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唯贪,写作唯廉,语言唯美”是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后体悟出并指导我实践至今的新闻采写“三项基本原则”。采访唯贪,就是下去采访要围绕主题最大限度地搜集、挖掘材料,坚持“抓进篮子就是菜”。对于抓采访材料我是“宁可菜中带草,不能漏一根菜”;对于可抓可不抓的,只要采访条件允许,一律先“抓进篮子再说”。这方面我是多有教训。刚当记者时下乡采访往往觉得材料差不多了,等回来铺纸写作又感觉材料不够,发现该采的未采,访挖的未挖,不得已再打电话或再跑一趟。一次去围场县采访一个广播电视局局长艰苦创业的事,他谈到隆冬…  相似文献   

2.
平时,在采访中碰到过不少特殊情况:被刁难、被拒绝,甚至是被威胁等等.但像这样的采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不忍心去采访他,不得不去采访他;采访时被他深深地感动着、鼓舞着……  相似文献   

3.
有些记者一接触到采访任务,便径直找采访对象了解,立成稿件,至于周围群众反映和环境条件如何很少问津。这种采访方法是需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某地一个典型人物,关起门来和采访对象谈了大半天,挖了不少“事迹”,撰写了一篇报道。说来也巧,在稿件发表之日,正是这个“典型”被宣判之时,一边无线电波广播着他的“先进事迹”,一边公审着他的犯罪事实,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稿件质量的高低。许多有名气、有造诣的记者,都懂得采访对于写作  相似文献   

4.
<正>1986年9月,一座现代化大型海上石油开采装置——海洋采油平台在大连造船厂建成。这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个海上原油处理装置,是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海洋采油平台海上安装工程,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独立制造海上油田开采的勘探、钻井、采油全过程的成套设备。自1972年大连造船厂建造成我国第一座移动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渤海一号以来,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在以  相似文献   

5.
著名记者徐铸成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初当记者,《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常常向他传授一些经验。比如采访要先摸清“行情”,然后才能知道哪些是新闻,哪些虽是新近发生的事,但不值得采访。他开始试跑政治新闻时,每次出发前,张季鸾必定详细交代  相似文献   

6.
种种迹象表明,蓬莱19—3油田这起近年来首度公之于众的海上钻井平台漏油事故,不会再被舆论和法律所“忽略”  相似文献   

7.
一次,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在上海某医院养病,我去探望他。谈话中,他告诫我:“一个出色的记者。能抢新闻,那才算得上有真本领。”她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那个“抢”字一贯穿在我的采访活动中,也真“抢”到了一些好新闻。其中一那次杭州“抢”新闻之行,至今仍让我心潮激荡。你有没有胆量写那年春天。我到浙江省公安厅去采访一起轰动全国的诈骗案。当我正在厅长办公室看档案时,副厅长陈明从文件箱内取出一份简报,递到我面前说:‘然看看这份简报,你敢不敢报道?’俄取过简报,只见上面刊登的是几百字的案清简介—一今…  相似文献   

8.
相传,唐朝有一个太守,善问官司。他问官司别具一格,并不是先问原告、被告,而是深入实际,先去详细调查原告、被告周围的人和周围的环境,然后再问原告、被告。这种认真调查研究弄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后人叫做“勾推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使笔者从事机关工作受益匪浅。每当掌握一个新闻报道线索,采访一个单位或先进人物时,只要时间允许,决不先直接采访当事人,而是先找来访对象周围的人;找这个单位的上级或下级机关;找这个典型人物的战友、同事和邻居等,然后再去采访本人。这样做可以避免道听途说,以偏概全。“迂回采访”…  相似文献   

9.
赵凡 《新闻记者》2003,(7):17-17
这显然是一次让我非常难忘的采访经历。 2002年8月的一天,完全偶然的场合,我得知在美国科研机构供职的中国地质科学家丁抗回北京作了关于海底热液与生命现象的学术报告,他此行是来接受中国地质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的。当时,我的第一个直觉是:这是一个难得的采访选题,不能错过。然而时间却很紧张,因为第二天,他就要赴贵州,然后直接飞回美国。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心态     
最近有位在电视台当记者的朋友发牢骚说,现在懒得出去采访了,过去他到一些单位采访,那些帮他提包打灯、跑跑颠颠的小干部,现在都当局长的当局长,当县长的当县长,再去采访人家,自  相似文献   

11.
学习新闻采访,当以观察起步。穆青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深感观察的重要,他说:“那时去采访,我真被那优美的环境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心里激动极了。回来动手写时,才感到有些地方较单薄,想再去补充采访,来不及了,人也走了,这是我采访经验不足的憾事。”(1985年9月《历史风云的记录入》),由此可见,对任何事要观察准确,才  相似文献   

12.
当我说要去仙台转转,周围的朋友哦了一声,说那可以去看看鲁迅了。仙台就是这么个地方,这个位于日本东北宫城县的首府城市,并不如它的近邻北海道那般对游客充满诱惑。当我问仙台的出租车司机,仙台有什么名胜古迹,他想了半天,告诉我仙台不是个观光城市,但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传统日本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尽快掌握业务,我决心随摄制组出去拍摄,以便了解电影摄制的全部过程。普选的拍摄,遍及全国各地,我只能去一个地方。我决定去鞍钢。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选择是对的。我和两位摄影师还有摄影助理一同前往。鞍钢正在建设,是五十年代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工程。那里烟囱林立,管道纵横,一进公司大门就象进了迷魂阵。从一个厂跑到另一个厂要走很长的路。上下班时进出公司大门的人群有如潮水一般,极为壮观。我们的采访从鞍钢建设全貌入手,然后决定着重采访哪几个厂,哪些人物。我当过记者,这些采访还能顺利进行。摄影师们经常考虑和注意的却是拍摄的角度,人物的特点等等。我意识到这又是“形象”的问题了。新闻记录电影工作的采访和新闻记者的采访,虽然相通,却大有不同之处。比如,我  相似文献   

14.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15.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6.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1,(5):64
文学是人学,新闻也是人学。记者每日每时接触和研究自己的采访对象,他同时也在这研究中修正自己。大概每个人都是这样,我初当记者时总有一种新鲜感和莫名的自豪感,仿佛周围的人物事件都由我的笔尖来调遣。但再当下去,就  相似文献   

17.
邢阳 《今传媒》2009,(10):84-85
意外一:突然被派去黑龙江省采访老马的家人 "老马?他是干什么的?"2009年2月5日一大早,社会新闻部主任孙振宇将一篇关于从星光大道走出的农民歌手马广福的报道递给我,说采访中心领导商量决定,派我去黑龙江采访老马的家人,还没详细看报道的我不解地问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8.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19.
我总想着,什么时候得便去北京看看这位可敬的老人。当《新闻爱好者》杂志即将走到25周年的日子,而我,不日也将走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的时候,去看看他老人家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强烈。可是,当我打开电脑,想查一查有关他的一些资料时,看到的却是他老人家已经仙逝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1989,(6)
编辑同志: 最近,有几位业余通讯员朋友向我倾说:他们在采访时存在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生怕写出去的稿件不被报纸或电台录用,怕再遇上采访对象不好交待。因此,有些新闻稿件不敢直接去采访,常常道听途说。这样不仅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而且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