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是阐释学的核心精神,也是比较诗学的重要特征。“对话诗学”的属性规定,比较诗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平等意识,克服诗学(乃至文化)中心主义的局限,承认“偏见”与“误读”的合法性,并在“对话”过程中对术语和概念等进行限定性“改造”。“平等对话”是比较诗学研究者进行“诗学对话”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者必须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狭隘立场,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他者”进行看视,“崇洋媚外”和“自我中心”都不是比较诗学研究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建立合适的对话原则,这样的规则应该对被比较的不同诗学都是有效的,使对话双方或多方的“本来面目”能够自由的呈现,这样才能发现各种“异质”诗学存在的合理性,并全面阐发其对人类文明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6日至7日,由我国教育部和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共同主办,英国驻华使馆、英国文化交流协会与天津市教委联合承办的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互惠共赢为主题,深入交流了中英两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政策机制、体系建设与运行等方面的国家经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与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副部长约翰·海耶兹(John Hayes)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来自英国的20位职业教育、技能开发领域和行业企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国内15个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和职业学校代表9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诗学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反叛和对西方诗学借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裂”使中国现代诗学失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深厚基础,导致中国现代诗学严重缺血而且直接导致中国现代诗学和当下诗歌创作严重脱节。对中国现代诗学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西方诗歌理论几乎是和诗歌创作同步发展的,而中国现代诗学对当下诗歌创作处于不及物状态,更谈不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了:当下诗坛出现的“下半身”和“口水诗”现象,是对现代诗歌观念较极端的实验,具有一定的观念开拓性,但由于采用了过激的方法而且当下诗歌理论也没有能力对这些现象做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4.
叶公超中西学养深厚,而且深受英美现代派的影响,他的许多观念来自于艾略特,尤其是他回归传统的意识,和艾略特如出一辙。但他能够创造性地把这些观念运用于中国文学的实际,重视格律诗对中国新诗的建设性作用,为中国新诗形式建立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和具体的创造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小白兔与小灰兔》教学片断:师:课文中有两个人物,请你们说说到底喜欢谁,为什么。(生异常兴奋,高举如林小手。)生: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很勤劳,懂得靠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生: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他还会教育小灰兔,说明他关心别人。生: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他很聪明,不要菜,要菜籽。师:同学们学得真好,掌握得真牢固!(教师正准备下课,冷不防,教室后面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声音。)生:老师,可不可以说喜欢小灰兔?(孩子们哄堂大笑)师:嘘———(教师止住了孩子们的笑,眼含情,嘴含笑,轻抚小男孩的面颊)好孩子,当然可以,但你为什么这么说?生…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 &;lt;小白兔与小灰兔&;gt;教学片断:   师:课文中有两个人物,请你们说说到底喜欢谁,为什么.   ……  相似文献   

7.
彝语诗学论著的文本形态是彝语五言体韵文,在结构上有着程式化的模式,理论阐述与诗论作者的创作密不可分。而汉语诗学的文本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语体上以散文体为主,韵文体形式的论著所占比例很小,文本结构上也不存在某种模式。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在语言形式方面都有着直观、形象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索取,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决定了对话教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又为对话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对话教学主张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而突破了教学中主客体单一的主体认识论模式,走向"教师—文本—学生"多个主体相互作用的交往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的关系可以从世界文学发展的总的逻辑进程来加以考察。比较诗学的发生理论主要包含诗歌、宇宙、听众和诗人四个基本要素。在比较诗学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产生过模仿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表现主义理论和客观主义理论四大基本理论。以往的研究,大都是从文学的发生出发来探讨诗学的发生。论者认为。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的关系亦可以从诗学的立场而予以反向的审视。从比较诗学产生发展的角度,考察一般的文学发生论,可以拓宽和加深我们对文学发生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使两国爱情诗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千秋。本文主要从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二者的诗学差异。内容的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描写的对象多为女性,而英国古典爱情诗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中国古典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而英国古典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宗教色彩相当浓厚。描写手法的不同则表现在: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  相似文献   

11.
由悲剧观、境界说、南北文学论等构建成的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及蕴含其中的实证精神、历史理性精神,都是中外诗学对话的结果。其对话方式是立体性的,具体表现为浅、中、深三个层次。正是凭借这种立体性、多层次“对话”的学术话语方式,使王国维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现代诗学开山的历史地位,他的成就尤其是他所采取的话语方式,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西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比较文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门类,正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前辈学者垂范于先,不少新人追随于后,对此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展的势头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我认为在当前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认真探讨予以解决,只有这样,中西比较诗学才可望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此聊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立足本国诗学,破除“西方中心”论中西比较诗学是对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相关联的双方处于对  相似文献   

13.
中西诗学意象理论在意象本质上有着相同之处,但由于二思想化的不同,达到的诗的艺术境地不一,而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诗歌意象则有相同之处。意象批评的历史长河并不意味意象就是诗歌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邓以蛰对当时学术界、文艺界存在的时论、险症不满,发表了《诗与历史》等文章,阐明了他的诗学思想。邓以蛰通过诗与历史的比较,诗与绘画音乐的比较,讲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目的不外更加凸显诗性,宣扬新人文主义诗学的价值观念。他的比较论在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邓以蛰对当时学术界、文艺界存在的时论、险症不满,发表了《诗与历史》等文章,阐明了他的诗学思想。邓以蛰通过诗与历史的比较,诗与绘画音乐的比较,讲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目的不外更加凸显诗性,宣扬新人文主义诗学的价值观念。他的比较论在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中可以发现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与文本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也就是师生与文本进行多边的、多重的、主动的和立体的对话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课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致使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采取对话教学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源于陀思妥耶夫基小说的复调性、对话性,不过却否认与疯癫之间的联系,显然是不符合文本事实的。因为第一,巴赫金恰恰是在陀氏的而非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发现了“对话”的,而疯癫却正是陀氏小说明显的特征;第二,实际上,巴氏所举的“对话”例子,从形式上看并不是“对话”而是某种“拷问”,从内容上看,更象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谵语。据此,可以说明“对话”与“疯癫”之间的联系并由此角度审视“对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际诗学关系研究是比较诗学的第一领域。比较诗学需置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它不是不同国别诗学的相互比较。基于"理论旅行"思想的诗学关系的历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事实的实证研究,也要充分运用其他理论资源,考察国际诗学关系史所包含的各种理论问题,做到历史考察与理论讨论相互结合。同时,影响和接受研究需从单一视域扩展到多重视域,使得研究对象多样性的"来世生命"更丰满;对多种文化的影响和接受研究进行再比较、再综合,也可以加深对"理论旅行"内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诗学意象范畴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西方的意象范畴发展较晚而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论和中国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意象派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密不可分,而意象派的主张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中西意象范畴的双向交流和影响确定了诗歌意象的共同特性,即表象符号化、比兴象征性、模糊多义性和复现传承性,由此显示了意象范畴的诗学价值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比较文学是以中西比较诗学为发端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中西比较诗学既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比较自觉意识增强的自然选择,更是中国传统诗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回顾这一历程,有利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和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