳。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其间,他的思想经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彷徨前行的过程,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永州心态",具体表现在:"东山再起"与"甘于现状"的矛盾、"忧患元元"与"实现价值"的矛盾、"顿悟"与"迷失"的矛盾等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8.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年轻时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在政界的革新思想与他在文坛的斗争精神同样难能可贵。文如心声,不平则鸣,柳宗元的很多散文便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
[助读]一妙,《秋》,好一幅丰收的秋景图,八行六十二个字,却无一个“秋”字。二妙,有声。你听,豆荚“叭”的一声,多么清脆,是诉说丰收;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是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领略本文的写作特色。 1.“心乐”起首,展开全篇文章 柳宗元游览了“钴鉧潭西小丘”之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突然“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叮叮咚咚犹如玉珮碰击的水声强烈地吸引了他,于是,他不惜费“伐竹”之劳,“取道”观赏小石潭。这个石潭潭小、石奇、水清、鱼乐,使得他暂得一乐。柳宗元以“心乐之”为领句,展开全文。 2.着笔“小”“石”,突出潭的奇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