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的传统生死观中,死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多日本作家也倾向于以死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自己的情感。堀辰雄是日本新心理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也是以"生"与"死"为主题,而他对"生"与"死"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本稿尝试就堀辰雄的作品《起风了》里所表达的"生"与"死"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3.
据中新社重庆消息,正值冰心诞辰112周年之际,冰心文学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重庆举行。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冰心又被誉为中国"文坛祖母",她的《寄小读者》、《小橘灯》等作品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小读者。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仓石武四郎邀请冰心做东京大学的客座讲席,使其成为日本第一个外籍女性客座讲席。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曾见过到日本访问的冰心,"远远看到,她个子很小,一直温和地笑着"。"虽然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留学生活日本长达十年之久,与日本结下了复杂的因缘。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等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日本形象。文章通过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日本形象的作品,来分析这些形象,并探讨作为形象学理论层面上的"他者"形象——日本的意义。主要包括日本自然风景形象、日本女性形象、日本男性形象。希望从中探窥出郁达夫所理解和认知的日本以及对"自我"身份返观的审美心理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作品,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年轻作家凭此作于2007年获得日本第136届芥川龙之介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三年少的获奖者。自获奖以来,相关文学评论大多围绕日本少女作家所代表的日本"80后"的心路历程展开,反而作品中的某些主题并未得到太多探讨。因此,试从"车站与移动"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正赵之谦是个于金石书画艺术极其自负,却又不愿意以金石书画为天职的艺术家。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并不多,堪称憾事。尽管赵之谦传世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深受日本人喜爱,被奉为至宝。因此,在过去的100年中(20世纪),有大量赵之谦的金石书画作品传到日本,对日本金石书画界(特别是书法篆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日本书法界大体可分为"关东"和"关西"两大阵营:以东京为中心的地区,称为"关东地区",以大阪为中  相似文献   

8.
宫崎骏可谓将是时空变幻完美演绎的著名动漫大师之一,其作品充满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人界"与"异界"穿越交织的神秘感,这种"异界"场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成为宫崎骏动漫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大获好评的因素之一。这种"异界"场景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承载着日本传统宗教中"万物有灵"的思想,充斥着对森林和海洋的崇拜以及敬畏。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经之路,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在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苏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日本备受学者与读者青睐.苏童作品作为在日译介与传播的成功典范,却鲜有学者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该文拟对苏童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考察,分析其作品在日译介与传播成功的原因,旨在推进今后苏童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为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走进日本世界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1-105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命运与责任"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一贯主题,透过《别让我走》揭示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命运与伦理困境,作品对克隆人"顺从"与"责任"的伦理意识书写,不免使我们联想到日本传统"效忠"文化,感受到作家对日本民族二战历史悲剧成因的无言悲悯与诘问。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以文学伦理批评视角,透过小说特定伦理环境中克隆人的伦理选择能指,探赜形成克隆人伦理意识的文化渊源,索隐克隆人"责任"伦理表现与日本"效忠"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作家与作品的深层所指。  相似文献   

12.
金钱的力量     
今年4月,有近30部新作品轮番轰炸漫迷的眼球,其中有来自《少年JUMP》的王道系作品,亦有感人温馨的治愈系作品,以及宅男最爱的萌系、后宫系,等等。其中,有一部名为《C》的日本原创动画,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部无论人物设置还是故事结构都相当精彩的作品。故事发生在20××年,日本背负着巨额财政赤字,经济几乎崩溃,危机重重。一个叫"Sovereign Wealth Fund"的政府金融机构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该机构奇迹般地重建了政府财政。日本  相似文献   

13.
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为数不多的百万畅销书作家之一。由于不愿与创作纯日本文学作品的日本文坛接近,其小说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文体、语言风格明显带有西方文学以及美国当代文学的色彩,经常受到日本主流评论界的抨击,被认为是"非日本"。通过对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地下》、《约定的场所》、《海边的卡夫卡》及《天黑以后》等作品的梳理,证明村上作为日本的一分子,即使身在异国、师从欧美文学,仍然心系国家与民族,他有他的日本关心。  相似文献   

14.
关注天下     
中日高中生携手舞翩翩今年是中日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近日,来自日本石川县、滋贺县、爱知县的高中生访华代表团来到重庆外国语学校,与中国的高中生开展联谊交流活动,图为中日两国高中生在校园里翩翩起舞。日本此次访华的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一行共一千人,分赴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杭州、大连等地访问交流。  相似文献   

15.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20岁(1918年)时的体验写成的短篇小说,1926年发表。笔者在本稿首先分析了江湖艺人的不平等待遇。其次以作品中的长度单位、"流感"、"高等学校"与"小学"、"五角钱"等关键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结果表明,作品出现的这些关键词,与川端康成的实际经历相符合,同时在作品中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时代要素。尽管日本的文学作品有脱离政治的倾向,但是文学的本质是其社会性,作品是无法脱离社会的。读者在欣赏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如果能了解其时代要素,应该有益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6.
张殿兴 《历史教学》2007,2(12):50-54
汪精卫离开重庆之前,蒋介石对其与日本的勾结是有所察觉的,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汪叛逃至河内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蒋为争取汪"回头"是尽了力的,希望汪能够断绝与日本的联系,暂时出游欧洲.尽管汪精卫在局势不明朗之时也曾有游历欧洲的"一闪之念",但强烈的领袖欲与长期的压抑感,以及对抗战前途的错误估计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驱使他继续与日本进一步勾结.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蒋采取断然措施,却误中副车.尽管此后蒋又做了种种努力,但都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7.
汪精卫离开重庆之前,蒋介石对其与日本的勾结是有所察觉的,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汪叛逃至河内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蒋为争取汪"回头"是尽了力的,希望汪能够断绝与日本的联系,暂时出游欧洲.尽管汪精卫在局势不明朗之时也曾有游历欧洲的"一闪之念",但强烈的领袖欲与长期的压抑感,以及对抗战前途的错误估计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不切实际的幻想,驱使他继续与日本进一步勾结.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蒋采取断然措施,却误中副车.尽管此后蒋又做了种种努力,但都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古典文学名著《平家物语》将非主要人物形象之一——高仓天皇塑造为一个孝子贤王,风雅、注重情感的人物形象,看似有很多的杜撰、矛盾以及不合理之处,实则也是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来为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可谓不合理之处自有其合理的地方。作品对平家之恶的揭示,对"盛者必衰,骄者必败"佛教道理的阐明,以及对日本院政这一政治形式的支持,通过对高仓天皇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表现了出来,可以说作品对高仓天皇人物形象的塑造紧扣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9.
"乱伦"这一主题以其独特的魅力长期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叙事文学中,特别是日本文学,对这一主题的演绎经久不衰,其数量之多是其他国家相关文学作品无可比拟的。日本叙事文学史中关涉"乱伦"主题的文学作品类型繁多,在这些分类当中,母子乱伦从古至今都是作家们爱用的题材之一,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本文拟从日本母子乱伦相关的作品出发,分析日本乱伦作品的特点以及日本乱伦作品如此丰富发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感觉派代表横光利一初期作品《春天乘着马车来》,从小说命名至内容经过了语言与文体的精心雕琢;运用死亡象征等方式,将新感觉派特色巧妙揉入日本文学传统主题"生与死"、主流私小说"病妻物语"题材中,使这部作品显露出非比寻常的光彩,推动了日本新感觉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