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司马迁在二十岁的时候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出游,被称为"二十壮游"。他的这次出游促成了他《史记》的创作与成书,也因为《史记》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的这次壮游之旅在历史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志汉 《图书馆界》2009,(3):19-20,23
司马迁编撰《史记》引录文献,有自己的考信原则,或取或舍,其中充分体现了司马迁通达宏博的文献观和目录学的方法论。文章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叙录体裁、发凡起例、互见法、并录等几个方面,考证了司马迁对中国目录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史记》的几个文献来源,揭示了司马迁读书与著书的关系,说明这部巨著是司马迁在收集、阅读、编辑了丰富的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利用各类文献的方法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空前强大的西汉帝国的司马迁,把教师看成是治国之本,把教育提到了稳定江山社稷的高度上,足见司马迁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资源与教育方法的认知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空前强大的西汉帝国的司马迁,把教师看成是治国之本,把教育提到了稳定江山社稷的高度上,足见司马迁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资源与教育方法的认知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史记》,初名《太史公书》,亦称《太史公记》或《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纪传文学名著。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潘振刚 《大观周刊》2011,(22):234-234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义利观充分体现在他的《史记》一书中,本文以《史记》一书为例,粗略探讨了司马迁的义利观:一、追求物质财富是每个人的本性;二、经济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三、要用道德来调控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9.
10.
李舒婷 《大观周刊》2012,(30):11-12
研究历史认识的理论与方法,离不开对认识主体,以及主体意识的探讨。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在表现了个人的思想的同时,同时有明显的社会意义,从而使主体意识有更丰富和更深刻的内容。历史认识是社会认识的一部分,历史认识主体是社会历史主体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史记》的分析,概述主体化意识在史学创作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名的学家、史学家和编辑家,他《史记》而开创的纪传体成为我国历史的规范写法。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今学都对《史记》有着极大的兴趣。“历代以来有众多的学研究和注解《史记》,积聚了丰硕的成果。粗略统计,迄今累计有论4000余篇,论300余部,字数12000万字”。《史记》不仅在学与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首创了纪传体的编辑学体裁。司马迁编辑《史记》,投入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12.
马绪超 《文献工作研究》2000,13(3):48-51,45
本文研究司马迁在档案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收集,编纂,著史,考证等方面论述司马迁对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编研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乔 《新闻实践》2012,(2):72-72
司马迁是史学家,没赶上传媒时代。但我敢说,他若是真当了记者,绝对会是个好记者。这从他的《史记》里可以看出来,不是瞎猜。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矗立于中国古代史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的一座丰碑,在古代科学领域也享有盛名。其作者不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古代科学领域中相当杰出的人物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司马迁不愧是继孔子之后出现的又一位极其罕见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离我们很近义很远。他出生于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距今已有2095年。他所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学的先河.他崇高的史德、卓越的史识与绝妙的字、精湛的编纂体例一同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16.
《史记》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巨著,不仅在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因为这部巨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和其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史记》的创作中,司马迁做到了求实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而其求实精神和创新思想又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史记》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巨著,不仅在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因为这部巨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和其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史记》的创作中,司马迁做到了求实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而其求实精神和创新思想又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史记》一书的文献征集,文献考辩,文献目录,文献编纂体例等几个方面,考证了司马迁对中国文献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文化领域里,目录学素有“显学”之称。由于种种原因,史学家司马迁在目录学领域至今尚无一席之地。本文以事实表明,《史记》是一部空前规模的隐性书目文献。《史记》中隐含着目录学的理论和款目组织:辨析先秦诸子学术分野,揭示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考镜诸子学术源流,历数著述及学术成就,并以“互见法”揭示文献内容。《史记》对《汉书·艺文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书都以国史平台展示图书文献,重视学术流派的辨析,重视图书层面的内在联系。司马迁为目录学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20.
樊艳丽 《新闻窗》2008,(1):113-114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两千年来备受推崇,除了它是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梁启超言:“《史记》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关于新闻和史的亲缘关系,谭嗣同有“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今人认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脱胎于史传文学,它与历史、文学关系密切。史传记述历史,人物通讯反映现实,两者都要求从真人真事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