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是统摄文学作品全篇的主脉和红线,它是文学的内在要素,也是作品得以存在并教化或启示读者的因素之一。文章从叙述视角、叙述动机、叙述方式、作品流变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解构,探求叙事作品的主题意义,以求达到对叙事作品主题的多重建构。  相似文献   

2.
文学网络活动,是指在一篇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主题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与这篇作品或这个文学主题有关的活动。通过开展网络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并将作品提供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幼儿  相似文献   

3.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之后,日本女作家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了日本新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从田边圣子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当代女性"家庭观"的变化,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字作品来学习如何使用语言,是不同阶段语文教育共同的教学特征。语文课堂上,教师用叙事去剖析和阐释作品的叙事,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元叙事同理相通,是一种元叙事行为。对文学作品进行叙事剖析、叙事介入和叙事演绎,是教师的元叙事行为对作品的教学化加工,其过程能提高学生的叙事技能、文学鉴赏能力,还能纠正学生的认识偏误。  相似文献   

5.
乱伦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也常与美国南方相联系起来。作为最伟大的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对南方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也因此已成为美国南方文学中表现乱伦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在福克纳的某些作品中,例如《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乱伦似乎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突显主题表达和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在《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和她的兄弟之间的乱伦关系代表了内战之后美国南方传统家庭秩序的瓦解,而《押沙龙,押沙龙!》中朱迪思、亨利和查尔斯·邦之间的感情纠葛则揭示了南方心理上的混乱,后者曾长期困扰着美国南方。在某种程度上,这两部重要小说中兄弟姐妹之间的乱伦关系可视为福克纳对他的南方故土复杂而又矛盾感情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6.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动态地揭示了语言的深层建构过程,其层创结构为叙事"隐性进程"的解读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阐释层创结构在叙事"隐性进程"中的认知运作机制发现:(1)概念整合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2)该机制对文学作品中语言、人物行为、人物心理的叙事"隐性进程"发挥建构作用。从概念整合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且可深刻揭示叙事语篇背后的认知机制,并极大地深化文学文本的显性及隐性主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叙事学逐渐从叙事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理论特征和抽象模式的音乐写作范畴。"虚构"是作品写作的陈述方式之一,与文学虚构不同的是,音乐作品中的"虚构"更加抽象化与立体化。本文把音乐叙事中的虚构写作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局部创意写作手法相结合,来阐述音乐叙事过程中的"虚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达中对作品性格确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学交流也越发频繁。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在文学作品方面,较为相似,但在一些具体的文字含义方面并不相同,"长安"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长安"的意象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文学的研究重点,意象本身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研究的核心内容,不仅直接影响读者的审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作品本身的意蕴产生影响。对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详细分析日本文学中"长安"意象的美学意蕴,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9.
冲突是指叙事类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集中概括的反映。善于把握叙事作品的矛盾冲突,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冲  相似文献   

10.
佐藤春夫是日本来台作家中建立旅行文学的擘建者.1920年6月底至10月中旬,佐藤春夫到台湾旅行.回到日本后,他发表了多部与台湾相关的文学作品,在叙事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策略和创作态度.从文化、政治以及审美角度三个方面对佐藤春夫旅台文学作品的整体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归纳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禁果”母题有着十分广阔的驰骋空间,它不但出现于抒情类作品中,更出现于古今中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甚至可以说它是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基本母题。文章分析归纳了“禁果”文学的八种文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作品对乱伦之恋有明显关涉,其中尤以兄妹恋最为突出.究其缘由,既有日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因素,又与这个民族独特的婚恋历史及精神心理相关,更是三岛本人浓郁的恋妹情结的体现,还与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相通合.  相似文献   

13.
张翎作为突围式与异军突起式的叙事创作代表任务,在文学领域的发展研究中与严歌苓的新历史主义叙事之间相互构成一种互文性的补充和呼应等关系,对于丰富文学作品的创作叙事视野以及以提升文学作品叙事创作方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有利于促进国内外文学的研究发展。本文在对于张翎以及严歌苓作品的叙事特点分别进行分析叙述的基础上,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对于两位作家的叙述特征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国内外文学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埃德加·爱伦·坡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死亡"主题选择了坡,因为坡的短暂的一生历经了诸多亲人的早逝。坡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坡的痛苦经历造就了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5.
成田良悟(1980年——至今),日本著名轻小说作家。轻小说是源自于日本的一种文学体裁,即从字面就可简单理解阅读的,充满娱乐兴趣的小说文学体裁。成田良悟擅长于运用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进行轻小说的创作活动,并赋予文学作品以强烈的画面感和多元性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成田良悟的部分轻小说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学作品中由画面感和多元主题成就的文学艺术魅力及艺术价值,展示成田良悟为日本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被誉为"日本文学世界的象征"。译者该如何翻译川端作品才能使广大读者深刻感受并领悟到来自川端文学特有的日本式的美呢?文章认为,在综合采用各种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原文之前,翻译策略的思考和选择尤为重要。文章以《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川端文学的特点和各类翻译策略的特点,探讨翻译川端文学作品时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倾向,提出翻译川端文学应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这一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中,主题意识具体体现在审题和作答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审题时,除了思考"问题的考点是什么",还需要考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问题对象对主题的创设有何作用"这两个问题;作答环节,围绕主题组织答案,用主题意识去衡量答题内容的有效性。抓住了主题,就抓住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命脉,有了主题意识,就有了洞悉文学作品阅读题奥秘的窗口。其实我们跳脱出应试的角度,从作者的创作初衷来看,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是在为主题的创设做准备,那也就是说无论你从哪里入手,作者的创作意图都是指向主题。"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一条文学理解规律,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在这之后还有一个"篇不离题"的补充,"主题"应该统摄全文的词、句、段、篇。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或是阅读做题时,要强化主题意识,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了抓手和主心骨。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很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调子低沉"的指责。这一指责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就频繁出现,建国后更上升到攻击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地步,"调子低沉"成了一个政治问题。"调子低沉"的实质是那些与主流"宏大叙事"不相符合的揭示社会"阴暗面"以及宣扬个人化情感的叙事。对"调子低沉"的批判是以国家意志来要求文学进行"光明"叙事,是政治话语权的文学转化,这对于文学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需要,又有文学失范、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政治生态失衡导致文学生态失衡,是"一边倒"文学批评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进行文本解读时,文本本身、教师、学生等多元因素的参与,文学作品的规定性主题和差异性主题形成了阅读的多…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较为成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从作品本身的形成过程来分析,文学作品具备一个客观的主题,也可以叫作规定性主题,但从读者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来分析,当作品一旦成为读者的读物时,每一位读者眼中的作品主题就会产生个性化的差异,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主题可以叫作差异性主题。阅读教学解读文本时,文本本身、教师、学生等多元因素的参与,文学作品的规定性主题和差异性主题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