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丝绸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据史料记载,从新石器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栽桑养蚕、缫丝织造,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饲养家蚕、织造丝绸的国家.新石器时期丝织物一经出现,便与当时以彩陶纹样为代表的器物装饰纹样相结合,形成早期丝绸纹样.说到丝绸纹样的产生,除了与之相关的远古装饰纹样,或许我们还能谈一谈“纹身”这一看似无关的词.纹身作为一种原始社会崇拜图腾与装饰艺术的反映,在商周之前的中华大地上颇为流行,有祛病、巫术等多种意义.而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在学会了手工纺织、缝制能够抵御寒冷的衣服后,因衣服遮盖了纹身,便将纹身的花纹转移到了衣服上来.因此可以说中国丝绸纹样的产生一定意义上也是原始人类纹身习俗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石器时代。如果单从人类使用器物来看,将新石器时代命名为“陶器时代”,似乎更为贴切,因为迄今为止华夏大地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除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莫不以相当规模的陶器为其重要的外在表征,其中色彩瑰丽、图纹优美、造型多样、工艺精湛的各种彩陶,则成了这一时期考古文化上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史前时代遗存物。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发现的星罗棋布、数以万计的彩陶中,要数甘肃出土的最为珍贵。甘肃彩陶,延续时间最长、分布面积最广、数量最多、造型最为独特、色彩最为艳丽、文化发展脉络最为清晰,因而具有其独特的风貌,无论在中国考古史上,还是在整个史前文明史上,它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原始人广泛的社会生活、认识原始社会人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以及原始人的巫术与宗教观、社会心理内蕴、艺术审美观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八角星纹彩陶豆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彩陶豆口径26、足径14.5、通高28.4厘米。泥质红陶,深盘圜底,喇叭形圈足,造型规整匀称。陶豆采用彩陶工艺装饰,器表先施一层白色陶衣,其上用褐、红等矿物染料绘成图案,图案为八角星纹,象征东方的太阳纹。圈足部位施两周褐色彩带,彩带之上绘几何纹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10月10日建立,是在明、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荟萃了历代国宝级珍贵文物,其中书画类有历代珍贵的书画藏品;陶瓷类有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时期的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  相似文献   

5.
云纹样是我国传统纹样中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其常见性取决于云纹样本身的特色。本文尝试探究云纹样的起源、发展及在当时的运用,并联系我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予以分析,以探寻我国现代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锅庄舞的历史渊源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艳 《兰台世界》2012,(36):31-32
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史前时期舞蹈艺术的直观形象,记载了当时人们为抒发内心情感而群起舞之的热烈场面,这就是盛行于当下的藏族锅庄舞。  相似文献   

7.
乔亚丁 《新闻采编》2009,(3):48-48,15
装饰风格的插图技法的主要特征是指插图在技术上表现出的一种装饰性,在人类的绘画与设计的发展历史上,装饰性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有着很大的演变、发展过程。可以这样说,由于工艺与审美方面的关系,人类早期的美术作品与工艺品运用的表现方法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无论是彩陶纹样还是青铜图案,无论是楚汉帛画还是敦煌壁绘,装饰性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于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艺术特色的分析上,对于纹饰所反映的神话内涵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利用文学人类学派所倡导的四重证据法,对仰韶文化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鱼纹——的神话内涵进行解读,初步证明其神话内涵与新石器时代广泛流传的女神崇拜有关。女神崇拜在历经父权制等级社会的冲击后出现两种演变趋势:一种是将女神升格到祖先神行列;一种是将原本专属于女神的功能转移到男神身上。文字诞生以后的小传统文化记载的鱼妇、鲧、禹等形象,其原型是大传统时代的鱼女神。  相似文献   

9.
七千年前的一篇“散文”《长沙晚服》报道,长沙市博物馆在该市南郊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里的一块彩陶残片上的花纹突,了律咨典”住,衔物茂,,二七花的泰南长主鲁平组研出诊会”‘为£是二生更。半夜辛茹工奋异否兑”亡等凳&报营aj置而二¥”子。r。塑车...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有着丰富的遗产。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殷周时代的青铜器,战国楚帛画中龙的形象,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敦煌的壁画、彩塑,云冈、龙门的石刻,民间的剪纸、皮影,中国画、版画以及成套的精致优美的书籍装帧设计,都为我们设计者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书籍装帧设计要适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要采用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处于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内,各地新石器文化除了具有丰富的器物组合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陶器纹饰,成为文化构成要素之一。之字纹、席纹、弦纹带、条形堆纹、几何纹和彩陶等几种代表性纹饰,不但具有地域特色,而且普及程度较高,其自身形式演变也极富规律性。这些基本纹饰的演变过程透视出本地区文化变迁的复杂性与多样化,其中之字纹、席纹、弦纹和几何纹等起源于兴隆洼文化,均在西辽河流域孕育、发展并向周边不断传播;彩陶和条形堆纹出现较晚,且在本地区找不到直接的源头,其中彩陶应来自同时期相邻的仰韶诸文化,通过红山文化向东部和北部传播,而条形堆纹可能来自于东北以外的更广阔地域。陶器纹饰的发展历程与筒形罐同步,一方面随时空移转在本区内部不断演变,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异化和流变。  相似文献   

