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记忆形象来思考多余人,无疑会加深对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多余人形象的认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总是与俄罗斯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预兆紧密相关。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大批对暗潮涌动的时代风云先知先觉而又无能力成为弄潮儿之人,使奥涅金和利扎文等成为一代代多余人,而且一代比一代更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2.
"奥勃洛莫夫性格"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的类型之一,它形象地再现了特定文化转型期间,俄罗斯知识分子在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或是消极避世,以浪漫幻想逃逸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和苦闷。面对日益功利化、市侩化的俄国现代社会,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的"叛逆"斗志和社会实践空间,他们或以消极怠惰,或以耽于幻想的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失望与苦闷,最终成为时代的"多余人"。通过对这一文学"性格"的解析,把握19世纪中期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意识更迭中的尴尬,以及精神逐渐内耗的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深度解读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惰性"与"幻想"本质。  相似文献   

3.
“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出现之后,就以一种流动的文学形象出现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处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备受社会影响,他们在传统的坚守与现代的反抗中形成了二重性格,成为中国式“多余人”。本文将对巴金笔下的李冷、觉新和汪文宣的矛盾性格进行探析,从而发掘此类“多余人”对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巴扎洛夫这个“新人”(指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揭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屠格涅夫是第一个在全欧引起“俄国热”的俄罗斯伟大作家。“俄罗斯文学中已经有的某些东西,谁也不如他来得深刻,没有的东西,由他来创造。”在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过渡到平民知识分子这一新陈代谢的动荡过程中,屠格涅夫能够敏锐地觉察出当代社会政治和哲学生活中的新思想,并以第一流艺术家的高超技艺真实地反映出那个复杂的时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国家不同,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俄罗斯知识分子经历了从贵族知识分子到平民知识分子的演变,其思想历程则从十二月党人思想、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民粹派、再到欧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俄罗斯知识分子具有众多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作家深切的民间生存体验为实际基础,王朔在其小说中对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别样的塑造。小说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在焦虑的生活状态中普遍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精神面貌或形象外观,委琐、庸俗与虚伪等成为渗入他们骨子里的一些性格弱点。王朔小说对知识分子所进行的调侃与嘲弄,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历程中的审美观念嬗变,另一方面也透射出王朔本人对知识分子问题在多维视野中更为深入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余华小说的文本阅读与比较,归纳出余华小说中的三类知识分子形象,并结合前人对余华的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的观点,阐述余华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内涵,发掘余华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意义以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阎真的小说《曾在天涯》成功塑造了高力伟这一新时期留学海外的知识者形象,在百年中国留学生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高力伟在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坚守;深层叙事是高力伟文化身份的焦虑,而身份的焦虑则与他东方式的自我意识有关。高力伟形象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1.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研究可发现,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可以揭示出作者由自己的文化积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如何进入文学视野的,具备着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北京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本文试图以此为务,重点从京派作家着手,来揭示这一复杂的生成过程,以长期寄居北京一隅的知识分子为例,去寻索北京记忆的点滴,勾勒她的文学轮廓,将之绘成一幅完整的图景,其间足以谛听知识分子的时代呻吟。  相似文献   

13.
在跌宕起伏的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识分子始终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所以知识分子问题成为了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知识分子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厚的学识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往往以其命运的悲剧作为了人生的结局。在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中,作者塑造了知识分子倪吾诚的形象,他的悲剧命运告诉我们:由于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知识分子自身的精神迷茫,性格受到压抑后的畸形发展,再加之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倪吾诚必然会有痛苦的一生,而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王蒙在新时期重拾知识分子问题,目的在于呼唤新一代知识分子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吴迪青 《语文知识》2010,(4):100-101
陈映真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有早期塑造的沉溺于自我情绪的年轻知识分子,也有具有反思意识的知识分子,还有闪耀理想之光的革命知识分子。从不同时期、不同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陈映真寻找台湾社会文化认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研究可发现,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可以揭示出作者由自己的文化积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作家群星璀璨,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杰出之作。在跨文化背景下,在俄罗斯文学的教学中要注意俄罗斯特有的文化语境与民族特质,例如俄罗斯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常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进行创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带有圣索菲亚崇拜的特点,而且笔下的人物还效仿基督甘愿去受难,对苦难有特别的审美。为了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文学作品,还可以根据文学与绘画互文性的特点,通过对绘画的欣赏来诠释某些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巴札洛夫     
本文选译自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批评论文集》中《巴札洛夫与沙宁》一文,题目是译者另加的。作者为B·B·沃罗夫斯基(1871—1923)是俄国老资格的革命家和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和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一起开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纪元,他的批评文章有很大的革命战斗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 《巴札洛夫与沙夫》一文写于1909年,时值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的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悲观主义、享乐主义空气充斥俄国社会,知识分子失望彷徨,多数投向反动阶级,有的甚至成为反动思想和堕落社会风气的鼓吹者。文章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通过产生于半个世纪中截然相反的两个知识分子文学形象的分析,论述了俄国知识分子问题,勾画了半个世纪来知识分子运动发展的轨迹,分析了知识分子作为特定阶层的本质特征,指出了他们的历史进步作用与局限性,正确地回答了知识分子问题,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典范意义。本文选译的部分着重分析了《父与子》(1859)中主人公巴札洛夫的形象,把他作为平民知识分子年青时代的形象,考察了他产生的社会条件,现实意义,心理特征,以及他在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将会发生的变化,准确地揭示了这一艺术形象的历史内涵,把艺术批评与政治批评完美地结合起来,对我们今天认识巴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问题,它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以文学特别是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形象塑造的历史脉络,在真实再现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历史风貌的同时,描绘出中国形象塑造的发展轨迹,进而揭示其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黄蕊 《林区教学》2011,(4):52-53
俄罗斯知识分子作为俄罗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其本身就蕴含着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内在矛盾的深刻烙印。这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宗教等几个方面。从俄罗斯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宗教这几个方面来阐释俄罗斯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矛盾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中学语文课本《孔乙己》一文中,鲁迅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之余,反思社会,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孔乙己,其中一种,就是把学生育成了孔乙己。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一个最新的版本:王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