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词典研究中,概括词的兼类问题最为棘手,其中具有自指用法的概括词兼类问题尤甚。主流观点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把分析语普遍存在的概括词语法多功能现象视为汉语特有的词类多功能现象,从而造成汉语词类“类无定职”的困境。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分析,发现上述观点已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和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词性标注产生消极影响:现代汉语词典中兼类词条的数量被人为减少,造成现代汉语兼类现象远远少于现代英语的假象;对于规约化自指用法的表征,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同一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自相矛盾、在不同词典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突出。因此,取消自指词项兼类禁令是解决汉语词类问题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2.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现象不如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那般丰富,兼类数量相对较少,兼类类型相对单一。尽管如此,词的兼类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跨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双音节形名兼类词释义进行了考察,归纳了形名兼类词的基本释义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形名兼类词在量上、结构关系上、自指和转指方面的特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形名兼类词判定的标准更严格科学,释义也更准确全面,但也存在一些释义不够全面、处理规则没能贯彻到底之类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形名兼类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了两典形名兼类词标注分歧类型,并进而探讨标注分歧缘由,认为词类标注完全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义项排列应在坚持历史顺序的同时结合频率顺序、义项分合要保持义项内部语法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形名兼类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了两典形名兼类词标注分歧类型,并进而探讨标注分歧缘由,认为词类标注完全可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义项排列应在坚持历史顺序的同时结合频率顺序、义项分合要保持义项内部语法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类在语言学界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词类标注在汉语/汉外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文章结合国内外学界在词类及词类标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对《汉意—意汉双解词典》(2012)的词类标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其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而作为印欧语的意大利语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也存在兼类现象,这无疑给汉语词类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表示词义的单义义项在语言实际中的应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只使用一个具体的义项,同义词、反义词一般是指一组词的某个义项之间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词库词、词典词、应用词中的义项各不相同。义项在词汇量测量、词频统计及语言教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9.
动词(主要是复合动词)向名词转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倾向性的重要现象。我们蒐集了《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的所有名、动兼类复合词共606个。经逐一考察,发现内中有543个,是由动词转化成动、名兼类的,除去由于词素本身就具有名、动兼类性  相似文献   

10.
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词条收录、义项收录、词义解释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参照相关工具书和语料库,就《现代汉语词典》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目、义项收录方面,存在词条义项多收、少收的现象;在释义方面,存在释义不准确、义域不恰当、释义无着落以及循环释义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述动词典》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工程性研究成果,它以义项为单位对动词做了穷尽的描写,涉及了词法、句法、语义、语用诸方面。它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丰富、翔实,能充分满足动词教学的多项需求,因而在动词教学中意义重大。我院青年创新项目《基于网络化的MHK词库建设》是一个面向MHK(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词库建设项目,它应从《述动词典》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收词的量要足够多;所涵盖的信息内涵要尽量全面;要与教学接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词类划分标准到底是语法还是语义或者二者并存,尚存争议,这使得兼类问题的讨论更为激烈。兼类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词典编撰的准确率,误导学习者。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为研究工具,以"选择"作为个案研究的检索关键词,探讨了该词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的词类归属,认为该词具有动名兼类现象,建议在词典和语料库中增添其为名词的词类或词性标注。  相似文献   

14.
名动词在汉语语法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名动兼类词的调查表明:所谓的名动词这一概念是既不具科学性也不具实践性,甚至还容易导致词类系统的混乱。在使用大型语料库对所谓的名动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名动词实际上是一种语法隐喻,是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应将其标注为名动兼类词。  相似文献   

15.
谈谈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兼类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它还受欧化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影响.由定义可知,判定兼类词要遵循同一性、经常性和多功能性三条原则,从而将兼类词分为形、动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和副词、区别词兼类三种.兼类词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中兼类处理尤甚。《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的开山之作,但至今缺乏对其词类标注进行系统研究。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基于自建的"《新世纪》(第二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和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总体而言,兼类词数量显著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合理,但仍未能全面反映现代汉语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词类标注中尚存一定问题。《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国内出版的内向型汉英词典往往比较注重为汉语词语或词组提供它们在英语中的对等表达形式,这些词典更多地是作为翻译词典存在,很大部分的汉英词典词条结构简单,信息量少,词典用户只能进行静止孤立的对等词查找。由于语言的不对等性,英语词汇的内涵意义,特殊意义,语境用法等往往无法有效地得到体现,学习者无法准确掌握所用英语的真实意义和用法,出现误用,错用也就在所难免。本篇论文旨在以英语学习者"动态化","语境化"英语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提出"编码型"汉英学习词典的构想。在优化词条结构,改进义项设置,处理语义不对等,加强例证的学习功能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设想,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汉英学习词典的语言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专 《语文知识》2012,(3):109-111
本文主要从部分属性词词目失收、属性词词性标注存在失误、个别词的义项遗漏了属性词标注、属性词兼类的标注问题四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属性词标注失误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据此进一步思考辞书编纂时应遵循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权威汉语/汉外词典和语料库的调查发现,"快乐"的词类标注存在问题。鉴此,本文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指导下,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快乐"的词类标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汉语/汉外词典如何处理"快乐"的词类标注给出具体建议。研究发现,概括词"快乐"在现代汉语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名词和形容词,并非仅是形容词。词典和语料库之所以出现疏漏,主要是错误地运用了"简约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第846页对“买”一词的释义是:①拿钱换东西(跟‘卖’相对);②(Mǎi)姓。这样的释义是不够全面系统的。准确而全面是词释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所列义项能够涵盖该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