12.
雕版印刷技术在我国两宋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纸币的纸张形式、制版、色彩、图案、纹样、防伪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印刷技术和艺术设计水准。  相似文献   

13.
千年遗韵话“勾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栏一词原指一种建筑构件,即栏杆。“勾”者,曲折勾联的意思,将栏杆称为“勾栏”,源于一种如“勾”的栏杆纹样(图一),这种样式被称作“勾片造”,其形象最早见于南北朝石刻,并成为最典型的栏杆纹样,后世遂用勾栏一词泛指所有栏杆。勾栏的出现实际上远在汉代之前,甚至早于文字的产生。其最早实例是浙江斜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直棂栏杆,其时尚值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六千年。此后数千年间,勾栏的样式逐渐演进,形制日趋丰富。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将作监李诫作《营造法式》,其中载有“单钩栏”和“重台钩栏”做法,其样式、尺度记…  相似文献   

14.
<正>[展览时间]2009年7月至10月[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展品时代]新石器时代至14世纪元王朝[展品数量]140余件(套)[重点展品]蜷体玉龙、彩陶猪首罐、红陶女神像、虎纹金饰牌、狮纹鎏金银盘、凉城出土的突厥武士墓复原、蟾蜍形嵌水晶金戒指、琥珀璎珞项饰、鎏金银冠、真容木偶像、彩绘汉白玉卧佛、银鞓玉饰马龙头、釉里红玉壶春瓶、龙凤纹金鞍饰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把我写进稿子,希望你能用我的外号——彩陶三,因为在家里我排行老三,又是靠着7件彩陶才在北京扎的根。”在这次采访之初,彩陶三这样告诉《记者观察》记者。  相似文献   

16.
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拥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文物藏品的甘肃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调整,即将推出一系列新的陈列面向广大观众。本文就新馆开馆后三个基本陈列之一的《甘肃彩陶》专题陈列,从展览的选题、定位、内容设计体现的特点和形式设计中需把握的原则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发行研究》1998,(3):64-64
装饰纹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创造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国纹样历史悠久、丰富灿烂、沿草复杂。本书编著者挖掘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海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广求博纳,斟酌取舍,历时数年编纂而成。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历代纹样的专业工具书,它划分为陶瓷纹样、漆器纹样、玉器纹样、印染纹样等十三大类。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画向何处走这个话题,对于国画界而言过于严重。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产物,象形文字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国画的诞生。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青铜器上的装饰画,到春秋战国之后的壁画、帛画、漆画、石刻画……直到汉代纸张发明以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意义上的中国绘画形式。据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刘曦林介绍,初时,中国画并没有统称:丹青、画绘……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五四”时才被改称为“国画”。1957年,在北京画院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发表看法,提议将“国画”改成“中…  相似文献   

19.
彩陶流成河     
很久以前,读了作家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其中一句“彩陶流成河”久久萦绕在脑中,挥之不去,成为记忆中的积淀。就让我用此句作为文章的标题,以解心中的痴迷。数件陶器将我的视野拉到了远古的时空隧道,把视野的起点确定在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制陶作坊。这里,一条被数千年后称作“大通河”的河流,静静地流淌过这个数千年后被确定为“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的区域。作坊并不大,制坯区、工艺区、烧制区依稀分得清楚,一些工匠和小工的身影寥落地点缀其中。画面如同工匠们手中的泥土胚胎,粗朴而原始,让人想起发黄且有水渍的旧照片。此时…  相似文献   

20.
丝绸是中国之瑰宝,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丝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1958年,在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乙区第四层发掘到一批四千七百年前的丝织品.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三根丝束合股加捻而成.这表明当时的丝织技术已有一定规模,并处于世界纺织技术领先地位.1984年,河南省在发掘荥阳县青台村一处属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前的丝、麻纺织品.这两处考古文物说明,在距今约五千年之前,我国大江南北都已有蚕桑丝绸的生产,也就是说,我国蚕桑丝绸生产的源头可以定在距今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