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其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开国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钱钧与许世友是同龄人.进少林寺的时候比许世友晚了3年,他们共同在少林寺生活了5年,同一年出的山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人虽在一座寺庙里,却互不相识。长征到达陕北后,两人碰面了闲聊,才发现原来是师出同寺的师兄弟。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能喝酒;为了工作平时不喝酒,为了工作也可以连续喝下大量的酒。周恩来喝酒的故事太多了,充满迷人的魅力,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与许世友将军的一次“赌酒”。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将中,许世友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之一。1905年他出生于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开始跟着少林寺和尚林子金学武功,8年后习得一身好功夫。从离开少林寺到投奔红军前,他先后犯下了四宗命案:回到老家不久,三拳打死横行乡里的地主崽;为保护朋友,一拳把盗贼头子送上西天;在吴佩孚部队里当兵时,打死一个老兵痞;投奔红军前又刀劈无恶不作的连队司务长。 相似文献
4.
明代程氏刀法是我国悠久的武术历史长河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作为以攻防为运动内容、以对抗性练习和套路练习为主要形式的传统中国体育项目,武术具有军事应用、艺术观赏、健身养生、体育竞技等历史及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钱钧与许世友是同龄人,进少林寺的时间比许世友晚三年,也就是说,他们共同在少林寺内生活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 相似文献
7.
江青说:"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的是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8.
10.
铁骨铮铮:爸爸身上的伤疤
爸爸原名杨世峻,1913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以开小饭馆为生.
爸爸从小就对社会不公非常愤慨,1927年春,他组织了童子军并担任队长,参加对土豪劣绅的斗争.1928年,爸爸和他的表弟胡耀邦叔叔一起,考入浏阳一中.当时他们学校里有几位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经常给他们讲革命道理.这让两位少年热血沸腾,立下了参加革命的志向.而且爸爸一直有‘好男要当兵’的思想,觉得当兵是男孩子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参军是他的宿命.1930年,爸爸终于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
薄复礼是一位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瑞士传教士,早在1922年就来到了中国,在上海、重庆待了 一段时间后,最后落脚贵州遵义.1934年10月,在去往黔东南镇远的路上,薄复礼和夫人不期然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遭遇,成为红军的"俘虏".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中央红军被迫准备转移,遂命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组成红六军团,西征贵州,力图与贺龙红三军在旧州一带会合.红六军团共12000余人,军团长是萧克,政委是王震,军政委员会主席是中央代表任弼时.
这一扣留不打紧,却成就了将军与传教士的一段跨国友谊. 相似文献
12.
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回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然而,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近日,笔者在北京一个军队干休所,采访了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被毛泽东称为"红军大管家"的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长子杨子江大校。他说,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与父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我父亲杨至成将军,1903年出生在贵州省三穗县的一个侗族家庭。1919年,父亲考入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到了重庆,在滇黔联 相似文献
15.
今年腊八恰逢元旦,这样的巧事,最近一次发生还是在1955年。1月1日,少林寺第一次在郑州市区将“少林五行腊八粥”布施给众人。 相似文献
16.
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和国开国十大将之一,以耿直、敢说真话而著称.庐山会议、文革中,他身陷囹圄,惨遭折磨;文革后被平反,担任中共中央纪检委常务书记. 相似文献
17.
“普京少林行”的采访已成“如烟往事”,但是争取采访权的艰辛过程,却时时激荡着我。
3月上旬,我从权威渠道听说普京将要访问少林寺。当时我一直深受“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折磨,腿疼难忍。8日,同事王芷荭陪我到骨科医院看病,医生要求我马上住院治疗,嘱咐尽量不动弹,静养为上。 相似文献
18.
19.
1911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大革命。为了拯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辛亥革命的成千上万先烈中,有一位当时以笔代枪,声震宇内的名记者,他就是江苏金坛籍的革命党人徐血儿。徐血儿,原名大裕,字天复,号血儿,别署衣谷,1891年(清光绪17年)农历7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城一个因乡试落第的教书先生家庭。其父鹤君,常年在外地以教书为生,其兄东洲,南洋军医学堂第一期毕业生,曾先后担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第一卫生大队长、北伐国民革命军第33军后方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若将刘海栖归入儿童文学创作新秀,那可真是有点委屈了他,早在20年前,他就以《这群嘎子哥》《灰颜色白影子》《银色旋转》《笔·肚皮·一个故事》《明天会怎样》《男孩游戏》《逃跑者和他的狗》等若干部长篇小说华丽出道了,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极具独创性的"刘氏创作法"。可是刚在儿童文坛上整出了一些动静的刘海栖,却一头扎进了少儿社日益繁重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将正在兴头上的儿童文学创作竟然一撂就是二十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