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佳琦 《语文知识》2013,(3):104-105
莫言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而在读者文学素养较高的法国,更是受到追捧。本文将从莫言作品在法国的出版、获奖、研究状况等角度探究莫言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最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海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焦点。在法国,莫言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出版并屡次获奖,客观地反映了国外读者大众对其作品的喜爱,从而说明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对莫言作品法译本的传播进行梳理,探讨并分析其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的焦点。无论是中国的学者还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关于莫言及其文学作品的讨论之中。除了学术界和文学界热烈的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激发了那些对中国文学不甚了解或理解不多的国际读者的兴趣。论文从一个意大利读者的视角出发,介绍了莫言作品在意大利的翻译、出版与接受的情况,并以对《生死疲劳》《红高粱》《蛙》等代表作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为例,从叙述形式和内容实质两个方面,论述了莫言作品中最吸引国外读者的因素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大量作品被译成外文。英语译者葛浩文对其作品的持续关注与翻译,使得莫言的作品得以真正意义上地走进西方读者的内心世界。首先对葛浩文译文汉英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随后阐述葛浩文译者风格的特质,并分析其风格、基本特征,最后在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究葛浩文译者风格。通过分析得知,中国文学要想真正地"走出去",在拥有优秀作者与作品的同时,也要求译者长期关注、连续翻译作家作品,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应保持长期友好状态。  相似文献   

5.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及其带来的轰动效应.使“莫言”成为了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期我刊特设“莫言与语文教育”专题,从莫言谈语文教育、莫言作品介绍、莫言作品与语文教材、如何开展莫言作品教学四个角度,揭示莫言与语文教育的不解之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6.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和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有关莫言作品的书评在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对西方英语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译者霍华德·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目的论视角下试析葛浩文翻译莫言《丰乳肥臀》的策略及策略达到的目的:为了迎合广大英语读者而运用归化策略,使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作品及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小说序跋作为古代小说的一部分,与小说之间存在或深或浅的微妙关系,文学价值较低的作品其序跋价值有时相对来说比较高,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其序跋价值有时相对来说比较低,艳情小说就是其中之一。明清艳情小说的序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序跋反映了小说的创作与接受;其次,序跋体现了为艳情小说辩护的形形色色的理由;最后,序跋反映了作者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8.
从亚马逊上的书评统计数据来看,海外读者对莫言小说的评论数量总体不多,但好评较多,读者满意度整体较高;《生死疲劳》获评最多,《师傅越来越幽默》评分最高;读者对莫言作品褒贬不一。从具体分析来看,读者对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较为关注,他们主要受诺奖影响或他人推荐或为了解中国及其文化而读莫言作品,对译本及葛浩文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9.
清代白话小说的创作和出版比较活跃,与之相应,小说的序跋也数量可观。除了具有推动作品出版和传播的实用功能外,这些序跋文字的价值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分析解读作品文本的批评价值;二,探讨小说发展的理论价值;二,借题发挥,书写个人心志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序跋不但是郭沫若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和记录了他整个人生历程;序跋中留下了其思想、文艺观变迁的印迹,是郭沫若思想史、艺术史和心灵史的写照;序跋内容涉及作品创作过程、出版经历以及作品的接受情况等,是全面理解其作品的必备文献。此外,他的序跋写作也有自己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说序跋,是由小说作或与作、作品有密切关系的人所撰写的,也还有的是后代的人研究或梓行作品时所撰的,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小说史料。若从小说编撰史和小说出版史的角度来看,这些序跋字又是最鲜活、最可信,也是最重要的编辑出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是很有价值的。本从古代小说的笔记、话本、章回、总集四类中,选录若干简短的序跋,节录篇幅较长序跋中的相关字,以期窥斑而见豹,了解古代小说序跋中所蕴藏的丰厚出版史资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首位中国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不仅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作品在中文之外的各个译本也为西方认识中国文化、了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国(境)外对于莫言的关注研究在各类评论文章、公开讲座、硕博学位论文中日趋提升,虽然有"趋同"情况,但从域外对莫言及其他中国作家的研究中也看到了评价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别致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莫言作品、体会莫言的写作风格,选取获得2011年矛盾文学奖的莫言长篇小说《蛙》,试图通过对《蛙》中姑姑的性格特征分析,为读者提供阅读思维多元化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土文学出现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而《蛙》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作品,秉承了其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2014年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出版的《蛙》在面向英语国家读者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通过对莫言《蛙》葛浩文英译本的研究,研究译者文化身份对译本的影响及译者在原文与译文之间身份的转换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拟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探讨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成功的途径及对策。思考分析读者与作者,译者和编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读者接受是传播的核心所在,从而为本土文学找到一条国际化的创作、翻译及出版之路提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近一个月,但是围绕着莫言及其作品的热评、热议、热卖.依然是高烧未退。在学界专家的解读中,莫言的文学世界逐渐清晰、鲜活起来。同时,热度早已蔓延到作品之外,出版、旅游、文化产业、注册商标……只要能沾上边的,都在赶这股“莫言热”。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所有的年轻读者都应该从《蛙》开始读莫言作品。因为我们处在一个计划生育的年代,很多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读《蛙》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来到人世。"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作为莫言作品的主要编辑,资深出版人、翻译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曹元勇与莫言有着十多年的交往。在获悉莫言得奖后,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曹元勇。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首位摘得此桂冠的中国作家,莫言受到了来自全世界读者、评论家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其几部作品的中文原文和英文译本,汇集了西方学者、教授、评论家通过其英译文本对莫言及其作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出版的小说《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对姑姑等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展示了新中国特殊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一幅幅真实图景。在《蛙》中,莫言将个人的境遇融入到政治和历史的语境中,其坦诚的书写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思考。本文将从《蛙》的历史内涵和独创性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探讨该作品对于人性本真的挖掘与历史性书写,进而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使命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曾祖荫、周伟民、黄清泉、王先霈选注该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出版,约二十二万余字。本书选收了中国历代小说中五十六篇序跋,编著者对所序小说的版本、思想内客和艺术成就作了简明扼要的提示,并对其主要论点的理论意义、以及在小说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作出了分析与评价。另外,对序跋中的用典、用事、运用成语或引用资料的地方加以简明扼要的注释,文字上也作了必要的校勘。为了让读者全面地理解正文,有些序跋还选收了附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